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4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医药卫生   525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4 毫秒
99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s in the pol region of HIV-1 strain in treatment failed patients in Yunnan province's Dehong prefecture and Kunming. Methods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139 patients who experienced treatment failure ( HAART treatment > 1 years and HIV-1 RNA Viral load > 1 000 copies/ml). HIV-1 RNA was extracted from plasma, and nested-PCR was performed for amplification of PR and RT genes on the HIV-1 pol region. The PCR products were then sequenced and submitted to Stanford HIV Drug Resistance Database for comparison. The evolution tree was built up with MEGA 4. 1 system, combined with patients' demographics. Results The most prevalent mutation in Kunming patients were T215F/N/Y/I, M41L/M, and T69G/N/I/S/A/D, the mutation rates were 39%(24/62), 27% (17/62) and 27% (17/62) ,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mutations in the Dehong prefecture [16% ( 11/69), 13% (9/69) and 9% (6/69)]. The rat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x2 = 8.646, 4.242 and 7. 909, all P < 0.05 ). The most common HIV-1 pol region subtype in the Dehong patients were CRF01_AE subtype (32%, 22/69), followed by C subtype (25% ,17/69), and B subtype ( 19%, 13/69). Major subtypes in Kunming patients were 08_BC (60%,37/62 ), CRF01_AE subtype(21% , 13/62 ) and 07_BC ( 15% ,9/62). Conclusions Partial differences of the point mutations of the HIV-1 strain pol region and frequency of their occurrences exist among Dehong and Kunming patients, HIV-1 strains in Dehong prefecture for the NNRTIs mutations at the T215 Y/N/T, M41L and T69G/N/I/S/A/D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Kunming. Six isoforms are found respectively:CRF01_AE, B, C, BC, 08_BC and 07_BC from the epidemic strains of HIV-1 pol region subtype in Dehong and Kunming areas.  相似文献   
992.
患者男,26岁,自青春期开始出现双侧乳房均匀增大,逐渐发育呈现女性乳房外观,且双腋下内侧出现对称增大的软组织块,随年龄增长亦逐渐增大,不伴任何自觉不适症状.患者因体育运动或夏天着装少时外露,自觉心理自卑、严重影响美观前来我科就诊,强烈要求治疗.根据病史特点及查体情况,诊断为"男性乳房发育症伴双侧副乳",有明确手术适应证,完善各项检查结果排除绝对手术禁忌后,在局麻下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93.
双蒂瓣腋臭根治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腋臭俗称"狐臭",多数有家族史,发病随种族、个体和卫生习惯的不同而异,程度随季节和气候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对173例腋臭患者施行了双蒂瓣腋臭根治术,发现其与传统腋臭手术相比有着风险低、切除汗腺彻底、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4.
根管偏移对充填材料封闭根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弯曲根管预备后的根管偏移对充填材料封闭根管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 73颗下颌单根管前磨牙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弯根管牙 46颗 ,直根管牙 2 7颗。A组 2 3颗弯根管牙用Lightspeed器械预备根管 ,B组 2 3颗弯根管牙、C组 17颗直根管牙以及对照组牙用K锉预备根管 ,预备方法为逐步后退技术。使用双曝光X线技术和Ehrlich法测量根管偏移指数 (ATI)的大小。使用侧向加压技术充填所有根管后 ,用流体传输模型测量每个根管内微渗漏的量。结果 :A组中有 19%的根管发生根管偏移 ,B组中有 85 %的根管发生根管偏移 ,两组之间ATI的大小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当ATI大于 0 .3mm时 ,根管内微渗漏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 :弯曲根管预备中出现的根管偏移会削弱充填材料封闭根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5.
DNA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为了加强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提高和调控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水平,以取得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疾病效果,各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许多新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将变形链球菌糖基转移酶GTF-I的编码葡聚糖结合区(GLU)的序列克隆到真核载体pCI中,为构建GTF-PAc融合防龋DNA疫苗做准备。方法:用PCR的方法扩增含gtfB基因的重组质粒pYNB13的GLU区序;将载体pCl和GLU扩增片段分别酶切,外体连接,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pGLU,酶切电泳鉴定。结果:PCR获得了glu目的的片段,质粒pGLU含有glu目的片段,结论:构建了含有gtfB基因重要抗原决定簇区的真核表达质粒pGLU。  相似文献   
997.
中药NZ有效部位ZD的提取分离及抗炎免疫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取中药NZ的有效部位(简称ZD),进行初步的结构鉴定实验;对ZD的抗炎及免疫实验进行初步实验研究。方法:以小鼠耳肿胀模型,大鼠足跖肿胀模型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评价ZD的抗炎作用;利用小鼠植物血凝素(PH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评价ZD的免疫作用。结果:ZD对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在小鼠PH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中显示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结论:ZD具有较强的抗炎和增加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牙髓病治疗新材料MT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TA是0年代发展的一种用于牙髓病治疗的新材料,研究表明MTA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封闭性能,应用于穿孔修补、直接盖髓、根尖诱导成形和倒充填等治疗中可以促进组织愈合。本文就其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9.
人口腔粘膜上皮角朊细胞的原代培养有许多困难 ,其中主要是上皮细胞接种成活率、产量和成纤维细胞污染的问题。我们比较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建立口腔粘膜上皮角朊细胞体外培养模型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培养细胞的定性研究。1.材料 :培养物来源于 5个月~ 10岁唇裂患者修复术中的口内粘膜。切取唇内侧粘膜组织修复剩余物若干 ,每块约0 5cm× 0 5cm大小。2 .方法 :①酶消化法 :用D Hanks液冲洗粘膜块 ,剪切至0 2cm× 0 2cm大小。配制 0 3kg/LⅠ型胶原酶和 0 4%Dispase消化液的混合液 (1∶1) 5ml,将粘膜块…  相似文献   
1000.
中草药抗致龋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筛选出具有抗致龋的中草药,并检测其最小抑菌,杀菌浓度,方法:对各种实验用中草药分别采用水、醇两种方法提取有效成分,从黄连中提纯盐酸小檗碱,通过纸片扩散法筛选出具有抗致龋菌的中草药,用液体稀释方法检测最小抑菌及最小杀菌浓度。结果: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的最小杀菌浓度,厚朴、黄连、五倍子、大黄醇提取物,黄连水提取物和小檗碱分别是0.488、1.950、7.800、31.250、7.800及0.626g/L;对茸毛链球菌6715株的最小杀菌浓度,厚朴,黄连、大黄醇提取物,黄连水提物和小檗碱分别是0.488、3.900、31.250、1.950及0.625g/L;对粘性放线菌ATCC19246株的最小杀菌浓度,黄连、大黄醇提物、黄连水提取物和小檗碱分别是3.900、131.250、3.900及1.250g/L。结论:厚朴、黄连、大黄醇提取物、盐酸小檗碱、黄连及大黄水提取物对致龋菌有较强的抑菌或杀菌作用,厚朴醇提取物的杀菌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