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6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目的 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小剂量职业受照者的辐射损伤远期效应。方法 用4 #和 7#全染色体探针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分析 2 5名早期X射线工作者的染色体易位 ,按照PAINT分类法进行。结果 X射线工作者基因组易位率为 (13 14± 1 2 3) 10 0 0细胞。完全性易位与不完全性易位为 1∶1 7。 196 5年后工作的X射线工作者不完全性易位 (T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196 5年前工作的X射线工作者不完全性易位 (Ti)和完全性易位 (T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分别为P <0 0 1,P <0 0 5 )。结论 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染色体易位以不完全性易位为主。染色体易位率与染色体DNA含量无关。不完全性易位T(Ab)、T(Ba)和完全性易位Tc均随着放射性工龄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整体照射与离体照射导致小鼠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的一致性,作为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应用于辐射生物剂量学的前期研究。方法 采用双层铺胶法进行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小鼠淋巴细胞整体与离体照射后的DNA双链断裂,用CASP软件分析彗星图像,SPSS12.0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彗星头部DNA%(HDNA%)、尾部DNA%(TDNA%)、彗星全长(CL)、尾长(TL)、尾矩(TM)和Olive尾矩(OTM)在整体照射和离体照射组之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结论 离体血γ射线照后即刻进行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整体照射的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损伤。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易位率和辐射剂量间的剂量效应关系以及观察易位率在同一剂量、不同时相点的变化。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连续Giemsa法,用4号和7号全染色体探针分析0、0.25、0.5、0.75、1和2Gy^60Coγ射线离体照射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易位率,同时对两个剂量点进行52和72h培养,比较其易位率。结果 易位率和辐射剂量间的量效关系可以用一个二次多项式方程Y=0.0030+0.0134D+0.0165D^2来描述;易位率在52和72h培养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易位率和辐射剂量间存在良好的量效关系,可作为进行早先照射剂量重建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对人成纤维细胞株AG1522的1,4.8和13号染色体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并与早熟染色体凝集技术(PCC)结合,从四个层次观察照后染色体畸变情况:①最初染色体断片数(照后6h内);②修复后的断片数(照后24h),③首次有丝分裂中期的断片数和互换数(照后27-32h),④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的稳定性易位数.同时,观察断片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其数量是否与染色体大小成正比,即断片的产生是否有随机性。  相似文献   
55.
方法:选择无诱变剂(包括辐射)接触史者的血样,用66Co照射,剂量为0、0.1、0.25、0.5、0.75、1、1.5、2、3、4和5Gy剂量率为117.5-107cGy/min照射按IAEA推荐方法进行。同时用相同条件对6名个体的外周血样照射2Gy,其中3名职业性受照的准确剂量为5.29-25.21mSy。另3名为对照组照射后血祥在含有20%胎牛血清、抗菌素和PHA(植物血凝素)的RPMI 1640培养液中培养48小时,收获前2小时加入秋水仙素。收集第一次中期分裂细胞时,培养液内加入12μg/ml BrdU(溴代脱氧尿苷\染色用荧光加Giemsa方法。0和0.lGy剂量至少计数5 000个中期分裂细胞,0.25和0.5Gy计数2 000个中期分裂细胞,其余剂量计数至少观察到100个双着丝粒体所需的中期分裂细胞为止。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用荧光原位杂交(RIS H)技术研究小剂量职业受照者的辐射损伤运期效应。方法用4号和7号全染色体探针,分析25名早期X射线工作者和10名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并用Giemsa染色验证。结果 X射线工作者的易位占其染色体总畸变的84%,其他各种略变率分别为插入(Ins)2%,双着丝粒(Dic)5%和无着丝粒断片(Ace)10%;X射线工作者的染色体易位率和总畸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染色体易位随着放射工龄增加而增加。1她年前工作的x射线工作者的染色体易位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1965年后工作的X射线工作者的染色体易位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以易位为主。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低剂量照射后不同攻击剂量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的适应性反应.方法小鼠预先用137 Cs γ射线0.05 Gy(D1,预照射剂量)低剂量全身照射(低剂量照射组)、剂量率0.054 Gy/min,3 h后再接受0.7 Gy或1.0 Gy(D2,攻击剂量)全身照射、剂量率0.87 Gy/min,同时设单纯较大剂量组为对照组,观察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结果 0.05 Gy低剂量全身照射后3 h再接受0.7 Gy或1.0 Gy全身照射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单体断裂(ctb)均明显低于其相应对照组,而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照射组断片(ace)减少不明确.结论预先的低剂量辐射能够诱导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的适应性反应,从而使随后较大剂量辐射所致的染色体损伤减轻.  相似文献   
58.
一种快速、灵敏测定人体HPRT基因位点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抗6-硫代鸟嘌呤(6-TG~r)突变体是在HPRT基因位点上的突变细胞,具有稳定的6-TG~r表型。当胞体中HPRT基因改变时,通过检测人体外周血中6-TG~r出现的频度,就可确定体细胞的突变频度。该位点的控制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长臂末端。目前研究已表明某些肿瘤患者、接触过环境中各种诱变剂的人群(肿瘤病人化疗后)和电离辐射者等,其突变频度都可增高,且与剂量之间有一定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对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染色体畸变断裂点的分布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G显带方法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断裂点。结果 37名X射线工作者G显带中期分裂细胞3 545个,共有断裂点146个,统计学处理观察值和预期值有显著性差异(χ2=42.82,df=23,P < 0.01)。10名对照人员G显带中期分裂细胞908个,共有断裂点17个,统计学处理观察值和预期值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 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染色体畸变断裂点呈非随机分布,其中第7和14号染色体断裂点数目的观察值比预期值高(P < 0.05)。  相似文献   
60.
3例60Co源辐射事故病人受照生物剂量(微核法)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CBMN)对河南“4.26”^60Co源辐射事故中3例受照者进行生物剂量估算,方法:照后10d取血培养,0.3ml全血加入到4ml培养基中,37℃培养44h加松胞素B素终常浓度为6mg.L^-1,继续教育28h收获制片,CBMN以千分数表示,结果:根据照后10dCBMN频率估算受照者“梅”,“天”和“旺”的生物学剂量分别为5.45Gy,2.84Gy t 2.78Gy,该剂量与染色体双+环及物理剂量相近,与临床放射损伤的诊断也相符合,结论:在放射事故中检测CBMN可作为生物剂量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