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医药卫生   4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通过对操作前护理告知的意义及应用进行探讨,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范意识,保证医疗安全。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并对各项操作的告知内容及流程制度化,保证护理人员规范执行。结果:临床护理人员能充分认识到操作前告知的重要性,在执行各项操作前能够认真、正确履行告知义务。结论:通过护理人员操作前告知的执行,保证了治疗有效、安全地实施,同时改善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72.
目的 阐明毛兰素注射液在SD大鼠体内药动学规律。方法 SD大鼠分别单次和隔天、每隔一个半衰期一次多剂量静脉注射毛兰素注射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测定大鼠静脉注射后不同时间大鼠血浆中毛兰素的血药浓度。结果 大鼠单次静脉注射25,50,100 mg·kg-1毛兰素注射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β分别为3.66,3.75,3.89 h; AUC0-12分别为1 453.0,3 041.6,6 731.6 ng·mL-1·h;AUC0-∞分别为1 462.0,3 077.3,6 788.7 ng·mL-1·h;Vd分别为11.67,10.37,3.38 L·kg-1;CL分别为0.049,0.089,0.024 L·kg-1·h-1;MRT分别为0.18,0.28,0.21 h;50 mg·kg-1剂量的毛兰素注射液隔日给药5次其药动学参数与单次给药相近;而50 mg·kg-1剂量的毛兰素注射液每隔一个半衰期一次给药5次的T1/2β为5.43 h,AUC(S0)(0-t)为9 800.8 ng·mL-1·h。结论 毛兰素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与剂量相关,毛兰素注射液单剂量给药的体内药动学符合开放型二房室模型,T1/2β与给药剂量与关,表明毛兰素在大鼠体内的消除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隔日多剂量给药的消除过程亦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而每隔一个半衰期一次多剂量给予50 mg·kg-1剂量的毛兰素其在大鼠体内则呈非线性消除。  相似文献   
73.
头孢西丁钠致过敏性休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40岁男性患者因冠周炎伴间隙感染,给予头孢西丁钠2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输液约5min时患者出现舌头发麻,四肢末端发麻,头昏,腹部绞痛有便意。查体:脉搏细弱,心音低钝,口唇轻度发绀,肢端发凉。HR110次/min,血压测不出。给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甲泼尼龙,1h后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74.
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胃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只要患者条件允许又无明显远处转移,均应争取根治性切除,但手术操作往往会增加肿瘤细胞医源性播散的概率[1]。医源性播散是肿瘤术后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术中用物如器械、敷料、手套、缝合器等,是术中切割、分离、结扎、止血的直接工具,随时可能被脱落肿瘤细胞污染而成为携带者。有研究发现,在肿瘤切除离体时器械的肿瘤细胞携带率为33.33%~46.67%,手术用物总体携带率为36.67%~90.00%[2]。本研究观察蒸馏水对术中被肿瘤细胞污染的手术用物的灭瘤效果,为被污染的手术用物寻找一种便捷、有效的术中处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巨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25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例与对照组12例。治疗组予巨刺法治疗,采取健侧针刺。对照组采取患侧针刺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针刺健侧)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刺患侧)(P0.05)。结论:巨刺治疗面肌痉挛有较好疗效,采取针刺健侧疗效优于患侧针刺,临床上慎采取患侧取穴。  相似文献   
76.
目的: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诱导的Th2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模型,评价黄芪甲苷(AS-IV)对Th2过敏性皮炎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在day 1,day 2用1.5%的FITC溶液致敏腹部皮肤2次,同时给予地塞米松ip剂量为0.67 mg·kg-1,AS-IV(6.25,12.5,25,50 mg·kg-1,ig)至day 5(诱导相给药),day 6用0.5%FITC溶液攻击小鼠耳部皮肤,24 h后测定小鼠耳肿胀程度,耳组织HE染色,同时部分耳组织制匀浆以ELISA方法检测白介素(IL)-4,IL-13,IL-9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耳肿胀明显,耳组织真皮层明显水肿,炎症细胞大量浸润,Th2型细胞因子IL-4,IL-13,IL-9水平显著升高;黄芪甲苷25,50 mg·kg-1诱导相给药能显著抑制模型的耳肿胀度;病理组织学检查亦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给予黄芪甲苷小鼠的耳炎症反应减轻,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同时能显著降低耳组织匀浆中IL-4,IL-13,IL-9水平。结论:黄芪甲苷诱导相给药对FITC诱导的小鼠Th2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该作用与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77.
正严重腹腔感染多由腹腔脏器破裂、穿孔、梗阻等原因所致,病情进展迅速,持续时间长,常伴有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治疗不及时或者控制不佳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预后不佳~([1])。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在肾脏疾病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在治疗重症感染领域中亦有特殊的地位~([2-3])。本研究选取2016-01—2019-12期间徐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8例严重腹腔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CRRT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8.
过敏性疾病是由机体对抗原所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引发的疾病,近年来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迫切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最近临床数据和研究表明,代际传递因素与儿童患过敏性疾病的易感性有关,母代在孕前或孕期遭受一些不利因素可能会使其子代患过敏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强。因此识别早期危险因素(即母代危险因素)对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代际传递背景下影响子代过敏性疾病易感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关于其分子生物学机制已有初步探究,该文针对母代遭受不利因素对子代患过敏性疾病的易感性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在代际传递背景下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79.
钙离子作为重要的第二信使,参与机体各种反应,如与类过敏产生相关的细胞脱颗粒。细胞内钙离子水平改变的过程涉及许多受体、信号通路及钙离子流动通道,但目前研究结果尚不充分。现将总结与类过敏产生相关的细胞膜受体及进一步影响钙离子水平变化的信号通路、钙离子释放通道等,从多方面阐释钙离子在类过敏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了解钙离子在细胞脱颗粒过程中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明确药物作用的机制及影响因素,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有效指标,便于早期预测及筛选。  相似文献   
80.
目的:应用代表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及体外脾细胞IFN-γ、IL-4的分泌,考察玉屏风散醇提液和乙酸乙酯萃取物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不同特点。方法:用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考察玉屏风散提取物诱导相和效应相分别给药的干预作用;用ELISA法检测ConA刺激的脾细胞IFN-γ、IL-4的分泌水平。结果:玉屏风散醇提液在诱导相和效应相给药均能减轻小鼠耳肿胀度,改善耳组织病理学改变,体外显著抑制ConA诱导的脾细胞IFN-γ、IL-4的分泌;乙酸乙酯萃取物效应相给药显著减轻小鼠耳肿胀度,改善耳组织病理变化,在诱导相则影响不明显,显著抑制ConA诱导的IFN-γ分泌,一定程度促进IL-4分泌。结论:玉屏风散醇提液和乙酸乙酯萃取物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具有不同的特点,且与对T细胞的不同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