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综合医院住院病人整体诊疗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外科住院患儿综合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以外科性疾病住院的12岁以下儿童302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查病历、查阅医嘱的方法对28项诊治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比较明显,无充分依据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占58%,剂量过大或过小占31%,用法不合理占22%,疗程及其它错误占8%;使用解热镇痛药、镇静安眠药及抗过敏药存在剂量问题分别占48%、18%及36%;存在使用儿童禁用或慎用的耳毒性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现象;对89%的患儿没有认真计算热卡、液量、液体质量、输液速度,几乎对100%的患儿未注意心理护理和处理。结论:综合医院专科以处的系统综合诊疗问题比较普遍和突出,病人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诊疗被忽视。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整体诊疗模式是解决目前综合医院普遍存在的“全“与“专“矛盾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2.
对急性心肌梗塞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新视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的15年间,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治疗已从被动、保守性地防治其并发症,维持临床血液动力学稳态的治疗,转移到积极、主动性地以迅速开通梗塞相关动脉(IRA)为目标的治疗上来──即早期再灌注治疗。 迄今为止已有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早期再灌注的成功,可有效地保护或恢复受损的心室功能,维持心电生理的稳定、减少左心室重构而最终显著降低AMI的近、远期死亡率。目前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早期溶栓和以球囊导管为基础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机械性开通IRA。近期的一系列临床研究,也集中于对这两种方法的选择上。…  相似文献   
13.
脑囊虫病是神经科常见病之一。我们对132例脑囊虫病人的临床分析,发现有15例被误诊为其它疾病。其中院外误诊11例,院内外误诊4例。为了吸取教训,现对其误诊原因做以分析讨论。1 一般资料:15例中男7例,女8例。年龄16~62岁,其中20岁以下2例,2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AKT1负性调控乳腺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为乳腺癌转移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方法:以乳腺癌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RNA干扰技术敲减AKT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KT1总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总蛋白和核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β-catenin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定位,Transwell迁移实验探究β-catenin的核转位是否参与AKT1负性调控乳腺癌细胞迁移的过程。结果:敲减AKT1表达后,β-catenin总蛋白与核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乳腺癌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的迁移能力也明显增强,使用XAV-939抑制β-catenin的核移位后,敲减AKT1表达引起的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增强也明显下降。结论:AKT1对乳腺癌细胞迁移的负性调控可能是由β-catenin核转位介导的。  相似文献   
15.
超声心动图潘生丁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与(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对照。结果表明,以节段性室壁运动失调为标准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和100%。而当其结合多普勒二尖瓣血流参数后(E/A<1),敏感性则升至84%,且特异性无任何降低。该结果与(99m)TC—MIBI心肌显像结果十分接近。两者在冠心病的诊断方面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牛杰 《家庭医生》2012,(3):28-28
妈妈们会深有体会:孩子两岁左右会“唧唧喳喳”地一天到晚吵个不停,想睡个觉也难!其实,这是好事,说明宝宝说话的“小开关”打开了。  相似文献   
17.
牛杰 《家庭医生》2012,(15):25-25
不少人可能见过这样的生活画面:满脸皱纹的慈祥老奶奶抱着疼爱的小孙子,把一口一口“好吃的”嚼碎了塞到宝宝的嘴里,而自己却不舍得吃上一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ST段最大偏移(maxST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组织灌注程度与左心室功能状态的关系。 方法: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即刻采用TMP、maxSTE评价心肌灌注程度,术后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N端脑钠肽水平;住院期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值;临床评估Killip分级。 结果:无心肌灌注患者(TMP 0-1级)与心肌再灌注患者(TMP 2-3级)比较:N端脑钠肽水平升高、Killip分级增加,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值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TMP 0-1级、maxSTE高危为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子。 结沦:TMP、maxSTE评价的心肌组织灌注程度与左心室功能状态有关,TMP、maxSTE能预测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再狭窄和临床易患因素关系的分析希望找出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0例(共67支血管)在我院成功进行了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并于术后6个月有完整冠状动脉造影随访资料的病人,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再狭窄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总再狭窄率为31.3%(21/67)。单因素分析中发现冠状动脉内支架≥3.5mm组的再狭窄率较低,和再狭窄的关系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吸烟、有到病变远端侧支循环、最大球囊充气压和术后最小管腔开放直径较小组的再狭窄率较高,以上4因素和再狭窄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直径≥3.5mm冠状动脉内支架可降低再狭窄率,最大球囊充气压较大和吸烟可使再狭窄率增高。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直径大小、球囊最大充气压和吸烟为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