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IEOS是一个面向办公自动化(OA)的集成电子办公系统,它采用当今最先进的客户机/服务器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上实现了对电子公告、电子邮件以及文件的有效管理,本文对其中的公告管理子系统的系统设计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其相应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8例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PET/CT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总结病灶特点,并与既往PET/CT报告及病理报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18例间质瘤,原发瘤灶均为单发,其中良性3例、潜在恶性5例、恶性10例,3例良性病变PET显像均为阴性表现,潜在恶性及恶性间质瘤15例均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核素异常浓聚灶,CT表现3例良性间质瘤均表现为边界清楚、光滑肿块影,潜在恶性及恶性间质瘤CT表现不一,多数病灶内可见坏死、囊变区,部分病灶内可见出血,少部分病灶内密度均匀,呈软组织密度;大部分病例可准确定位、定性诊断,少数病例定位诊断及病理学分型不明确。结论PET/CT在对间质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可鉴别间质瘤良、恶性,且一次扫描可判断肿瘤有无转移,但对于间质瘤恶性程度分级上还有一定困难,最后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43.
18F-FDG PET/CT显像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约占全部胃肠道间叶性肿瘤的80%,发生于胃肠道固有肌层,此病的特点是免疫组织化学CD117(KIT)染色阳性,具有腔外生长的倾向,易发生出血、坏死和囊变,半数以上病例可发生胃肠道黏膜溃疡,恶性病变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脏和腹膜,而局部淋巴结转移少见[1-3].  相似文献   
44.
45.
~(131)Cs(~(131)铯)心肌灌注显象(简称心肌显象)是诊断心肌缺血性疾病的一种非创伤性检查。现将我院经临床确诊为心肌梗塞的21例进行~(131)Cs心肌显象的结果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有17例为住院病人,4例为门诊病人(患陈旧性心肌梗塞)。其中男20例,女1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为53.8岁。上述病例中有5例根据  相似文献   
46.
最近我们遇见一例甲状旁腺组织增生所致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病例,经99mTc—MIBI核素显像减影技术、实验室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41岁,住院号193106,1996年5月21日因跌倒后右腕部肿痛四天入院。体检:体温、脉搏正常,甲状腺无肿大,未触及结节。右腕部及掌背肿胀,  相似文献   
47.
48.
肺肿瘤已成为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长迅速,因此对其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18FFDG PET-CT是目前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相对无创性肿瘤诊断技术,本研究对56例肺部肿块患者进行了18F-FDGPET-CT检查,并与穿刺或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旨在评价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