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李松  张华  王学清  王坚成  张烜  张强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9):1496-1499
 目的 设计制备一种可用于胰岛素口服给药的新型纳米骨架系统,并进行可行性评价。方法 以微粉硅胶为骨架吸附胰岛素,再用聚丙烯酸树脂(EUD)进行包衣,制备了具有纳米骨架结构的胰岛素口服固体给药系统,并对处方比例进行了优化;测定了给药系统的粒径和分布;通过体外酶降解实验考察了给药系统对胰岛素的保护作用;通过正常大鼠腹腔糖耐量实验(IPGTT)观察了给药系统的降血糖作用。结果 胰岛素口服纳米骨架给药系统的平均粒径为(466±111)μm;该给药系统能有效减缓胰岛素被肠道消化酶降解的速度;IPGTT实验证实,此给药系统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P<0.01)。结论 本实验设计和制备的纳米骨架给药系统具有增加胰岛素等多肽类药物口服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本研究构建了能够靶向肿瘤的新型纳米粒(脂质体-鱼精蛋白-硫酸软骨素纳米粒,LPC-NP)。该纳米粒粒径约90 nm,zata电位约+35 mV。采用后插法对LPC纳米粒进行DSPE-PEG_(2000)或DSPE-PEG_(2000)-T7修饰。T7是与转铁蛋白功能类似的七肽,能够靶向转铁蛋白受体过度表达的乳腺癌细胞MCF-7。PEG修饰可显著降低血清对LPC纳米粒的聚集作用,T7修饰的纳米粒显著提高siRNA的细胞摄取和基因沉默效率。体外细胞毒实验表明抗EGFR siRNA显著抑制MCF-7细胞生长。实验结果表明经T7肽修饰的LPC纳米粒有望成为RNA干扰肿瘤治疗的递送载体。  相似文献   
33.
李玉华  张默  王坚成  张殊  刘建蓉  张强 《药学学报》2006,41(10):939-944
目的研究蚓激酶(YJM-I)和吸收促进剂合用时在大鼠肠道各段的吸收特点,寻找YJM-I经肠道吸收的最佳位置和考察吸收促进剂对YJM-I在肠道吸收过程中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扩散池法、十二指肠部位直接给药、在体循环灌流及肠段原位结扎等方法对荧光标记的FITC-YJM-I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十二指肠部位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评价结果显示YJM-I药物分子可被大鼠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并保持生物学活性,但其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体外肠黏膜通透性试验及体内肠段吸收试验结果显示部分吸收促进剂表现出良好的促进YJM-I肠道吸收的作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段体外肠黏膜通透性均显示了相似的吸收促进剂作用强弱趋势: 1%壳聚糖>1%去氧胆酸钠>1% Na2EDTA>1%十二烷基硫酸钠>1%辛酸钠>1%泊洛沙姆>1%羟丙基-β-环糊精。而在体内十二指肠部位给药则显示的强弱顺序为: 2.5%去氧胆酸钠>2.5% Na2EDTA>2.0%壳聚糖>2.5%十二烷基硫酸钠>2.5%辛酸钠>2.5%泊洛沙姆>2.5%羟丙基-β-环糊精。结论吸收促进剂能有效地增加YJM-I肠道吸收程度,其中具有生物黏附作用的壳聚糖有望成为YJM-I肠道吸收的良好促进剂。  相似文献   
34.
槲皮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物相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用研磨法制备槲皮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测定包合常数及包合过程热力学参数,并对物相进行鉴定。方法采用研磨法制备包合物,对其包合常数进行测定,利用差热分析(DSC)、红外光谱分析(IR)、粉末X衍射(X-ray)、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其进行物相鉴定,以溶解度和溶出实验考察其溶解性质。结果所制备的包合物溶解度较槲皮素纯品增加约37倍,5分钟的溶出百分率较槲皮素纯品提高近10倍。DSC结果表明包合物中槲皮素吸热峰位前移;IR图谱槲皮素羰基吸收峰产生位移;X-衍射图谱包合物中槲皮素吸收峰消失;电镜扫描照片包合物中未见槲皮素晶体,说明形成新物相。结论研磨可使槲皮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改善槲皮素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35.
儿童口服液体药物制剂的技术难点及研发策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二胎生育政策落实和儿童健康用药需求的不断增长,儿童用药问题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儿童药物新品种、新规格和新剂型的研发是药学研究工作者和制药企业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围绕口服药物液体制剂研发中存在药物溶解性、液体制剂稳定性、辅料安全性和服药的顺应性等技术难点,对已上市儿童口服药物液体制剂的技术特征和目前研究所涉及的药物纳米晶体、自微乳、离子交换树脂和Pickering乳剂等新技术在儿童药物液体制剂的研究情况进行讨论分析,以期对儿童口服药物液体制剂的研究开发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采用整合素受体介导的靶向载体输送系统实现RNA干扰技术和抗肿瘤药物对耐药肿瘤的联合治疗。方法 分别用静电复合法和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载多药耐药基因(MDR1)相关的小干扰RNA(siRNA)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三肽(RGD)修饰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和载多柔比星(DOX)的RGD修饰长循环脂质体,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来观察siRNA和多柔比星的细胞摄取和细胞内分布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和SRB(磺酰罗丹明B)实验测定多柔比星的细胞累积量和多柔比星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的毒性;采用活体成像技术考察了靶向和非靶向制剂输送siRNA到肿瘤模型裸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结果 所制备的各种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均在200 nm以内;与细胞孵育6 h后,观察发现siRNA和多柔比星各自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与非靶向组相比,靶向脂质体组细胞摄取siRNA更快更多,且有利于siRNA在细胞质中均匀分布;细胞毒实验结果证实,1%摩尔比RGD修饰的阳离子脂质体对siRNA的转染效果最好,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也同样证实RGD修饰脂质体组细胞中多柔比星累积量更高;活体成像结果显示荧光标记的siRNA经靶向脂质体输送后主要集中在肿瘤且比非靶向组蓄积量更高。结论 采用RGD修饰脂质体载运技术可将MDR1 siRNA和多柔比星两种药物同位点输送到肿瘤部位提高靶向性,并有利于改善多药耐药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7.
胸腺五肽酶降解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胸腺五肽在胃肠道中的酶降解机制。方法 考察胸腺五肽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纯酶(氨肽酶N、羧肽酶A、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以及离体肠环中的降解,并探讨胸腺五肽浓度、酶抑制剂及pH 值对降解的影响。结果 胸腺五肽在人工胃液中稳定,在人工肠液中迅速降解,具有浓度依赖性及pH依赖性,即浓度越高,pH值越低,则降解速率越低。同时酶抑制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10-菲啰啉)可显著地抑制其降解,但杆菌肽的抑制作用不显著。胸腺五肽在羧肽酶A、氨肽酶N及胰蛋白酶中的降解速率分别为5.11,12.82,13.43 mL·min-1,但在α-糜蛋白酶中几乎不降解。此外,胸腺五肽的降解具有显著的部位特异性,在结肠部位的降解速率最低。结论 胸腺五肽易被胃肠道中的酶降解破坏,口服无效。为了开发口服给药系统必须将胸腺五肽包载于适宜的载体之中。  相似文献   
38.
蚓激酶口服微乳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茂波    金武  王坚成  陈大为  张强   《中国新药杂志》2009,18(1):78-83
目的:研究可用于亲水性大分子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的W/O型口服微乳制剂。方法:以蚓激酶(EFE-d,Mw 24177)为模型药物,采用滴定法建立伪三元相图,并通过动态激光散射法、电导法、冷冻蚀刻电子显微镜法、差示扫描量热法以及体外释放的研究对蚓激酶W/O型微乳进行了评价。结果:制得的载体为光学上各向同性、均匀分散的、球状的W/O型微乳体系,粒径6.86 nm;体外释放研究表明,蚓激酶W/O型微乳中药物的释放速率和累积释放量降低。结论:制备亲水性大分子蛋白多肽类药物蚓激酶W/O型口服微乳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9.
盐霉素是一种从白色链丝菌培养物中分离提取的聚醚类离子载体型抗生素,它广泛应用于畜禽类动物鸡球虫病的防治,并且还能作为饲料添加剂以促进畜禽的生长。最近新发现盐霉素具有特异性抑制肿瘤干细胞的作用。目前盐霉素钠的价格只是盐霉素的十分之一,但两者在抑制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方面的异同却未见文献报导。本研究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及其干细胞为模型,通过SRB实验对盐霉素及其钠盐的细胞毒性进行了评价和比较。首先,通过流式细胞仪从MCF-7细胞中分选得到了SP细胞;然后用乳腺癌干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CD44~+/CD24~-对SP细胞进行了鉴定;最后,分别测定了盐霉素和盐霉素钠对分选得到的肿瘤干细胞和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率。结果表明,与乳腺癌细胞相比较,盐霉素和盐霉素钠对肿瘤干细胞均表现出了更强的抑制作用,在同样的给药浓度下,盐霉素和盐霉素钠对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抑制作用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本研究结果提示,在抑制肿瘤干细胞的相关研究中,可以用盐霉素钠替代盐霉素而不会影响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40.
郑华  侯文杰  王坚成  张强 《中国药学》2012,21(6):591-597
纳米胶束, 是由疏水性内核及亲水性外壳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粒子, 利用其在肿瘤部位增强的渗透和滞留效应(EPR效应), 已成功用作靶向药物输送载体。本研究将近红外荧光染料Cy7-NHS与NH2-PEG-b-PCL连接合成了Cy7-PEG-PCL,并将其组装修饰在胶束结构中, 作为紫杉醇药物的递送载体。研究结果显示, 当药物/载体比例确定为1/4, 由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自组装形成的胶束粒径为30 nm左右, zeta电位为 -3 mV, 包封率可达95%以上。体外细胞毒实验表明,载紫杉醇胶束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与Taxol 制剂相似。活体成像实验结果显示Cy7标记的聚合物胶束在静脉注射后可以有效地被动靶向到肿瘤部位。另外, 以异位接种MCF-7细胞荷瘤裸鼠为模型的体内药效学实验中,载紫杉醇聚合物胶束显示出与Taxol 制剂相似的抗肿瘤活性。综上所述, 在肿瘤靶向成像和治疗方面, 本研究所构建的胶束载药系统显示出良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