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2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观察普通心室电极起搏治疗扩张性心肌病(DCM)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患者,男,2例,女2例,平均年龄62.6岁±7.7岁(52岁~70岁),均为扩张性心肌病伴充血性心衰,且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行双室右房三心腔起搏治疗。左心室起搏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剪去一部分尖端羽翼的普通心室电极,置于冠状静脉窦的分支静脉起搏左心室,左右心室电极导线通过Y形转换器与双腔起搏器心室孔相连接。结果 以普通心室电极起搏并辅以合适的房室间期(AVP),患者心力衰竭的症状明显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从Ⅲ~Ⅳ级提高到Ⅰ~Ⅱ级,超声心动图示心功能指标改善,起搏后心电图QRS时限缩短,其中一例患者已基本上停止服药数月。结论 初步临床应用表明,普通心室电极实行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心力衰竭既行之有效,又价廉物美。  相似文献   
62.
<正>本研究应用重组人脑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静脉注射治疗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并与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作比较,观察患者心肾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对冠心病(CHD)患者术后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C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及术后镇痛A组用芬太尼,B组用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两组麻醉诱导及其他维持用药相同,术后48h内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镇痛效果,1~8d监测动态心电图S-T改变。结果术后4、7d心肌缺血发生例数B组少于A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8dB组少于A组(P〈0.05)。两组VAS评分及缺血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PCIA可降低CHD患者术后发生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64.
急性心肌梗死脑利钠肽变化及预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钠肽系统主要包括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和D型利钠肽(D-type natriuretic peptide,DNP),其中BNP在心力衰竭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指导和预后判断等各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肯定.本文综述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血浆BNP水平变化及规律,及对临床AMI治疗和预后判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的影响。方法①在自制心脏灌流装置上,采用三步法行逆行主动脉灌流获得单个耐钙心肌细胞;②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加入10、20、40、60、80、100、120和200μmol·L^-1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稀酸(DHA)后大鼠心室肌细胞AP的变化。结果成功记录到大鼠心室肌细胞外膜、中膜和内膜AP。外膜、中膜和内膜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逐渐延长(P〈0.05),其中外膜APD25、APD50和APD50分别为(3.6±1.2)ms、(10.3±2.1)ms和(46.3±4.8)ms;中膜分别为(6.4±1.8)ms、(14.7±2.4)ms和(69.4±8.3)ms;内膜分别为(13.8±2.1)ms、(45.3±10.2)ms和(152.1±33.4)ms;②DHA浓度在0~30μmol·L^-1时,随着DHA浓度增加,APD延长不明显(P〉0.05);当DHA浓度大于30μmol·L^-1时,APD逐渐延长,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大鼠外膜、中膜和内膜心室肌细胞AP形态存在分层差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对AP的影响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6.
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是血红素降解过程中的限速酶,其在体内有三种形式:HO-1、HO-2、HO-3。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HO-1具有抗炎、抗凋亡等作用以及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应激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1,2]。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评估无锡地区人群间隙性连接蛋白37(Connexin 37,CX37)基因1019C/T多态性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532例PCI术后在我院复查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按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67例)和无支架内再狭窄组(465例),501名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均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对CX37基因1019C/T多态性位点基因型进行检测,比较3组人群中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结果 (1)在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C等位基因及C等位基因携带者(CC+TC)基因型频率冠心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等位基因:57.05% vs.41.32%,P<0.01;C等位基因携带者:79.32% vs.65.47%,P<0.01);与TT纯合子相比,(CC+TC)基因型冠心病患病风险显著增加(OR=2.03,95% CI∶1.53~2.80).对性别进行亚组分析显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人群中冠心病组C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男性:79.63% vs.72.45%,P=0.02;女性:78.00% vs.51.50%,P<0.01),C等位基因携带者冠心病患病风险明显高于TT型(男性:OR=1.48,95%CI:1.06~2.09;女性:OR=3.34,95%CI∶1.90~5.86).(2)与无支架内再狭窄组相比,支架内再狭窄组C等位基因频率及C等位基因携带者分布频率均显著升高(C等位基因频率:72.39% vs.54.84%,P<0.01;CC+TC型:89.55% vs.77.85%,P=0.027).与TT纯合子相比,C等位基因携带者支架内再狭窄患病风险升高2.44倍(95% CI∶1.08~5.50).性别亚组分析表明,男性人群中支架内再狭窄组C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高于无支架内再狭窄组(92.86% vs.77.66%,P=0.008),C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是TT型的3.74倍(95% CI∶1.32~10.64),而在女性人群中两组间(CC+TC)基因型分布频率无统计学意义(P=0.655).结论 CX37 C等位基因不仅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联,而且与男性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68.
双室右房三心腔起搏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InSync80 4 0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DCM )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方法 患者 ,男 7例 ,女 1例 ,年龄 4 8~ 75 (5 8 7± 10 2 )岁 ,均为扩张性心肌病伴充血性心衰 ,且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植入InSync80 4 0起搏器。左心室起搏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Medtronic公司生产的 2 187电极 ,置于冠状静脉窦的分支静脉起搏左心室 ,左右心室电极和右房电极导线与InSync 80 4 0起搏器相连接。 结果 以InSync80 4 0起搏器起搏并辅以合适的房室间期 (AVD) ,患者心力衰竭的症状明显改善 ,NYHA心功能分级从Ⅲ -Ⅳ级提高到Ⅰ -Ⅱ级 ,超声心动图示心功能指标改善 ,核素检查示心室收缩较术前协调 ,起搏后心电图QRS时限缩短。结论 初步临床应用表明 ,以InSync80起搏器实行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69.
B型利钠肽与孤立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与孤立性心房颤动(AF)的血栓事件发生、复律及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103例孤立性AF患者行食道超声(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头颅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或磁共振(CT/MRI)检查及血BNP测定。探讨BNP在AF血栓事件及其相关因素中的作用。根据血栓事件将患者分为有血栓事件组(n=15)和无血栓事件组(n=88)。对于有复律指征的患者,根据AF复律及再发情况分为复律不成功患者(复律失败或随访期内再发,n=16)和复律成功患者(复律成功并随访期内维持窦性心律,n=7),分别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服药后无血栓事件组BNP降低幅度优于血栓事件组,有显著性显异(P<0.05)。复律成功患者较复律不成功患者BNP水平低[(60±32)ng/L比(178±70)ng/L,P<0.05]、病程短[(3.0±1.9)个月比(7.6±2.5)个月,P< 0.05]和左心房内径小[(42.3±3.4)mm比(48.6±5.1)mm,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BNP是预测孤立性AF血栓事件的独立因素(P<0.05);BNP、左心房内径和AF病程是预测AF复律及再发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BNP可作为预测孤立性AF血栓事件和AF复律与再发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脑钠尿肽(BNP)与孤立性心房颤动(AF)的血栓事件发生、复律及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103例孤立性AF患者行食道超声(TEE)、头颅CT/MRI检查及血BNP测定。根据血栓事件将患者分为血栓事件组(n=15)和无血栓事件组(n=88)。对于有复律指征的患者,根据AF复律情况分为复律失败组(包括即刻复律失败和随访期内再发,n=16)和复律成功组(复律成功并随访期内维持窦性心律,n=7)。分别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血栓事件组较无血栓事件组BNP水平高[(150±43)ng/Lvs(84±40)ng/L,P<0.05]。复律失败组较成功组BNP水平高[(178±70)ng/Lvs(60±32)ng/L,P<0.05]、病程长[(8±3)月vs(3±2)月,P<0.05]和左房内径(LAD)扩大[(49±5)mmvs(42±3)mm,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NP是预测孤立性AF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NP、LAD和AF病程是预测AF复律是否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BNP可作为预测孤立性AF血栓事件和AF复律与再发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