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4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21.
目的 研究等速肌力训练后反映脑卒中偏瘫患者肌肉情况的身体成分变化。  相似文献   
22.
脉冲矫正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脉冲矫正技术在治疗颈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颈椎普通牵引治疗1疗程(10d),治疗组采用脉冲矫正技术治疗1疗程(10d).结果:两组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评分都有下降(P<0.05),症状减轻,都有显著性疗效;治疗组改善率为66%,对照组改善率为2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冲矫正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效果明显,能够相对快速改善症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损伤近端神经组织中胞外基质分子TNC(tenascin-C)的表达变化及初步功能分析。方法:采用冰冻切片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神经缺损0d(对照组),4d(实验组)损伤近端神经组织TNC的表达变化及表达位置;并利用体外共培养施万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划痕实验初步研究TNC的作用。结果:免疫荧光染色发现TNC在损伤后4d处于高表达状态,并在神经外膜处与波形蛋白(Vimentin)共定位状况良好;体外细胞共培养实验发现下调成纤维细胞中的TNC可以降低与之共培养的施万细胞的迁移速度。结论:在神经损伤后成纤维细胞分泌TNC并比对照组表达大幅上调,且体外实验发现TNC可促进施万细胞的迁移速度。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背根节神经元和坐骨神经中存在嗅觉受体基因的表达。方法:采用表达谱芯片检测坐骨神经离断后嗅觉受体在背根节神经元和近端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变化,并用RT-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背根节神经元和坐骨神经中存在嗅觉受体的表达,而且在坐骨神经离断后它们的表达发生显著改变。结论:首次报道了嗅觉受体在背根节神经元和坐骨神经中的表达,推测嗅觉受体可能在坐骨神经离断后与检测各种刺激信号相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股四头肌不同角度等速肌力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轨迹异常者的影响.方法 入选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2例,共66个膝关节,其中男9例10膝,女43例56膝,平均年龄58.3岁.按接诊顺序分为3组,即0~30°组、30~60°组和60~90°组进行股四头肌训练,每组22个膝关节.采用德国lsomed 2000型等速肌力训练系统对各组(膝关节屈曲范围分别为0~30°、30~60°及60~90°)进行3个月的股四头肌向心性收缩训练,测试速度为30°/s.治疗前、后拍摄膝关节负重正侧位及屈膝45°轴位片,测量髌骨指数、外侧髌骨角及髌骨协调角;记录每个膝关节的峰力矩、总功率及平均功率;治疗前、后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0~30°组治疗前、后的髌骨指数、外侧髌骨角及髌骨协调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60°组及60~90°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峰力矩、总功率及平均功率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治疗前后反映髌骨轨迹的指标,即髌骨指数、外侧髌骨角及髌骨协调角差值均与0~30°组股四头肌肌力指标,即峰力矩、总功率及平均功率的差值呈正相关(P<0.05),但与30~60°组及60~90°组的各项肌力指标差值无相关性(P>0.05).治疗后0~30°组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30~60°组及60~90°组治疗前、后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膝关节屈曲范围0~30°的股四头肌等速训练可有效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轨迹异常,提高膝关节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isokinetic quadriceps training with different ranges of motion for improving mal-patellar tracking after total knee replacement (TKR). Methods Isokinetic quadriceps training was administered to 52 TKR cases, involving 66 knee joints with poor patellar tracking. The subjec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3 groups for isokinetic training with ranges of 0-30°, 30-60° or 60-90°, with 22 knee joints in each group. The angular velocity was set at 30°/second. X-rays with loading and with 45° knee flexion were taken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The lateral patello-femoral angle,the patella index and the patello-femoral index were recorded along with the maximum torque ( MT), the total work ( TW ), and the average work(AW) in the three different ranges of motion.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 scores were also recorded. Results After 3 months of training, the average lateral patello-femoral angle, patella index, and patello-femoral index in the 0-30° training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before the training.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se measures for the 30-60° and 60-90° groups. After training average MT, TW and AW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all groups, but the improve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differences in lateral patello-femoral angles, patella indices and patello-femoral indices only for the 0-30°group. When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value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SS score after training was observed only in the 0-30° training group. Conclusions Isokinetic quadriceps training with a 0-30° range of motion can best realign patellar tracking after TKR, and best improve knee function.  相似文献   
26.
王勇军 《当代医学》2013,(31):85-86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片联合前列腺治疗仪对于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并为今后的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月12月高安市田南卫生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对其治疗过程以及疗效观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联合组的治愈、有效、无效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5例(70%)、12例(24%)、5例(6%)和47例(94%),对照组则分别为24(48%)、15例(30%)、11例(22%)和59例(78%),且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那雄胺片联合前列腺治疗仪对于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使用非那雄胺片,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对45例颅脑损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均在伤后24 h内行腰穿置管引流,并联合应用尼莫地平,平均引流时间为5~9 d。结果:42例患者3~12个月随访复查头颅CT,无脑积水发生。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能有效地清除血性脑脊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正>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医院先进理念与自动化设备的不断引进,以及实验室自动化系统(laboratory automation system,LAS)的逐渐推广和应用,医院的临床实验室正由传统型向数字型实验室转变。目前,在完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应用条码系统及实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宣教对脑卒中后抑郁( PSD )临床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宣教(结合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经皮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对症治疗,均不使用抗抑郁药物。3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进行评分,并分别计算3组患者PSD的发生率。结果:结合组、经皮组和对照组的PSD发生率分别为8.0%,16.7%,36.7%;与经皮组、对照组相比较,结合组PSD的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经皮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早期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宣教、单一经皮穴位电刺激对PSD抑郁的预防简便、安全、易行,但以前者对降低PSD的临床发生率更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0.
目的:本文探讨丹珍头痛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4),我院予以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予以观察组丹珍头痛胶囊治疗,治疗疗程后对比2组患者的偏头痛积分、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82.36%,P<0.05.观察组偏头痛积分、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于偏头痛患者采用丹珍头痛胶囊治疗,能改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