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0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在表面麻醉下不同方位手术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抽吸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部的观察.方法 68例(78只眼)均在表麻下行上方或水平方位透明角膜缘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根据切口位置归为两组: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组31例(41只眼),水平透明角膜缘切口组31例(37只眼).每组均在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实验Ⅰ(SchirmerⅠ)和角膜荧光素实验指标的眼部观察.结果 所有入选的病例均在表麻下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在视力,年龄,结膜充血,房水闪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组和水平组之间在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液分泌实验Ⅰ(SchirmerⅠ)在各个观察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角膜切口局部染色(FL)在同一时间点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均显示在术后1周时各项指标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组在术后3个月除SchirmerⅠ外,另两项指标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在水平透明角膜缘切口同一时间点BUT,SchirmerⅠ仍未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水平透明角膜缘切口可能比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更容易出现类似干眼症状,且相关指标异常出现的高峰期在术后1周左右.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l例(66眼)。其中PDRlV期20眼,V期33眼,Ⅵ期13眼。实施晶状体超声乳化、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人联合玻璃体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改善:PDR1V期19眼(95.0%),V期28眼(84.8%),Ⅵ期13眼(38.5%)。术后视力低下者多伴有明显的糖尿病黄斑病变。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医源性裂孔7眼(10.6%);玻璃体积血,术中17眼(25.8%),术后7眼(10.6%);角膜上皮延期愈合9眼(13.6%);角膜水肿8眼(12.1%)。结论超声乳化、人工品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可使大多数患者视力改善,避免玻切术后并发白内障再次手术。糖尿病黄斑病变是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3.
翼状胬肉手术后再生长和复发部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预防再生长和复发的翼状胬肉切除方法.方法 对住院接受翼状胬肉切除和结膜瓣转移手术的患者206例(263眼),手术后随访3~69个月,平均18.6个月,观察翼状胬肉手术后再生长和复发开始发生的部位.结果 263眼中发现82眼翼状胬肉再生长, 22眼复发,共104眼,其中101眼再生长和复发起始部位在上下结膜瓣缝合连接处原翼状胬肉的残留结膜,占97.1%,仅3眼复发起源于角膜缘,占2.9%.结论 翼状胬肉手术后的再生长和复发绝大多数起始于结膜瓣缝合连接处,因此翼状胬肉手术转移结膜瓣缝合要求对合严密.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不同部位、不同方式的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临床自身对照研究.将2009年3月至12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96例(112只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颞侧透明角膜切口34例(39只眼);B组11:00钟方位透明角膜切口26例(31只眼);C组角膜曲率引导下透明角膜切口(切口位于角膜最大屈光轴方向)36例(42只眼).比较3组病人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力及角膜散光度变化.结果 术前、术后1周、3组间裸眼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术后1个月和3个月C组裸眼视力显著优于A、B组(P值均<0.05),而A组与B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组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显著小于A、B组(P值<0.05).结论 角膜曲率引导下位于角膜最大屈光轴方向的切口对白内障手术术后角膜散光影响最小,并有利于术后视力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游泳加抚触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行为神经(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2007年早产儿(胎龄〈37周)及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育儿指导,不进行游泳和抚触;观察组进行游泳操加抚触干预,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4±2.4)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NBNA的差异。结果:两组干预前NBNA中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估计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NBNA各项测定结果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游泳加抚触作为一项综合的不添加额外药物和治疗的产科适宜技术,对促进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过程的恢复和生长发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软性角膜接触镜在眼表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性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眼表外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科2001-2005年间收治的26例26眼住院和门诊的眼表外伤病例,包括化学伤、热烧伤、角膜机械性损伤及角膜裂伤患者,连续配戴治疗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和联合抗生素滴眼液等治疗.结果:除5例Ⅳ度烧伤外,其余21例全部治愈,治愈率80.8%.结论: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眼表外伤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医学留学生的中文水平考试成绩与眼科学临床实践技能学习成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就读于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级留学生共28例进行研究。其中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21.2±0.12)岁,按照是否通过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三级的情况,将学生分为A、B两组,A组为通过汉语水平考试三级13例;B组为未通过汉语水平考试三级15例。两组分别进行临床理论考试和临床实践技能考试。采用笔试、临床病例采集分析和操作技能考试,并分析各科考试具体得分的分数分布及得分差异。结果临床理论考试两组学生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主要表现为未通过汉语水平考试组的留学生在病史采集和医患沟通两方面分值差异最大,分别相差2.03分和1.44分(P 0.01)。其次为病历书写和人文素养,分别相差1.30分和1.05分(P 0.05),而临床操作技能两门考试分值差异最小,分别为0.72和0.70分(P 0.05)。汉语三级考试中听力和书写考试成绩和临床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呈正相关(r=0.897,P 0.05;r=0.723,P 0.05)。结论在中国留学的医学生,汉语水平的差异对临床学习效果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本科在鼻内镜下对18例慢性泪囊炎合并鼻腔疾病患者同期进行手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以2004年12月至2007年3月我科收治的慢性泪囊炎合并鼻腔疾病(主要指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厚或鼻息肉样变、中鼻甲泡性改变和中鼻甲息肉患者,多发性鼻窦炎鼻息肉不纳入选择标准),临床表现为长期溢泪、鼻塞或偶伴流涕、喷嚏,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18例,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最佳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眼科门诊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86例104只眼新生儿(足月)泪囊炎患儿,分为1~5月,6~12月,大于12月三组分别观察,治疗方法是按摩泪道,冲洗泪道,探通冲洗泪道.治疗时机是看患儿的实际情况,短时间保守治疗无效后,即给予泪道探通冲洗.结果 只要确诊为新生儿泪囊炎,连续冲洗2次未通畅者或冲洗后分泌物缓解,年龄1个月者可考虑行泪道探通术.泪道探通治疗新生儿洞囊炎痊愈率为93.27%.1~12月治愈率比大于12月龄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洞囊炎年龄越小手术治愈率越高,就诊后短期(可以小于1周)保守治疗无效,可以行泪道探通冲洗.早期探通治疗,是治愈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进一步提高痛性眼肌麻痹综合诊断确诊率和疗效。方法对临床确诊的40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起病情况,颅神经受损的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主要表现以眼病为主的多颅神经损害的症侯群,脑脊液及神经影像学检查可有异常发现。结论头痛或单一眼肌麻痹的患者应作相应的鉴别诊断,减少误诊、漏诊的关键在于建立正确的诊断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