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8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目的建立可进行定量研究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大鼠模型,为今后视网膜新生血管相关疾病的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提供稳定的模型。方法80%高氧环境下饲养新生7 d的SD大鼠,持续5 d后返回正常空气环境中,另一组同龄幼鼠置于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作为对照,鼠龄17 d时处死幼鼠,取眼球做组织切片雪夫高碘酸-苏木素染色,观察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且与内界膜有联系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氧诱导组大鼠玻璃体腔内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且管腔扩张。组织切片见实破内界膜且与内界膜相连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高氧诱导组平均每张切片为(98.68±10.13)个,两组相比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大鼠模型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与相对缺氧有关,模型具有可重复性强,可定量研究的优点,是进行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的合适模型。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脂质代谢异常对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方法测定40例糖尿病肾病(DN)和40例无肾病糖尿病患者(DM)空腹血清中TG、TC、HDL-C、LDL-C、ApoA1、ApoB、FBS的浓度。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较无肾病组的TG、TC、LDL-C浓度明显增高(P〈0.01和P〈0、05),而HDL-C、ApoA1、ApoB、FBS两组间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N脂代谢紊乱的程度明显高于无肾病患者,脂质代谢异常是糖尿病的重要慢性并发症,脂质紊乱作为一种危险因子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3.
经88例健康飞行学员和110例健康飞行人员的心血管反射机能检查,得出六项指标的正常值。其中卧立30/15比值与血压差相关显著(r=0.272,P<0.05);蹲立30/15比值与血压差相关非常显著(r=0.596,P<0.01),提示蹲立试验比卧立试验对判断心血管植物神经机能可能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 (hydroxycom ptothecine,HCPT)联合 Ver对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防治作用。方法 以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FB)每眼 10 0 0 0 0个经兔眼睫状体扁平部注射到玻璃体腔内 ,制作成兔 PVR模型 ,共 12只兔 12眼。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每组 6只 ) ,治疗组以 5 m g· L- 1 HCPT联合 5 mg· L- 1 Ver进行每 3天 1次共 15 d的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对照组以同法注入生理盐水。以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螺旋 CT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药物治疗组无论在玻璃体混浊程度进展上、在视网膜血管扩张程度上以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tractional retinal detachment,TRD)发生发展上都较对照组缓和。进行此浓度药物治疗后未见任何可见的眼部毒副作用。螺旋 CT可以监测到治疗组 PVR较对照组PVR在增殖膜密度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HCPT联合 Ver经玻璃体腔内注射途径可以有效防治实验性兔眼 PVR。螺旋 CT可对兔眼 PVR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5.
本文就76例单胎晚期孕毒症的孕产妇及其胎婴儿(包括19例低体重儿)进行了低体重儿与:①母亲高血压出现时间之关系;②母亲蛋白尿之关系;③母亲E/C比值之关系;④胎盘早剥之关系;⑤围产期发病率之关系;⑥围产期死亡率之关系的分析。结论是晚期孕毒症与低体重儿关系非常密切。应及早发现与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6.
牛尾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牛尾蒿Artemisiasubdigitata中分离提取了5个化合物,经理化和光谱分析确定了4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石竹烯醇(caryophyllenol),(4R,5R)-石竹烯-α-氧化物,青蒿素(artemisinin),β-谷甾醇,最后一个为单萜过氧化物。  相似文献   
137.
一起大肠埃希菌引起群体性腹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5月19~23日,杭州某学院师生、周边某种子场职工及某学校等三个建筑工地民工、附近待迁村民发生集体性腹泻事件,总计发病人数为463人.经流行病学调查系水源污染所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8.
革兰染色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 ,BV)是妇科常见疾病,传统诊断BV的Amsel′s金标准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为获得一种简便准确的诊断方法,我们对2 0 0例病人阴道涂片行革兰染色,以探讨革兰染色在BV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院妇科门诊的患者2  相似文献   
139.
江志坚  董健鸿  王惠英  荣翱  黄亮 《眼科研究》2011,29(10):890-893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病理基础是血-视网膜屏障受损,是多种因子共同影响的结果。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形态变化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60mg/kg链脲佐菌素(STZ)建模成功后,按病程分为糖尿病2、4、6、8个月组;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缓冲液,根据与实验组年龄匹配原则平均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在造模后2、4、6、8个月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2组大鼠血清中VEGF质量浓度,^125碘(^125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ET质量浓度,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中NO浓度并进行比较。于造模后8个月摘除大鼠眼球行常规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在实验各时间点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无明显改变。实验组大鼠造模后4个月开始出现视网膜组织水肿,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紊乱,造模后6个月可见视网膜出血,造模后8个月可见视网膜血管破裂。实验组大鼠在造模后2、4、6、8个月血清中VEGF和ET质量浓度较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大鼠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2个月组血清中NO浓度较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升高(Z=-2.193,P〈0.05),糖尿病4个月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中NO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611,P〉0.05),而糖尿病6个月组及糖尿病8个月组血清NO浓度较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低(Z=-2.449、-2.236,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实验组血清中VEGF、ET质量浓度逐渐升高,NO浓度逐渐降低(P〈0.05)。糖尿病大鼠血清中VEGF与ET质量浓度间呈正相关(r=0.821,P〈0.01),血清中VEGF质量浓度与NO浓度间呈负相关(r=-0.814,P〈0.01);糖尿病大鼠血清中ET质量浓度与NO浓度间呈负相关(r=-0.803,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血清中VEGF、ET和NO水平与视网膜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考虑血清中VEGF、ET与NO水平可以间接反映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利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定量检测实验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血视网膜屏障(BRB)破坏程度,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40只鼠龄3周的健康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注射48、72 h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及尿糖,血糖浓度在16.65 mmol/L、尿糖(+++)以上者视为建模成功,并按病程再分为糖尿病2、4、6、8个月,组每组各5只大鼠。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缓冲液,并根据与实验组大鼠年龄匹配原则再平均分为4组,每组大鼠5只。分别在注射后2、4、6、8个月时利用DCE MRI扫描眼球,计算BRB渗漏速度;戊巴比妥过量麻醉后摘除眼球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采用SPSS 1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大鼠成模率100%,正常对照组、糖尿病2、4个月组大鼠BRB未见明显渗漏,糖尿病6、8个月组大鼠BRB渗漏速度分别为(0.1399±0.0065)、(0.1816±0.2756) mm3/min,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1,P<0.05)。实验组大鼠病程4个月时出现明显视网膜组织水肿,细胞排列紊乱,随病程延长逐渐加重,出现血管扩张,出血。结论 DCE MRI能够较精确地检测实验性DR的BRB渗漏速度,定量化评价BRB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