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医药卫生   36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51.
目的比较研究中药补骨脂中两种重要组分——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对体外培养乳鼠颅骨成骨细胞(rat cal-varial osteoblasts,ROB)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颅骨,多次酶消化法培养ROB,每3天换液1次,铺满80%皿底后传代培养。以1×10-5mol.L-1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对ROB的分化成熟进行药物干预,比较补骨脂素组、异补骨脂素组和不加药的对照组之间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碱性磷酸酶阳性克隆数(CFU-FALP)、骨钙素分泌量、钙盐沉积量以及钙化结节数量的差异,Real Time RT-PCR检测IGF-1、Osterix、Runx-2和collagen I的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的分泌量。结果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均可促进ROB的分化成熟,具体表现在明显提高ROB的ALP活性,促进钙盐的沉积以及骨钙素的分泌,增加CFU-FALP和钙化结节数量,提高IGF-1、Osterix、Runx-2和collagen I的mRNA水平,增强Ⅰ型胶原的蛋白表达,但异补骨脂素的活性明显高于补骨脂素。结论异补骨脂素促进ROB分化成熟的活性明显高于补骨脂素,提示异补骨脂素是中药补骨脂发挥抗骨质疏松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开发为抗骨质疏松新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352.
植物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具有多元酚结构。近年来研究发现,氧化应激能导致骨质疏松。多酚类化合物如茶多酚、葡萄多酚和苹果多酚等均含有酚羟基结构,具有抗氧化作用;葡萄多酚中的白藜芦醇还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能够预防和治疗绝经所致骨质疏松。该文就几种常见的植物多酚在抗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研究概况及其机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53.
茶多酚抗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多酚是茶叶中所含有的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基于多酚类化合物显著的抗骨质疏松、抗骨丢失活性,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茶多酚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54.
骨形成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成骨细胞(OB)是骨形成的效应细胞,也是促骨形成药物的主要作用靶点。OB主要由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而来,该过程受一系列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调控,对于这些信号通路的研究,对治疗及预防骨及与骨相关的疾病(尤其是骨质疏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5.
为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药学专业人才,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引入了药学研究进展课程.通过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以及教学实施形式等方面探索,扩展药学专业学生药学前沿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构建以创新为主线的课程教学新体系,提高了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56.
炎症性肠病(IBD)、大肠癌是一组主要累及结肠、直肠组织的难治性消化道疾病。在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各国研究者发现粘液在保护正常肠道组织,以及在IBD及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糖基化研究的深入开展,已经从分子层面上对处于不同状态下的粘液结构、功能进行了分析,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57.
单煎和共煎对红花黄色素煎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单煎和共煎条件对红花中红花黄色素(safflor yellow SY)含量的影响。方法:药材水提醇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波长为403nm处检测。结果:红花单煎的SY含量明显高于共煎法,红花与当归共煎后SY的含量明显小于与其他饮片共煎后的SY含量。结论:红花与当归、川芎、桃仁共煎会降低红花黄色素的煎出量。  相似文献   
358.
红花黄色素在急性血瘀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考察红花黄色素(saffloryellow,SY)在急性血瘀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通过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07ml/kg)和冰水刺激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后,将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红花黄色素注射液(37.08mg/kg),并测定大鼠在5、10、30、60、120、180、300和480nin血清样品中药物浓度.结果血瘀大鼠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曲线下的面积(AUC)为49633μg@min/ml,分布半衰期(t1/2a)为1.43min,消除半衰期(t1/2β)为95.65min;而正常大鼠为一室模型,曲线下的面积(AUC)为42267μg@min/ml,半衰期(t1/2)为66.27min.结论红花黄色素在急性血瘀大鼠体内代谢明显慢于正常大鼠体内的代谢.  相似文献   
359.
口服结肠靶向糖皮质激素的前体药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不清.糖皮质激素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地位不可替代.但长期使用可引起肾上腺皮质抑制、代谢紊乱、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近年虽合成了一些局部活性较高的糖皮质激素,如倍氯米松二丙酸酯(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prednisolone metasulfobenzoate,tixocor tol private,布的缩松(budesonide),但对于结肠疾病,效果并不好. 研究证明,提高结肠局部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及降低吸收入血的药物量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或避免不良反应[1].局部用药如通过栓剂、灌肠剂等形式虽可以有效抑制局部炎症及免疫过程,并明显降低其不良反应,但这些局部给药方式仅限于治疗远段结肠及直肠的炎症,而且长期应用造成的痛苦使患者难以耐受.口服结肠定位释放前体药具有结肠定位特异性高、使用方便等优点,成为近几年药剂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报道的结肠定位糖皮质激素前体药所用的递药载体主要有糖苷(包括葡萄糖醛酸苷、葡萄糖苷、苦杏仁苷等)、葡聚糖、多聚门冬氨酸[2]等.其中葡萄糖醛酸苷和葡聚糖效果最佳.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对这两种载体的前体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60.
目的 探讨小鼠经口灌胃纳米二氧化钛后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以5 g/kg剂量分别用纳米二氧化钛和微米二氧化钛单次经口灌胃染毒小鼠,观察14 d后处死,比较纳米二氧化钛和微米二氧化钛对小鼠体重、摄食量、血清生化指标及脏器系数的影响.结果 纳米二氧化钛对小鼠体重、脏器系数没有明显影响;实验期间,小鼠的摄食量逐渐增加;纳米二氧化钛染毒雌性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力明显低于微米二氧化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肌酐(Cr)、尿素氮(BUN)与微米二氧化钛组、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米二氧化钛雌性组肌酸激酶(CK)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纳米二氧化钛雄性组CK、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活力明显高于微米二氧化钛组,微米二氧化钛雄性组LDH、α-HBDH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纳米二氧化钛雄性组CK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二氧化钛染毒未见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但对血液生化指标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且与微米二氧化钛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