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5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医药卫生   18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6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根管治疗术四手操作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士在根管治疗术中四手操作的配合要点。方法120例急性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接受根管治疗术,采用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包括安排患者、准备治疗用品、调配材料、传递和回收器械、及时吸除口内唾液、水和废屑等。结果所有患牙经根管治疗后X线片显示为恰充,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护士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操作程序,才能迅速、准确地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携带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sTRAIL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以及采用超声辐照联合微泡造影剂介导rAAV-sTRAIL转染肝癌细胞的有效性.方法 单纯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sTRAIL感染肝癌细胞株HepG2,以及利用超声辐照联合微泡造影剂介导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sTRAIL感染HepG2细胞,分别以RT-PCR方法和Westen印迹法检测细胞内sTRAIL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噻唑蓝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sTRAIL可有效转染HepG2细胞,sTRAIL mRNA表达水平在微泡造影剂组高于单纯病毒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AV-srrRAIL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其抑制率在微泡造影剂组高于单纯病毒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AV-sTRAIL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其凋亡率在微泡造影剂组高于单纯病毒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构建出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sTRAIL在肝癌细胞中能有效表达,sTRAIL基因对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和促凋亡作用;联合超声微泡造影剂及低强度超声,可有效提高腺相关病毒载体在肝癌细胞中的感染率,从而增强sTRAIL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93.
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血小板抗原固定术(MAIPA)之改良抗原捕获ELISA(MACE)和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MGIA)检测血小板抗体,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数.方法 选择1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ITP组)及40例健康献血员(对照组),以流式细胞术(FCM)作为参比方法,采用MACE法和MGIA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结果 3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ACE法特异性比MGIA高,并能区分出血小板抗体类型(HLA或HPA),但MGIA操作时间短,具有简便、快速、易于标准化的优点,适合于初筛试验.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伏立康唑静脉滴注+口服序贯给药治疗肺结核并发肺曲霉菌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2019年1月-2022年3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62例肺结核并发肺曲霉菌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81例。两组均对咳血、发热等临床症状进行对症药物治疗,同时采用常规抗肺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注射用伏立康唑静脉滴注治疗,每天2次,首次剂量6 mg·kg-1,之后每次4 mg·kg-1,连续治疗6周;试验组前2周用药方案与对照组相同,2周后改为伏立康唑分散片口服治疗,每次0.2 g,每天2次,继续服药至6周。比较两组疗效、康复进程及安全性,并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方法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75.31%与对照组80.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咳嗽咳痰缓解时间、痰培养真菌转阴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1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肺部空洞、低蛋白血症、粒细胞缺乏是肺结核并发肺曲霉菌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伏立康唑静脉滴注+口服序贯治疗疗效与其静脉滴注治疗效果相当,且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疗效可靠,安全性高。肺部空洞、低蛋白血症、粒细胞缺乏是肺结核并发肺曲霉菌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胱抑素C (Cys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CysC水平、NAP积分,记录2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ysC水平及NAP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1例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并自行缓解,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疗效较好,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清CysC、NAP水平,且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96.
男,14岁,周期发作性皮诊,急腹痛伴恶心、呕吐1年余,加重半个月。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发生双肢皮诊、腹痛、恶心、呕吐,在当地诊为过敏性紫癜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后时有间断发作,均按过敏性紫癜治疗好转。半个月前上述症状再次发生,腹痛较前明显加重,在外院按过敏性紫癜治疗无效转入我院。体检:急性痛苦面容,无黄疸,腹软,压痛,无反跳痛,未及包块,双下肢小腿伸侧对称性皮疹,压之不褪色。血象:WBC 9.0×109/L(N0.74,L0.23),ALT、R-CT、AKP、T、A/G均正常。心电图、胸腹透视均正常。骨髓象:报告继发性血小…  相似文献   
997.
p57Kip2和Ki-67在壶腹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壶腹癌中p57Kip2和Ki-67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的发生和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46例原发性壶腹癌,4例壶腹部腺瘤和8例壶腹部正常组织手术切除标本的p57Kip2和Ki-67表达水平.结果46例壶腹癌的p57Kip2标志指数(labeling index,LI)平均为44.8%±24.6%,明显低于壶腹部正常上皮64.9%±11.3%(P=0.017).腺瘤的p57Kip2 LI平均为62.3%±2.8%,与正常上皮表达相比无显著差异.p57Kip2 LI在淋巴结转移(33.2%vs 57.5%;P=0.001),十二指肠浸润(40.8%vs 59.3%;P=0.04),胰腺浸润(38.9%vs 55.9%;P=0.019)以及高TNM分期(Ⅲ期或Ⅳ期vs Ⅰ期或Ⅱ期,33.2%vs 57.5%;P=0.001)病例中显著降低.Ki-67高表达与壶腹癌的淋巴结转移(69.7%vs 49.2%;P=0.0012),十二指肠浸润(64.7%vs 42.6%;P=0.006),胰腺浸润(65.8%vs 48.8%;P=0.012),高TNM分期(Ⅲ期或Ⅳ期vs Ⅰ期或Ⅱ期,69.7%vs 49.2%;P=0.0012)呈显著相关.p57Kip2表达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01).结论在壶腹癌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p57Kip2失活不是一个早期基因事件,而是一个相对较晚的事件,与肿瘤的进展和淋巴结转移相关.Ki-67是反映壶腹癌进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98.
微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9年以来 ,我院采用微波治疗颈椎病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90例中 ,男 5 2例 ,女 3 8例 ;年龄2 1~ 78岁 ,平均 3 6.2岁 ;病程 1个月~ 2 3年 ,平均 3 .2年。诊断参照杨克勤等[1] 介绍的标准。其中头晕、头痛 90例 ,猝倒史 18例 ,记忆力下降 72例 ,恶心呕吐 3 6例 ,心慌胸闷 2 6例 ,伴神经根症状 48例 ,眼部症状 3 2例。X线片示 :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弓者 69例 ,骨质增生 60例 ,钩椎关节增生 48例 ,后纵韧带钙化 2 2例 ,椎间隙变窄 5 8例 ,CT扫描示颈椎间盘突出 63例。采用重庆产HYJ Ⅱ型智能化微波治疗…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比较局部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下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对老年病人的影响。[方法]将133例同期手术老年病人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局部神经阻滞麻醉组(观察组)和硬膜外浸润麻醉组(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术中及术后血压、心率、平均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自排小便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生活自理时间、术后首次自排小便时间、手术及麻醉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老年病人局部麻醉下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比硬膜外麻醉术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乌龙丹是在长期临床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方,该方以“益气健脾补肾,活血通络化痰”立法。以前的研究表明该方具有改善大脑微循环,调节神经内分泌和抗脑缺血损伤等作用。血液黏度升高,血管及神经细胞等分泌的内皮素、一氧化氮(NO)失调参与了多梗死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MID)病理发展过程,且相互影响。目的:通过复制MID大鼠模型,探讨乌龙丹对MID模型大鼠血液黏度、NO及内皮素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的中医系。材料:实验于2002-01/08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实验室和附属珠江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选用清洁级SD大鼠雄性大鼠,体质量(270&;#177;30)g(合格证号2000337)。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乌龙丹低剂量组、乌龙丹高剂量组。方法:在分离一侧颈内动脉后,推注1:200比例的同种属的大鼠干血悬液0.8mL制作MID大鼠模型。血液黏度测定采用锥板法,内皮素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NO测定采用镉还原比色法.乌龙丹的制剂采用水煮醇提法。主要观察指标:主要指标:各实验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血浆内皮素、NO浓度。次要指标:学习记忆测试结果。结果: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mPa&;#183;s)显著升高(200s^-1:7.21&;#177;1.02:5s^-1:11.24&;#177;0.93,P&;lt;0.01),血浆内皮素(ng/L)含量(167.91&;#177;46.87,P&;lt;0.01)和内皮素/NO增高(64.94&;#177;11.14,P&;lt;0.01),NO(μmol/L)则下降(2.60&;#177;0.43,P&;lt;0.01);给药组大鼠全血黏度(mPa&;#183;s)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高剂量200s^-1:4.28&;#177;081;5s^-1:8.84&;#177;0.79.P&;lt;0.01;低剂量200s^-1:5.22&;#177;0.92,5s^-1:9.18&;#177;0.81,P&;lt;0.05),血浆内皮素(ng/L)(高剂量120.18&;#177;34.51,P&;lt;0.01)、NO(μmol/L)含量(6.84&;#177;0.79,P&;lt;0.01)及内皮素/NO(31.26&;#177;8.41,P&;lt;0.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血液黏度升高,血管及神经细胞等分泌的内皮素、NO失调参与了MID病理发展过程,且相互影响。乌龙丹的健脾补肾、活血化痰通络对MID模型大鼠血液黏度升高、NO和内皮素分泌异常有对抗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