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8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医药卫生   136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疗养护理记录单是疗养员电子病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动态的记录疗养员病情变化和疗养效果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我区新开展的一项护理业务。经过近半年的实践,疗养护理记录已基本完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现随机抽取2006年8月~2007年5月来我院疗养的288份疗养护理记录单进行质量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2.
研究表明 ,心搏骤停患者血液中内源性阿片肽主要的 β 内啡肽 (β Ep)含量较正常人显著升高 ,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 ,在心肺脑复苏中使用纳洛酮能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1] 。海洛因在体内代谢为吗啡对呼吸心脏抑制 ,导致呼吸心跳骤停 ,因此在海洛因中毒呼吸心跳骤停复苏中使用纳洛酮更有其重要性。现将南方医院急诊科近年使用大剂量纳洛酮救治 14例海洛因中毒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4例病人 ,男性 13例 ,女性 1例 ,年龄 17~ 3 8岁 ,吸毒史 2± 1 7年 ,吸毒量每天 1~ 2 g ,均因静脉注射海洛因中毒。院前救治 5例 ,…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磺达肝癸钠对高脂血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微循环及炎症因子影响。方法以健康SD雄性大鼠30只为研究对象,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和高脂血症组(n=15),两组均通过喂养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此外治疗组通过将0.1 m L/100 g体重的5%的牛黄胆酸钠溶液注入胰胆管内制成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并在建模后0 h、6 h、12 h、18 h注射0.2 m L/100 g次璜达肝癸钠。两组建模后均禁食、禁饮并行2 m L/100 g生理盐水补液。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4 h取静脉血用于血清IFN-γ、TNF-α,IL-6和IL-10等炎症因子水平检测,并在治疗前、治疗6 h、12 h和24 h检查比较两组胰体头部和尾部微区血流量。两组建模24 h后均处死剖腹,观察腹腔内组织和胰腺情况,并切除十二指肠内侧胰腺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与高脂血症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血清IFN-γ、TNF-α,IL-6和IL-10等炎症因子水平均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24 h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P0.05)。与高脂血症组比较,治疗组治疗6 h、12 h和24 h胰体头部和尾部微区血流量均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前、治疗6 h、12 h和24 h胰体头部和尾部微区血流量则升高(P0.05)。治疗组水肿、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等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均高于高脂血症组(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可改善大鼠微循环及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04.
2000年5月19日中午,广州市白云区某纺织厂120名员工就餐,因食用未熟透的四季豆导致23人食物中毒。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发病情况 2000年5月19日在该厂就餐的工人,有3人因不适于13:00时到厂医务室就医。之后又有20人出现中毒症状,于17时30分全部23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对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2种培养方法进行了比较。方法将采集到的3只皮肤真菌感染病兔样品经由沙氏平皿法和沙氏试管斜面培养法分别进行培养。结果在3只真菌感染病兔中应用试管斜面法我们只检测到1例皮肤病原真菌阳性,而采用沙氏平皿法3例阳性全部检出。结论结合临床检测经验,我们认为本研究的沙氏平皿法优于沙氏试管斜面法,在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常规检测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利用RNAi技术特异性的抑制c-myc的表达,探讨在喉癌细胞中将c-myc作为基因治疗靶点的价值。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ep-2细胞中c-myc蛋白的表达;利用RAN干扰技术将c-myc siRNA转染到喉癌Hep-2细胞中,使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c-myc蛋白的表达,RT-PCR的方法检测c-myc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c-myc siRNA与5-Fu单独或联合应用,对喉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c-myc蛋白在Hep-2细胞中强表达;在转染c-myc siRNA后的喉癌Hep-2细胞中,c-myc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下调;同时在转染c-myc siRNA后,G0/G1期的细胞开始增加,同时S期的细胞逐渐减少;当转染c-mycsiRNA细胞联合使用5-Fu时,G0/G1期的细胞明显增加,同时S期的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c-myc siRNA可以特异性的下调c-myc的表达,抑制喉癌细胞的增殖,增加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表明c-myc或许可以成为喉癌基因治疗中一个重要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治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2例咽旁间隙肿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神经鞘瘤23例,涎腺混合瘤12例,神经纤维瘤5例,血管瘤4例,多形性腺瘤4例,脑膜瘤2例,2例恶性者分别于术后2年和2年3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发生迷走神经受损3例、舌下神经受损1例、术后出血2例、脑膜瘤复发1例.术前穿刺8例,2例与病理结果不符,1例为纤维组织,余5例为阳性.术前预防性气管切开6例,1例术后因呼吸困难急行气管切开.结论 术前的穿刺活检不为必须,良性肿瘤的可直接手术,疑为恶性肿瘤者,可在手术中冰冻切片.对于巨大、低位的咽旁肿瘤或经口进路者,术前预防性气管切开可以有效的避免术后因咽侧壁水肿或术腔积血导致的呼吸梗阻.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甲钴胺对断指再植术后感觉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236例断指再植术后的病人分为5组,A、B、C组分别肌肉注射5001、000、1 500μg甲钴胺,每日1次,共30次,然后改为每日口服1 500μg甲钴胺片剂,累计共4个月;D组每日口服1 500μg甲钴胺片剂,共4个月;E组为阴性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段对手指感觉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A、B、C、D组在术后不同时间段手指感觉功能恢复均明显优于E组(F=11.473~23.388,q=2.533~5.533,P<0.05),感觉功能恢复的效果与应用甲钴胺的剂量呈正相关(r=0.197~0.322,P<0.05),肌肉注射效果优于口服。长期应用甲钴胺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甲钴胺对断指再植术后断指感觉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且与药物的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使用Meta分析比较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在 Medline、SCI、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注册库(CENTRAL)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检索中文和英文的相天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截止至2009年1月.根据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两名评价员独立地筛选文献,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0版所建议的评价方法 对纳入临床试验进行质量评价,最后将提取的资料用RevMan 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22个试验进行Meta分析,OPCAB组共纳入1494例病人,心肌梗死总发生率为2.81%;CCABG组共1512例,心肌梗死总发生率为3.57%.Meta分析结果 显示OPCAB和CCABG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尤统计学意义(OR=0.80,95%CI=0.54~1.20,P=0.28).结论 依据现有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 显示,OPCAB和CCABG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0.
顾楠  桑韩飞  孙焱芫  熊利泽 《医学争鸣》2009,30(10):865-868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是否可以抑制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①假手术组(sham组);②对照组(CCI组),即单纯行CCI手术组;③CCI+生理盐水组(CCI+saline组),于CCI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5mL/kg,连续7d,1次/d;④CCI+参附组(CCI+ShenFu组),于CCI术后即刻腹腔注射参芪扶正注射液,25mL/kg,连续7d,1次/d.于术前2d,术后1,3,7,10,14d测定各组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结果:与Sham组比较,CCI组和CCI+Saline组术后各日TWL,MWT明显降低(P〈0.01),其MWT从术后第1日即开始下降,第7日降至最低值(为基础值的19.7%和18.1%,与基础值比较均P〈0.01);其TWT从术后第1日即开始缩短,第3日即缩短至最低值(为基础值的58.4%和60.2%,与基础值比较均P〈0.01),CCI组和CCI+Saline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CI,CCI+Saline组相比,CCI+ShenFu组在术后第1,3,7日的MWT降低较为缓和(P〈0.01),但自术后第10日始,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I+ShenFu组在术后第1日TWL缩短较为缓和(P〈0.01),但自术后第7日始,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轻度延缓CCI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的形成,抑制术后第1日的热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