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目的 提高小儿外科病房护理人员工作效率,降低逾时下班率.方法 通过开展品质管理圈活动(QCC),分析导致小儿外科病房护理人员逾时下班的原因,通过筛选,找出主要原因并进行改进.结果 提高了护理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自信心,提高了团队凝聚力.护理人员加班人次从5.4人次/d降至1.5人次/d,改善幅度达到63%.结论 通过QCC小组活动,降低了护理人员逾时下班率,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2.
【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的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3,TGF-β3)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重组腺病毒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e stem cells,BMSCs),诱导其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将培养获得的BMSCs分成5组,A:空白对照组,B:免疫荧光对照组,C:TGF-β3单独转染组,D:BMP-7单独转染组,E:TGF-β3+BMP-7共转染组。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的TGF-β3和BMP-7重组腺病毒对BMSCs进行转染,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转染效率,培养14d后,再以Western-Blot方法检测A、C、D、E组细胞TGF-β3和BMP-7蛋白分泌情况,以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各组蛋白聚糖(ACAN)、Ⅰ型胶原(Collagen Ⅰ)、Ⅱ型胶原(Collagen Ⅱ)、Ⅹ型胶原(Collagen Ⅹ)、SOX9基因表达水平,明确腺病毒转染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以TGF-β3和BMP-7重组腺病毒转染兔BMSCs后常规DMEM培养基培养14d,细胞形态出现明显变化,圆形及椭圆形细胞明显增多。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共转染组TGF-β3和BMP-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培养14d时,Realtime PCR检测ACAN、Collagen Ⅰ、Collagen Ⅱ、SOX9基因的表达水平转染组(C、D、E组)较对照组(A、B组)明显升高(P<0.05),其中Collagen Ⅰ和SOX9表达单独转染组(C、D组)与共转染组(E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ollagen Ⅱ表达共转染组较单独转染组明显增高(P<0.05)。TGF-β3单独转染组和共转染组的Collagen Ⅹ基因表达较BMP-7单独转染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转基因技术重组TGF-β3和BMP-7腺病毒可成功转染兔BMSCs,获得TGF-β3和BMP-7蛋白的表达。TGF-β3和BMP-7腺病毒共转染兔BMSCs后,可有效诱导兔BMSCs向类髓核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颈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节点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CD44含量的变化与肺水肿的关系.[方法]成年Wistar大鼠40只,体重240 ~ 250 g,雌雄不限.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每组又分为造模后24 h、3d、1、2周共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实验组采用C7段脊髓改良Allen’s打击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打击力度为10×2.5 g·cm;对照组只暴露C7脊髓.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检测各时间点两组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CD44含量和蛋白浓度,计算肺通透指数.[结果]急性脊髓损伤大鼠伤后肺泡灌洗液的CD44无明显变化,血清CD44含量于伤后24 h开始下降,伤后3d达最低值,伤后1周含量开始回升,伤后24 h和3d实验组大鼠血清CD44含量与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性.CD44含量变化周期与SCI后肺水肿及肺病理变化周期呈负相关.[结论]血清CD44含量变化周期与SCI后肺水肿及肺病理变化周期呈负相关,急性脊髓损伤后肺水肿的形成过程可能与SCI后血清CD44含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颈前路减压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8月手术治疗的327例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A组)、前路椎体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with fusion,ACCF)(B组)和ACDF+ACCF"混合式"减压术(C组),其中A组男性69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53.48±8.50岁;B组男性51例,女性43例,平均年龄54.36±7.82岁;C组男性61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53.68±7.80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5年(1.5~5年)。共有69例在手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植骨未融合11例,其中C组3例(2.75%),B组8例(8.51%),B组植骨不愈合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声音嘶哑12例,其中A组5例(4.03%),B组3例(3.19%),C组4例(3.67%);吞咽困难26例,其中A组11例(8.87%),B组7例(7.45%),C组8例(7.34%);C5神经根麻痹12例,其中A组2例(1.61%),B组5例(5.32%),C组5例(4.59%);脑脊液漏5例,其中A组3例,C组2例;切口感染3例,其中B组2例,C组1例。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94%,B组为26.60%,C组为21.10%,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中,ACDF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ACCF术式应慎用,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35.
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脊柱外科的常见伤病之一,多由高处坠落、交通事故、工业及建筑业事故及运动损伤造成。急性SCI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造成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据报道,SCI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在67%左右,以呼吸功能障碍、肺炎等最为常见[2]。以往认为急性SCI患者容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6.
[目的]回顾性分析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后的长期随访结果,比较单纯椎间盘切除与椎间盘切除加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4月2006年8月采用单纯椎间盘切除与椎间盘切除加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262岁,平均48.7岁。再次手术距初次手术时间113年,平均5.8年。病程6个月4年,平均16个月。临床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对术前、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平均JOA评分术前9.1分,末次随访时25.6分(P<0.001)。临床疗效改善优良率为83.3%,其中非融合组的优良率为82.6%,融合组为85.5%。融合组与非融合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90.7ml和150.5ml(P<0.001),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68.6min和90.3min(P<0.001)。[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单纯椎间盘切除与椎间盘切除加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37.
1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不断加大的工作强度,以颈肩痛、腰腿痛、四肢麻木无力为主要症状的颈/腰椎疾病正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部分严重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脊柱融合术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而脊柱椎间融合器又对融合手术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对近年来脊柱融合器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的研究情况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8.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 15例急性 SCI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CD3、CD4、CD8表达的变化 ,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急性 SCI患者 T细胞 CD3、CD4和 CD4 / 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组 (P<0 .0 1)。这表明急性脊髓损伤后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损伤 ,可能与脊髓损伤后机体易受感染状态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患者外周血CD6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15例急性SCI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并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急性SCI患者CD69值显著高于正常值(P<0.01)。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急性SCI的刺激产生了积极的免疫应答,相当一部分外周血淋马细胞活化,可能这种早期的非特异性应答严重严重损害了机体免疫能力(一种消耗性损伤),而使感染率明显上升,另外也提示CD69可能用于与SCI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0.
老年人骨折后日常生活能力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ractureiseasytohappenintheagedbecauseofosteoporosis,osteoarthropathy,amyotrophyandslowresponse.Weanalyzed208patientsover70yearsoldwithfractureandreportedasfollows.1Subjectsandmethods1.1Subjects208cases,137malesand71females,agedfrom70~92yearsold(meanof76).Fallingdown:158cases,roadac-cident:39cases,others:11cases.42fracturesofshaftofhumerus,38shoulderfractures,49femoralneckfractures,59femoralin-ter-tuberosityfractures,11spine-sp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