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802篇 |
免费 | 1901篇 |
国内免费 | 1318篇 |
学科分类
医药卫生 | 430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3篇 |
2023年 | 796篇 |
2022年 | 982篇 |
2021年 | 1086篇 |
2020年 | 714篇 |
2019年 | 793篇 |
2018年 | 826篇 |
2017年 | 547篇 |
2016年 | 671篇 |
2015年 | 704篇 |
2014年 | 1953篇 |
2013年 | 1477篇 |
2012年 | 1632篇 |
2011年 | 1936篇 |
2010年 | 1895篇 |
2009年 | 1801篇 |
2008年 | 1639篇 |
2007年 | 1744篇 |
2006年 | 1751篇 |
2005年 | 1912篇 |
2004年 | 1734篇 |
2003年 | 1585篇 |
2002年 | 1260篇 |
2001年 | 1333篇 |
2000年 | 1279篇 |
1999年 | 1226篇 |
1998年 | 1032篇 |
1997年 | 1092篇 |
1996年 | 1038篇 |
1995年 | 1003篇 |
1994年 | 867篇 |
1993年 | 671篇 |
1992年 | 610篇 |
1991年 | 566篇 |
1990年 | 506篇 |
1989年 | 397篇 |
1988年 | 236篇 |
1987年 | 211篇 |
1986年 | 161篇 |
1985年 | 204篇 |
1984年 | 189篇 |
1983年 | 149篇 |
1982年 | 127篇 |
1981年 | 102篇 |
1980年 | 78篇 |
1979年 | 56篇 |
1978年 | 37篇 |
1965年 | 15篇 |
1964年 | 14篇 |
1959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治疗高血压病的中医途径1.1辨证治疗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特色与优势,也是其获取疗效的关键。高血压的中医治疗也不例外。高血压可根据肝阴虚之主线,分为肝肾虚夹瘀与阴虚及阳夹痰两类证型,前者以六味地黄丸、后者以天麻丸为主方而辨证施治。对于无证可辨者,既可根据饮食、睡眠(如失眠)及大小便(如便秘)等情况而辨证选择用药;也可根据病人的体质状况(如偏阴)、性格特征(如急躁)、个人嗜好(如饮酒)以及气候变化、遗传倾向的不同而辨证选择用药。1.2辨病治疗辨病治疗也是中医治病的核心内容,在中医治病过程中同辨证一样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临… 相似文献
92.
中华医学会广西疼痛学会第二届学术会议暨换届选举大会2005年12月16日至19日在广西玉林市举行,来自广西各地医院的麻醉科、疼痛科、骨科、肿瘤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等学科的150多位医师参加了这次大会。大会邀请了河北医科大学张立生教授、山东省立医院宋文阁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肖越勇博士为大会作专题报告。大会还就疼痛医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3.
94.
95.
脾虚泄泻患者健脾益肾汤临床治疗研究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林谷珍,王小众,王平,杨发端,林峻,陈红绉,林其信,金斌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林求诚,叶盈,方素钦本文采用健脾益肾汤,对76例脾虚泄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免疫功能改变及肠粘膜嗜银... 相似文献
96.
我院于1986~1988年在南宁市部份工厂、街道为11553名已婚妇女普查,宫颈糜烂的患病率为23.51%。对其中宫颈糜烂Ⅰ°~Ⅱ°,宫颈细胞刮片结果为巴代Ⅰ~Ⅱ级的750例患者,用75%铬酸进行治疗,疗效很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
活血化淤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出血是老年人的多发病,该病起病急,病情恶化快,死亡率在所有疾病中列首位,且发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近年来,用活血化淤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研究已出现了新的苗头,本文就笔者涉猎的文献归纳如下。脑出血急性期生理病理研究除了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血友病、恶性贫血等)以及肝脏病等引起的脑出血外,大多数脑出血的病理基础是脑内小动脉变性及动脉瘤,长期高血压患者的脑实质内小的穿透动脉有微小动脉 相似文献
98.
99.
不稳定性心绞痛专辑──从心电图变化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新分类横四千晶 等不稳定性心绞痛(UA)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心绞痛全过程中一个时期的病型,综合分析其严重程度系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以心肌梗塞前最频发心绞痛为特点,从回顾性积累... 相似文献
100.
经皮气体测定是一种非损伤性的监测皮肤功能的有效手段,但易受某些变量的影响,从而限制了其在皮肤科临床及研究应用,皮肤厚度,角质层及其屏障功能的损伤,血管反应性,动脉血气浓度,皮肤和环境温度是影响经皮气体通量的重要因素,技术水平的提高,方法学的标准化及确定具体的指导原则可以改进这一有意义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