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胸腺五肽(TP5)制备荧光探针FITC-TP5,并对FITC-TP5进行纯化、结构鉴定及活性分析。方法:FITC通过共价结合标记TP5分子,投料比为3∶1,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柱和凝胶滤过色谱柱分离和纯化FITC-TP5,质谱法进行结构鉴定,氨基酸组分分析仪确定FITC连接位置,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MTT法)评价FITC-TP5的生物活性。结果:FITC-TP5为单一标记物,FITC连接在TP5的氨基端——精氨酸分子上,标记物FITC-TP5保留了TP5的生物活性。结论:本研究所制备的荧光探针FITC-TP5纯度高且生物活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2012年7月16日批准Truvada(恩曲他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这是首个获批用于处于HIV高危感染但未感染的个体以及可能与艾滋病感染者发生性行为的个体的治疗药物,以降低这些人群感染HIV风险。高危成年患者每日服用Truvada,在相对安全的性行为下用于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以减低性-获得HIV感染的风险。FDA曾批准Truvada与其它抗病毒药物联用治疗成年和12岁或以上儿童HIV-感染。  相似文献   
13.
许多情况下,在水溶性和脂溶性介质中溶解度都较差的药物,无法用传统的方法来克服这些溶解性因素及基引起生物利用度方面的问题。经物纳米粒子(纳米悬浮液)的制备可以作为克服这些问题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这一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它对大多数药物的一般适用性和操作简单。本文描述了实验室中制备的纳米粒子产品,还讨论了诸如增加饱和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以及一些突出的特殊用途。例如,口腔给药的粘膜粘附性纳米悬浮液和用于脑部特殊部位给药的经表面修饰的药物纳米粒。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提高胸腺五肽口服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制备胸腺五肽pH-敏感壳聚糖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放及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离子胶凝法制备胸腺五肽壳聚糖纳米粒并用Eudragit S100包衣制备pH-敏感纳米粒;透射电镜和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粒度及表面电位分析仪测量纳米粒的粒径及Zeta电位;超速离心法测定载药纳米粒的包封率;动态透析法研究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模拟人工消化液考察纳米粒中胸腺五肽的生物稳定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评价制剂的生物活性.结果 pH-敏感胸腺五肽壳聚糖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75.6±17)nm,Zeta电位为(28.44±0.5)mV,包封率为(76.70±2.6)%.胸腺五肽pH-敏感壳聚糖纳米粒具有良好的pH依赖性:在0.1 mol·L-1 HCl溶液中累积释放24.65%,在pH 5.0 PBS溶液中累积释放41.01%,在pH 7.4 PBS溶液中累积释放81.44%.pH敏感壳聚糖纳米粒制剂中的胸腺五肽在人工胃液中稳定,在人工肠液中半衰期为15 min.淋巴细胞体外转化实验表明,胸腺五肽pH-敏感壳聚糖纳米粒保留了TP5的生物活性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pH-敏感壳聚糖纳米粒可能是口服胸腺五肽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作为配体,肽对于多种受体显示出良好的靶向性,例如在肿瘤表面过度表达的整合素家族受体。本文主要研究和表征分别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三肽和甘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GRGDS)五肽修饰的载药脂质体。方法分别采用RGD和GRGDS对包载阿霉素的立体稳定脂质体(SSL-doxorubicin)进行修饰,以制备RGD-SSL-doxorubicin和GRGDS-SSL-doxorubicin。在体外表征试验中,测定了各种脂质体的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和释放率,采用SRB试验研究了各脂质体对卵巢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考察了肿瘤细胞对各脂质体包封的阿霉素的摄取情况。结果所有脂质体的包封率均在95%以上,采用RGD或GRGDS进行的修饰并未影响长循环脂质体的包封率。各种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在105.7±3.5nm和130.5±3.0nm之间,Zeta电位在–3.3±0.3和–6.1±0.3mV之间,在模仿体内环境的释放介质(含胎牛血清)中,12小时内约有2/5的阿霉素从脂质体中释放。与游离阿霉素相比,修饰后的脂质体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略有下降;在研究对阿霉素摄取的流式细胞试验和共聚焦试验中,也有类似现象出现。将各种脂质体分别加入肿瘤细胞后,阿霉素主要分布于SKOV-3的细胞核。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两种分别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三肽和甘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GRGDS)五肽修饰的阿霉素脂质体。体外表征结果显示,该修饰不会显著改变立体稳定脂质体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9-硝基喜树碱(9-NC)口服自微乳给药系统(SMEDDS),并考察其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伪三元相图法优化微乳处方组成.稀释法评价了9-NC SMEDDS乳化性能,并考察了9-NC SMEDDS乳化后获得的微乳制剂(9-NCME)对4种肿瘤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由油酸乙酯,Tween 80,PEG400,无水乙醇组成的9-NC SMEDDS遇水可白发形成粒径<50 nm的稳定微乳(9-NCME).体外细胞毒研究表明,与溶液剂组(9-NCSol)和混悬液组(9-NCSu)相比,微乳制剂(9-NCME)对肿瘤细胞MDA-MDB-231,MCF-7,SKOV3和SH5Y的IC50值显著减小(P<0.01).结论:本研究中制备的9-NCSMEDDS具备良好的自乳化性能,并可增强9-NC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9-硝基喜树碱(9-NC)自微乳化静脉注射给药系统,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情况.方法 采用伪三元相图确定微乳形成的区域,以正交实验方法确定最佳处方,并对9-NC自微乳化制剂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同时还考察了该制剂在正常SD大鼠体内静脉注射后的药动学行为.结果 以注射用大豆油为油相、EPC/Tween 80为乳化剂、无水乙醇为助乳化剂等成分组成的9-NC自微乳化给药系统(9-NC SeH-emulsification Mtcroemulsion Drug Delivery Systems,9-NC SMEDDS)在临用前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50倍后可自发形成粒径(40.6 ±0.23)nm 的微乳,9-NC SMEDDS 和溶液药动学参分别为:t 1/2(0.97±0.14)h和(0.69±0.11)h, (372.77±49.62) ng/(h·ml)和 (225.60 ± 56.10) ng/(h·ml) MRT (1.40±0.21)h和(0.99±0.15)h.结论 9-NC SMEDDS具有较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可显著提高9-NC 静脉给药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8.
SLXM-2(氯化3-甲基-9-(2-氯-2λ5-[1,3,2]氧氮磷杂-2-磷环己基)-3,6,9-三氮杂螺[5.5]十一烷)为近几年新研制的环磷酰胺类抗肿瘤新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癌症.由于该药在合成过程中最后采用乙醇精制,因此为了控制乙醇的残留量,我们在实验的基础上制定了SLXM-2中乙醇残留量的测定方法,以甲醇为内标计算乙醇的残留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坚成  张强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3):1804-1809
 目的 综述以新生血管为靶标的各种受体介导的抗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从肿瘤血管的生成、结构特点、血管内皮细胞上的靶标以及各种受体介导的肿瘤血管靶向给药系统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并针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受体介导的各种新型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结果结论 绝大部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有大量过度表达的特异性受体,如血管生成因子受体、整合素等。近几年来,针对肿瘤血管的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输送系统研究正在蓬勃开展,并且已经展现出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新生血管靶向给药将逐渐成为肿瘤治疗过程中非常有前景的一种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