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肝癌后残癌血管生成变化规律,探讨缺氧诱导因子-2α (HIF-2α)在不同时间段对残余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应用人肝癌细胞株H印G2种植于裸鼠皮下,接种大约30 d后均经HIFU治疗,按治疗不同时间点(1、3、5、7、14、21 d和28 d)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为未经HIFU治疗组.在不同时间段取残余肝癌组织,检测HIF-2 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基因及蛋白表达,并检测CD31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多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进一步比较采用SNK-q检验. 结果 HIF-2 αmRNA在治疗ld组、3d组表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14d组表达最高,组间比较,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5d组、7d组、21 d组和治疗28 d组HIF-2 α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比对照组增高,明显低于14 d组.VEGF-A mRNA水平在治疗1~7d内表达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A mRNA水平治疗14 d组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蛋白表达:HIFU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HIF-2 α蛋白表达在治疗5d组开始升高,14d组升高最为显著,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21 d和28 d组缓慢降低.与对照组比较,VEGF-A蛋白表达在治疗后7d内明显降低,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4 d、21 d、28 d组VEGF-A蛋白表达又明显增加,与治疗7d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HIF-2 α基因和蛋白水平在治疗14 d组表达最高,在治疗21 d组和治疗28 d组表达降低(F=7.641,P<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EGF-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一直持续较低水平至治疗7d,而在治疗14、28 d时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F=34.05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微血管密度变化趋势与VEGF-A表达水平一致.结论 肝癌经HIFU治疗后,短期内(1~ 7d)抑制残癌组织血管生成;但治疗14 ~ 28d后,残余瘤组织血管生成增加,其机制可能通过HIF-2 α/VEGF-A途径.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究胆管癌患者胆汁外泌体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21的表达水平及它对胆管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国药东风总医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胆管癌患者,同时选取同期就诊的胆管良性疾病(胆总管结石或胆管良性狭窄)患者35例作为对照。利用超速离心法提取胆汁外泌体并用多种方法进行鉴定,通过试剂盒提取胆汁外泌体中的mi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21的表达水平,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来分析胆汁外泌体中miRNA-21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分离出的胆汁外泌体符合公认的外泌体特征且浓度较高。胆管癌患者的胆汁外泌体中miRNA-21平均相对表达量高于胆管良性疾病患者(59.45比25.41,t=3.445,P<0.001)。胆汁外泌体中miRNA-21诊断胆管癌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15 [95%CI(0.602,0.827),P=0.001],诊断敏感度为75.6%,特异度为62.9%。结论 从本研究结果看,胆管癌患者的胆汁外泌体中miRNA-21表达水平较高,它有望作为胆管癌患者的潜在早...  相似文献   
23.
心律失常是一类较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种类多、病因复杂,严重可致死。临床药物治疗多以β受体阻滞剂和离子通道阻滞剂为主,但也伴有一定毒副作用。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味辛、甘,性大热,归心、肾、脾经,有抗心律失常的功能。目前,关于附子及配伍方剂拮抗心律失常的研究日趋增加。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在阐述附子及配伍方剂对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上,进一步分析两者抗心律失常的机制,为后续附子的安全使用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随着国内癌症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医务人员与癌症患者因缺乏临终沟通容易引发医患矛盾。面对癌症患者这类特殊群体,通过引进临终沟通概念,对比国内外癌症患者临终沟通现状,发现国内医务人员与癌症患者进行临终沟通的不足之处。分析了癌症患者临终沟通中医护人员、癌症患者及社会文化背景三方面影响因素,总结临终沟通相关评估工具及注意事项,为国内医务人员与癌症患者进行临终沟通发展相关工具提供借鉴,有利于医务人员在安宁疗护背景下对癌症患者实施更有效的临终沟通。亦有利于从医务人员角度作为切入点帮助患者打开死亡话题,构建开放型临终沟通环境。  相似文献   
25.
探讨BTG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甲状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共纳入150例甲状腺肿瘤组织,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130例和甲状腺良性肿瘤20例,以上诊断均经术后病理明确。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0例甲状腺癌组织和20例良性肿瘤组织BTG2表达情况。1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31例BTG2表达阳性,阳性率23.8%;癌旁组织中84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4.6%;2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中12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0%;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良性肿瘤组织相比,阳性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TG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甲状腺肿瘤的腺外侵犯情况、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复发有关(P<0.05)。31例BTG2阳性患者中3例复发,即5年内无复发生存率为90.3%;99例BTG2阴性患者中26例复发,即5年内无复发生存率为73.7%。BTG2阳性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高于BTG2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3.89,P=0.048)。BTG2蛋白表达阴性的乳头状癌更具侵袭性,术后复发概率也更高。  相似文献   
2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