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66篇
  免费   706篇
  国内免费   481篇
医药卫生   15053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310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704篇
  2013年   627篇
  2012年   689篇
  2011年   718篇
  2010年   703篇
  2009年   708篇
  2008年   753篇
  2007年   707篇
  2006年   752篇
  2005年   655篇
  2004年   643篇
  2003年   564篇
  2002年   498篇
  2001年   538篇
  2000年   457篇
  1999年   363篇
  1998年   241篇
  1997年   233篇
  1996年   280篇
  1995年   241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187篇
  1992年   149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143篇
  1988年   85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70篇
  1983年   67篇
  1982年   54篇
  1981年   55篇
  1980年   51篇
  1979年   38篇
  1978年   22篇
  1977年   26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急性颅脑损伤后垂体前叶激素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垂体前叶激素水平的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9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酶联免疫定量分析法动态检测伤后第1、3、5、7、14、30d血清催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损伤程度采用GCS评分评估,预后采用GOS评分评估。结果观察组血清PRL、FSH、LH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TSH较对照组略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PRL、FSH、LH水平伤后升高(72h内尤为明显),后逐渐降低,血清TSH的水平伤后略降低,后逐渐回升;GCS评分较低者垂体前叶激素变化幅度较大;预后恶劣的颅脑损伤患者垂体前叶激素变化幅度较大。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垂体前叶激素PRL、FSH及LH水平明显升高,变化程度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92.
993.
背景:有研究者提出,脑内存在少量正常的神经干细胞能够向肿瘤组织迁移。这需要对从胶质瘤体外培养得到的肿瘤干细胞与正常的神经干细胞进行鉴别。 目的:从人脑胶质瘤组织中分离脑胶质瘤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对其干细胞特性加以鉴定,观察脑肿瘤干细胞的生长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观察实验,于2007-02/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细胞工程研究中心完成。 材料:7份肿瘤标本来源于胶质瘤患者,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标本3份,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标本4份。 方法:将获取的胶质瘤细胞置于含2%B27、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左旋谷胺酰氨、胰岛素、青霉素和链霉素生长因子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中,重新悬浮为单细胞悬液,以1×108 L-1接种于含有B27、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分离培养肿瘤干细胞球。取第5代的肿瘤干细胞球,离心后除去原培养基,用含有体积分数为0.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接种于放置有多聚赖氨酸包被盖玻片的小平皿中,观察肿瘤干细胞分化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利用细胞免疫荧光及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肿瘤干细胞在细胞培养或组织切片中CD133及巢蛋白表达。 结果:在胶质瘤中存在一定量的细胞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存活并悬浮生长,并增殖形成克隆性脑肿瘤干细胞球,细胞核较大,核质比例高,具有肿瘤细胞的特性,与原肿瘤组织标本的苏木精-伊红染色比较,肿瘤干细胞分化后的子代细胞中大部分与胶质瘤细胞相似。原代及传代脑肿瘤干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巢蛋白和CD133。 结论:人脑胶质瘤中存在一定量的肿瘤干细胞,并能在体外将其分离培养,能够自我更新增殖、诱导分化,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物CD133。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自身因素对CTA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准确性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60例临床拟诊疑为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CAG).CTA扫描采用64层螺旋CT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以CAG结果 为金标准,采用双盲法评价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并分析各种冠状动脉病变自身因素对评价狭窄准确性的影响. 结果 CTA诊断冠状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76.47%、77.97%和85.71%,钙化斑块是导致64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假阳性最重要的自身因素(18/28,占64.29%),对于冠状动脉和其分支的狭窄程度的低估占假阴性结果 的66.67%(20/30),壁冠状动脉和心肌桥的漏诊占假阴性结果 的23.33%(7/30). 结论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钙化斑块、心肌桥和小血管的狭窄病变本身均影响CTA评价狭窄的准确性,而非钙化斑块和支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狭窄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995.
老同学的短信星期天,手机收到短信一则:“老同学,我现在真的是‘工作不突出,腰椎间盘突出’了。请你帮帮我!”。我一看,发信人是老张我,的中学同学。现在,他五十刚出头,在一家公司当副总,工作业绩很突出,但不知哈时腰椎间盘也“突出”了。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应用放射性粒子125Ⅰ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06年6月~2007年4月采用放射性粒子125Ⅰ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10例,其中5例为原发性肝癌患者,5例为肝癌术后复发患者.在治疗计划指导下,利用放射性粒子125Ⅰ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进行治疗.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肝功能出现损害,经常规保肝治疗后恢复.术后经腹部摄片证实放射性粒子的位置无变化,于术后1、3、6月作CT复查肿瘤体积变化,提示肿瘤不同程度缩小.术后1月存活8例,术后3月存活7例,术后6月存活5例,术后1年存活2例.随访3~18个月,其中最短存活1个月,最长存活22个月,有2例患者现仍然存活.其余患者死于术后全身广泛转移.结论 放射性125l粒子和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应用具有安全、微创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是综合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病史询问、妇科检查、B超、血β—HCG及后穹窿穿刺检查高度疑似异位妊娠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64例、传统开腹手术组64例。比较两组手术术中出血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在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方面,腹腔镜手术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结论异位妊娠患者选用腹腔镜手术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但传统开腹手术亦不能完全被取代,技术要求不高、费用低,适合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998.
<正>清代养生家石成金认为,"养心"的要义就在于"常怀乐意"。他列举了八种"乐"法,即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鸟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颇有乐趣。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近5年医院急诊科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谱的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留取2004~2008年入住医院急诊ICU和急诊病房的感染患者可疑感染部位的痰液、血液、尿液、局部引流物和分泌物标本,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系统鉴定菌种,采用K-B法测定20种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共收到标本2498份,检出阳性标本819份,总菌株培养检出阳性率为32.8%;分离出病原菌71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87株,革兰阳性球菌223株,真菌109株,分别占59.5%、27.2%和13.3%;检出菌株前5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药敏测定结果表明,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率逐渐增加,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率较低。结论调查结果显示,医院科室感染患者中分离的病原菌耐药率较高且呈多药耐药,临床医师应参考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成人牙齿受到正畸力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lCAM-1)的表达。方法选择27例已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患者,用弹簧施力于其一侧上颌尖牙向远中,为实验组;对侧不受力,为对照组。分别于施力前、施力后1、2、3、7、21、28天用ELISA法检测双侧上颌尖牙龈沟液(GCF)中IL-1β和sICAM-1的含量。结果实验组在受力后龈沟液中IL-1β和sICAM-1均开始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第28天基本回落至基线。对照组GCF中IL-1β和sICAM-1基本维持在基线。第2、3天实验组GCF中IL-1β的含量和第2、3、7天sICAM-1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正畸过程中,牙齿GCF中IL-1β和sICAM-1的表达随牙周组织的受力改变而发生动态变化,与牙齿移动和牙槽骨重建有关,可作为一种临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