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观察二氯醋酸二异丙胺(DIPA)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代谢紊乱等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对辽宁地区8个中心的TG≥4.0mmol/L的T2DM患者240例进行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研究,DIPA组、非诺贝特组各120例。结果(1)两组治疗10d、30d后TG均显著下降(P〈0.01);静脉滴注10d后DIPA组TG下降4.53mmol/L,非诺贝特组下降3.37m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继续口服20d后两组分别下降5.45、4.33mmol/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2)两组HDL-C在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TC及LDL-C治疗后均下降(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30d后DIPA组ALT明显下降(P〈0.01),非诺贝特组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DIPA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TG、TC、LDL-C,疗效与非诺贝特相当,从ALT复常率的变化来看,DIPA不损害肝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利用高糖环境中的神经母瘤SH-SY5Y细胞产生炎性反应制备糖尿病神经受损细胞模型,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_3协同槲皮素对高糖环境中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100mmol/L葡萄糖模拟神经瘤细胞高糖环境,噻唑蓝(MTT)观察不同槲皮素浓度(0、25、50、100、200μmol/L)对细胞的增殖影响。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观察Bcl,Bax,MMP-9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Annexin-FITC/PI方法分析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结果 100mmol/L葡萄糖明显诱导SH-SY5Y细胞凋亡,MMP-9蛋白表达升高,分泌炎症因子,表现为神经细胞受损。加入1,25-二羟维生素D_3(1nmol/L)和25、50μmol/L槲皮素及两者联合用药可以明显逆转这些变化,其中槲皮素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表达。结论槲皮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_3能有效保护高糖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受损,联合用药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实验对指导糖尿病患者使用1,25-二羟维生素D_3联合槲皮素预防糖尿病患者神经损伤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4.
45.
中国糖尿病治疗指南强调达到严格的血糖控制目标,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传统的单药治疗手段,如磺脲类(SUs)药和二甲双胍通常都无法持久稳定控制血糖。尽管诸多研究已证实,磺脲类药物在达到最大标示剂量一半时量-效曲线就出现平台期,但是在大多数的临床实践中仍持续广泛选择大剂量的单药治疗。需要新的治疗手段来实现并持久稳定良好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DPP-4抑制剂和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机制。方法(1)链脲佐菌素制备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并分别给予DPP-4抑制剂维格列汀和缬沙坦灌胃;(2)治疗12 w后观察各组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肾皮质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水平。结果 DN组肾组织着色广泛浓集,以肾小球表现最突出,肾小管和间质亦有所增强,维格列汀和缬沙坦治疗组,着色范围相似,但程度明显轻于DN组( 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维格列汀和缬沙坦联合治疗组与两组间有差异, P<0.01,且CTGF水平明显低于DM组。结论 DPP-4抑制剂维格列汀和缬沙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的损伤,且两组联用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47.
非酮症糖尿病高血糖与癫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8.
早产一直是围产医学的主要课题,是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儿中约有15%在新生儿期死亡.除去致死性畸形,75%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尽管有关早产的病因、机制、预防及治疗的研究都有很大进展,但近20年来国内外对早产的认识变化不大.本文着重探讨早产发生的因素和对母婴的影响、治疗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以期加强对早产的认识,降低其发生率,减少对母婴的危害.  相似文献   
49.
糖尿病及其药物治疗与大血管病的关系是近几十年糖尿病和心血管病(CVD)领域的热门话题.上世纪70年代的糖尿病研究大学协作组(UGDP)是第一项大规模评估成人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使用不同降糖药物治疗对大血管并发症影响的研究[1].其结果表明,胰岛素治疗对心血管并发症并不优于单纯饮食控制;由于甲苯磺丁脲和苯乙双胍导致更多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其应用均提前终止.UGDP结果的公布曾引起医学界极大争议,不少学者对其研究设计和结果提出质疑.UGDP引发了糖尿病治疗和大血管病变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研究.本文旨在综合多项循证研究结果,分析不同结果的可能影响因素,为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C)与肌酐(Scr)对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7月经临床确诊的急性肾损伤患者86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入住ICU未惠急性肾损伤的患者45例为对照组,以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和Scr水平,用ROC评价其诊断价值,并用Cockroft—Gault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OF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CysC、Scr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均有显著变化(P〈0.05),且观察组各分期的CysC和Sc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亦均有显著提高(P〈0.05),不同分期CysC和Scr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ysC和Scr呈线性正相关(r=0.881,P〈0.01),和GFR率呈负相关(r=-0.421,P〈0.05),回归方程为(CysC)^-1=0.1875+0.0052eGFR。结论:与血清Scr相比,血清CysC能更加敏感、准确地反映肾损伤程度,对于合理制定治疗方案、评估预后能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