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7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背景: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在国外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一种新方法,国人相关解剖学数据文献报道极少。目的:测量前路经寰枢关节内固定术钉道的相关解剖学数据。设计、时间及地点:测量性实验,于2006—09/2008-04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和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骨科完成。材料:中国成人配套寰枢椎干燥标本50套,不分性别、年龄,外观排除畸形和破损,采用国产电子游标卡尺(精度0.01mm)及普通国产量角器(精度为0.5°)进行测量。方法:以枢椎前弓下缘与枢椎椎体侧缘交界点上方4mm处即枢椎上关节面下骨凹陷处为进钉点,分别向寰椎侧块后外上角中部拧入1枚长度适当的螺钉,螺钉尖不得穿透寰椎上关节面。主要观察指标:①钉道最小外偏角、最大外偏角、最小后倾角、最大后倾角。②内侧钉道距离、外侧钉道距离。③进钉点至枢椎正中的距离、枢椎体正中与枢椎横突孔内侧缘的距离、进钉点与枢椎横突孔内侧缘的距离。结果:50套寰枢椎干燥标本均进入结果分析。在矢状面上螺钉置入的最小外偏角左侧为(10.80±2.10)°,右侧为(10.76±9.40)°;最大外偏角左侧为(25.13±3.12)°,右侧为(25.12±2.86)°;冠状面上最小后倾角左侧为(8.85±2.12)°,右侧为(9.28±2.65)°;最大后倾角左侧为(26.96±3.09)°,右侧为(27.49±2.51)°;内、外侧钉道左侧长度分别为(17.48±2.10)mm和(25.41±2.59)mm,右侧为(17.49±2.23)mm和(25.58±2.42)mm;枢椎正中至进钉点距离左侧为(9.84±0.69)mm,右侧为(9.81±0.66)mm;枢椎正中至枢椎横突孔内侧缘距离左侧为(14.12±1.28)mm,右侧为(14.60±1.36)mm;进钉点与枢椎横突孔内侧缘的距离左侧为(6.28+1.38)mm,右侧为(6.79±1.39)mm。结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黄入中,两侧置入螺钉的理想钉道角度为外偏10°-25°,后倾9°~27°,理想的螺钉长度为17~25mm,由枢椎前缘正中向外分离显露不宜超过14mm。  相似文献   
53.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钉道解剖学测量及临床意义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在国外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一种新方法,国人相关解剖学数据文献报道极少.目的:测晕前路经寰枢关节内固定术钉道的相关解削学数据.设计、时间及地点:测量性实验,于2006.09/2008.04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和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骨科完成.材料:中国成人配套寰枢椎十燥标奉50套,不分性别、年龄,外观排除畸形和破损,采用国产电子游标卡尺(精度0.01 mm)及普通国产量角器(精度为0.5°)进行测量.方法:以枢椎前弓下缘与枢椎椎体侧缘交界点上方4 mm处即枢椎上关节面下骨凹陷处为进钉点,分别向寰椎侧块后外上角中部拧入1枚长度适当的螺钉,螺钉尖不得穿透寰椎上关节面.主要观察指标:①钉道最,小外偏角、最大外偏角、最小后倾角、最大后倾角.②内侧钉道距离、外侧钉道距离.③进钉点至枢椎正中的距离、枢椎体正中与枢椎横突孔内侧缘的距离、进钉点与枢椎横突孔内侧缘的距离.结果:50套寰枢椎干燥标本均进入结果分析.在矢状面上螺钉置入的最小外偏角左侧为(10.80±2.10)°,右侧为(10.76±2.40)°;最大外偏角左侧为(25.13±3.12)°,右侧为(25.12±2.86)°;冠状面上最小后倾角左侧为(8.85±2.12)°右侧为(9.28±2.65)°;最大后倾角左侧为(26.96±3.09)°, 右侧为(27.49±2.51)°;内、外侧钉道左侧长度分别为(17.48±2.10)mm和(25.41±2.59)mm,右侧为(17.4g±2.23)mm和(25.58±2.42)mm;枢椎正中至进钉点距离左侧为(9.8±0.69)mm,右侧为(9.81±0.66)mm;枢椎正中至枢椎横突孔内侧缘距离左侧为(14.12±1.28)mm,右侧为(14.60±1.38)mm;进钉点与枢椎横突孔内侧缘的距离左侧为(6.28±1.38)mm,右侧为(6.79±1.39)mm..结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置入中,两侧置入螺钉的理想钉道角度为外偏10°~25°,后倾9°~27°,理想的螺钉长度为17~25mm,由枢椎前缘正中向外分离显露不宜超过14 mm.  相似文献   
54.
55.
腕舟骨骨折在腕部骨折中最为常见,约占全身所有骨折的2%~7%,及约占腕部骨折的82%~89%左右[1]。腕舟骨骨折约70%左右发生在腰部,作为连接近排和远排腕骨的杠杆,腕舟骨骨折后对腕部关节的活动性和稳定性影响较大;且其表面大部分为关节软骨,血供来源较单一,易受骨折的影响;故在临床诊断上对腕舟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若不及时,易致腕关节不稳,腕部慢性疼痛及创伤性关节炎,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或骨坏死等,因此对腕舟骨骨折正确及时的诊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解剖形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自2008—01—2011—12收治的28例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形锁定钛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中有4例行同种异体骨植骨,8例行内侧副韧带修复。结果28例均获得随访,按照Broberg和Money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评分为平均86分(46.100分);肘关节屈曲平均118°(95~135°),伸直平均20°(0-30°),旋前平均52°(15~60°),旋后平均58°(20—70°);本组:优15例,良10例,中3例,优良率89.3%。所有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仅1例遗留肘部轻度疼痛,2例肘、腕部轻度无力。结论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内固定牢固,可早期对I能宅目争楼.  相似文献   
57.
股骨远端的Hoffa骨折是一种罕见的损伤,为股骨髁的冠状面骨折,涉及一个或两个髁.在不同类型的Hoffa骨折中,外髁比内髁骨折更常见[1] ,外髁骨折占Hoffa骨折的78%~85% [1- 2].Hoffa骨折在AO/OTA分型属于33-B3型.这类关节内骨折的治疗目的是实现关节面解剖复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是Hoffa骨折的首选治疗策略,个体治疗策略不同导致术后效果差异很大.选择最佳治疗方法仍很困难.有研究证实单用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不足以使Hoffa骨折达到坚强固定,可能会导致复位丢失、不愈合甚至骨吸收,影响手术效果[3- 4].目前关于这类骨折手术效果的报道文献较少,且大多数为病例报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Hoffa骨折患者22例,观察螺钉加锁定钢板治疗Hoffa骨折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58.
合并伸膝装置损伤的Hoffa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合并伸膝装置损伤的Hoffa骨折的伤情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本院近6年治疗4例Hoffa骨折伴伸膝装置损伤患者均系多发伤,伴同侧肢体骨折及不同程度的髌旁支持带和关节囊的撕裂伤.伸膝装置损伤部位包括1例髌韧带远端撕脱,2例髌韧带近端撕脱,1例股四头肌腱撕裂.单侧双髁骨折3例,均不伴有交叉韧带损伤.单侧单髁骨折1例,同时合并前、后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开放性骨折行急诊清创、骨折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伸膝装置修复、减张钢丝固定.1例闭合性骨折伤后1周全身情况稳定后再行手术.合并同一肢体骨折者同时行手术复位内固定.术后石膏伸直位制动4~6周开始功能锻炼.[结果]4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及皮肤坏死.通过6个月~3年的随访,4例7髁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2周.根据Letenneur等的Hoffa骨折术后功能评估标准综合评估:优良1例,可3例.[结论]合并伸膝装置损伤的Hoffa骨折常伴有合并伤.开放性损伤宜急诊手术,一期固定骨折及修复伸膝装置.减张钢丝固定可增强伸膝装置的稳定,便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59.
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因各种原因造成缺损后,常出现骨、肌腱及钢板外露,处理较为棘手。笔者自2002年2月至2007年7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3月~2013年6月18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病例,均为背侧型脱位,臂丛麻醉下手法复位成功,经皮Herbert钉内固定舟骨骨折,术后采用腕舟骨支具外固定4周,然后行腕关节屈伸及旋转锻炼。术后每月定期随防行X光片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用Cooney评分标准评估腕关节功能,VAS评分评估腕关节疼痛并测量腕关节活动度及手的握力。结果本组18例患者获8~40月随访,平均34月,临床疗效满意。所有患者舟状骨均骨性愈合,时间2~8个月,平均3.6个月,采用Cooney评分标准,优9例,良9例。VAS评分结果:0分11例,1~3分5例,4~6分2例;腕关节掌屈40°(30~60°)、背伸平均57°(25~85°),分别为健侧的75%和80%;握力平均值为健侧的75.3%;13例患者恢复原工作岗位,5例重体力劳动患者更换工种。结论手法复位+经皮治Herbert钉内固定是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一种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