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SN)对腹主动脉缩窄大鼠肥厚心肌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蛋白激酶C(PKC)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抑制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高血压左室心肌肥厚模型,术后4周将手术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TSN低、高剂量组(10,20 mg·kg-1·d-1,ip)、缬沙坦组(10 mg·kg-1·d-1,ig),每组8只;另有8只作为假手术组。用药8周后检测各组尾动脉压,取左心室组织检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病理切片HE染色测量心肌纤维直径(MFD);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心肌组织NO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AT1R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eNOS的蛋白水平和PKC的活性。结果①TSN低、高剂量均对血压没有影响,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缬沙坦组(P<0.01)。②TSN低、高剂量组和缬沙坦组的LVMI、MFD虽然高于假手术组(P<0.05),却显著低于手术组(P<0.01)。③TSN低、高剂量组和缬沙坦组的NO含量以及eNO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手术组(P<0.01),TSN两组的eNOS上调超过缬沙坦组(P<0.05)。④TSN低、高剂量都可使肥厚心肌的AT1R mRNA和PKC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1),对PKC的下调作用超过缬沙坦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对心肌肥厚的抑制作用是非血压依从性的,其对高血压心肌肥厚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AT1R的mRNA和PKC蛋白的表达量、促进心肌局部NO的产生及eNOS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的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中蛋白激酶B(Akt)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成年大鼠48只,采用胸主动脉部分缩窄术复制心肌肥厚模型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缬沙坦组(X组)各8只,丹参酮组(D组)24只,另8只设为假手术组(S组)。术后2周,X组大鼠给予缬沙坦10mg/kg灌胃;D组大鼠按丹参酮5、10和20mg/kg剂量各8只腹腔注射;S及M组大鼠给予同等容量无菌注射用水腹腔注射。各组治疗均每日1次。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后壁(LVPw)及室间隔(IVS)厚度,比较心肌纤维横径(MFD),心肌组织中p—Akt,p-Gsk3β信号转导蛋白的量。结果:与S组比较,M组、X组和D组的大鼠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左心室及室间隔厚度及心肌纤维横径均增加,p—Akt及PGsk3β升高(均P〈0.05),与M组比较,X组和D组各项检测指标均下降;X组与D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D组中各剂量丹参酮治疗的大鼠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通过作用于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防止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33.
丹参酮对肥厚心肌L-型钙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心肌肥厚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高危因素.丹参酮已被证实能够有效地拮抗心肌肥厚的发生,但是对于其能否改变肥厚心肌上存在的电生理异常尚不清楚.方法本实验拟通过膜片钳和胞内钙测定技术,观察比较丹参酮和卡托普利对"一肾一夹"手术导致的肥厚心肌细胞膜上动作电位时间、L-型钙通道电流和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来阐明丹参酮预防心脏肥厚发生心律失常可能的电生理基础.结果丹参酮可以显著的缩短肥厚心肌细胞中存在的动作电位时间延长(P<0.001)、降低膜电容和ICa,L峰值幅度(P<0.001),但不影响ICa,L密度,并能够显著减少胞内钙离子浓度.结论丹参酮能够在抗心肌肥厚的同时通过减少钙内流、缩短动作电位时间,起到预防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丹参酮ⅡA对主动脉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观察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在血管紧张肽Ⅱ(AngⅡ)作用后,丹参酮ⅡA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mRNA表达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Ca2 ]i)浓度的变化,探讨丹参酮ⅡA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硝酸还原法、免疫组织化学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像系统,分别检测NO水平、eNOS蛋白和mRNA表达,以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 ]i)水平的变化。结果①随着AngⅡ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内皮细胞NO的产生及eNOS的基因表达呈顺序下降(P<0.01),表现出剂量、时间依赖性的负性作用。②丹参酮ⅡA可抑制AngⅡ对内皮细胞分泌NO及eNOS表达的负性作用(P<0.01),但尚不能恢复到空白对照组水平(P<0.05)。在丹参酮ⅡA作用1、6h,A组的抑制效应明显强于B组(P<0.05);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至24h,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ngⅡ可引起主动脉内皮细胞[Ca2 ]i显著升高(P<0.01),丹参酮ⅡA可部分抑制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Ca2 ]i升高(P<0.05)。结论丹参酮ⅡA通过增加血管内皮细胞eNOS基因表达及细胞分泌NO水平和降低内皮细胞[Ca2 ]i水平来发挥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症患者谵妄的主要原因,为减少 ICU 危重症患者谵妄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 ICU 收治的431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根据病情进行治疗,观察是否发生谵妄,分析发生谵妄的相关原因。结果431例患者发生谵妄者93例,谵妄发生率21.58%。患者年龄>60岁、初中及以下、使用硝普钠、使用咪唑安定、发热、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电解质紊乱、有机械通气、感染、高血压、糖尿病时谵妄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低、发热、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电解质紊乱、机械通气、感染、高血压、糖尿病是引起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 ICU 危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率高,患者文化程度低、发热、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电解质紊乱、机械通气、感染、高血压、糖尿病是引起谵妄发生的主要原因,应针对以上因素积极进行治疗以减少谵妄发生。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术后左室肥厚心肌的作用及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SD大鼠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高血压左室心肌肥厚模型,术后4周将手术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未治疗左室肥厚(LVH)组、丹参酮低剂量组[10mg/(kg.d),腹腔注射]、丹参酮高剂量组[20mg/(kg.d),腹腔注射]及缬沙坦组[10mg/(kg.d),灌胃],每组各8只。用药8周后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后壁、室间隔的厚度;取左心室组织检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病理切片HE染色测量心肌纤维直径(MFD);硝酸还原法测定心肌组织NO的含量、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C(PKC)蛋白的表达。结果腹主动脉缩窄术后,SD大鼠血压明显升高,出现左心室肥厚。缬沙坦可降低大鼠的血压[(136±15)mm Hg]并减轻左心室肥厚。低剂量、高剂量丹参酮组与LVH组相比虽不能降低血压[(188±11)、(187±14)mm Hg vs(186±13)mm Hg,P>0.05],但能明显减低左室后壁、室间隔厚度、LVMI、MFD值(P<0.01),同时可使心肌的NO明显增加[(12.8±1.7)、(12.0±1.4)vs(5.8±1.1)μmol/g,P<0.01],心肌PKC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0.605±0.051)、(0.519±0.062)vs(1.291±0.117),P<0.01]。结论丹参酮ⅡA对心肌肥厚的逆转作用是非血压依从性的,丹参酮Ⅱ A可能通过促进心肌局部NO的产生、抑制PKC蛋白的表达起到阻止、逆转高血压心肌肥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7.
目的 通过研究丹参酮ⅡA对腹主动脉缩窄的高血压大鼠肥厚心肌血管紧张肽Ⅱ受体(ATR)基因表达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 ]i)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SD大鼠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高血压左室心肌肥厚模型,术后4周将手术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手术组(B组)、丹参酮低剂量组(C组,10 mg·kg-1·d-1腹腔注射)、丹参酮高剂量组(D组,20 mg·kg-1·d-1腹腔注射)及缬沙坦组(E组,10mg·kg-1·d-1灌胃).用药8周后检测各组尾动脉压,取左心室组织检测左心室质量指数(LCMI)、病理切片HE染色测量心肌纤维直径(MF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T1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心肌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的变化.结果 ①c、D组的血压[(188±11、187±14)mm Hg]显著高于A、E组[Vs(117±8、136±15)EtlIn Hg,P<0.01],C、D组与B组[(186±13)mm Hg]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D组和E组的LVMI、MFD均高于A组(P<0.05),显著低于B组(P<0.01).③B组的ATl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E组(P<0.05);C、D、E组的AT1R基因表达均未降至A组水平(P<0.05).④B组细胞内[ca2 ]i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D组与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C组仍高于A、D组(P<0.05).结论 丹参酮ⅡA可通过下调心肌细胞AT1基因表达、阻止心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发挥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该作用是非血压依从性的.  相似文献   
38.
对新形势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思考王照华,黄占辉(宣传部)高等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大批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工作者。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有真才实学,又要有高尚的医德。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试对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生的医...  相似文献   
39.
鼻咽癌肿瘤标志物CYFRA2-11IRMA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寻找鼻咽癌的肿瘤标志物。方法  1998年 12月~ 2 0 0 0年 9月收治的 4 1例鼻咽癌病人和 4 0例健康人血清CYFRA2 1 1含量进行了测定。检测技术采用放射免疫法 (IRMA)。试剂盒由法国CIS公司提供。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方法执行。结果 正常值为 3.2 4ug/L。鼻咽癌组病人血清阳性率为4 1.5 % (17/ 4 1) ,健康人组为 5 % (2 / 4 0 ) ,P <0 .0 1,特异性 95 % (38/ 4 0 ) ,准确率 6 7.9% (5 5 / 81)。鼻咽癌组中 ,鳞癌阳性率为 4 6 % (13/ 2 6 ) ,腺癌 4 0 % (2 / 5 ) ,未分化癌 2 5 % (2 / 8)。结论 CYFRA2 1 1可作为鼻咽癌肿瘤标志物 ,对早期诊断、治疗观察和推测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0.
爆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 FM)起病症状不明显,较难早期诊断,而又因其病情进展快,病人可迅速出现急性心力衰竭,严重者甚至可发生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本文对本院一例爆发性心肌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探究爆发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