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对引起一起食物中毒的蜡样芽孢杆菌进行快速诊断和分子分型。方法对中毒人员的呕吐物、肛拭子、可疑食品等样品用国标方法进行实验室检测,同时采用自主建立的荧光PCR方法进行快速检测。所分离的菌株PCR扩增vrrA基因多态性位点,产物进行基因双向测序和比较分析。结果在10份呕吐物、肛拭子、可疑食品中用传统方法和荧光PCR方法同时检出8份蜡样芽孢杆菌阳性,生物分型为10型。PCR测序结果显示它们有99%的同源性。结论这是一起食用了由蜡样芽孢杆菌10型污染的食品引起的呕吐型食物中毒,用蜡样芽孢杆菌呕吐毒素基因cesB为检测靶标的荧光PCR方法可以快速灵敏地对此类食物中毒进行初步诊断。以vrrA基因为多态性位点的PCR基因测序方法可用于蜡样芽孢杆菌的分子分型和食品污染源的准确追踪。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深圳市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基因型。方法对5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分别用TEM、SHV、CTX-M和OXA-1群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92%菌株检出CTX-M型ESBLs,测序结果显示,以CTX-M-14型ESBLs为主,其次为CTX-M-55型。结论 CTX-M-14型和CTX-M-55型是深圳地区大肠埃希菌ESBLs的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深圳市2004—2011年伤寒沙门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用药和追踪传染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法对42株伤寒沙门菌进行20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并用PFGE对其进行分子分型。结果42株伤寒沙门菌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吩、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甲氧苄啶、氯霉素和四环素17种药物的敏感率均超过90%,对萘啶酸耐药率最高达61.5%。42株伤寒沙门菌株可分为SZ0001~SZ0028共28个PFGE型别,其中流行优势型为SZ0023型别。结论结合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PFGE分子分型结果可以判断伤寒疫情的优势株型。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深圳市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卫生质量,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确保临床使用灭菌合格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方法2008年上半年从深圳市龙岗区、罗湖区、盐田区街道以上医院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中随机抽取82份进行监测。结果医用棉签合格率为50%;一次性注射用品合格率100%;一次性输液用品合格率100%;其他一次性医疗用品合格率为100%。结论医用棉签合格率低,其他一次性医疗用品均合格,应加大棉签抽查及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45.
污水流行病学(WBE)是一门新兴学科, 已被应用于药物滥用追踪和传染病病原体监测。在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 WBE被应用于监测疫情流行趋势和提供早期预警。为了及时发现隐匿的新冠病毒感染者, 防止其在社区的传播, 深圳市于2022年7月26日至11月30日在福田、南山、罗湖和盐田区的口岸地带、城中村、居民小区等重点场所布设369个污水采样点位, 覆盖193万人口, 开展污水监测新冠病毒的工作。每日在用水高峰时段进行3 h连续采样, 采用聚乙二醇沉淀法和RT-qPCR进行污水病毒富集浓缩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并形成了阳性水样处置流程。本文旨在介绍深圳市基于城市污水开展新冠病毒感染者来源追踪的相关案例, 在罗湖区洪湖水质净化厂污水监测有效发挥了早期预警作用并实现感染者来源追踪;在福田区福田南路阳性水样处置中获得监测点位布设的重要经验;在南山区南山村污水监测中揭示了隐匿感染者的存在。分享基于WBE的新冠病毒监测和感染者追踪, 避免新冠病毒感染者在社区传播的经验, 总结污水监测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为未来具有肠道排毒的新发或再发传染病病原体监测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3~2014年门急诊腹泻患者肠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了解沙门菌检测方法改进的成效。方法 2013~2014年间,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门急诊采集了1719名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弧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血清分型; 对其中451份水样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荧光PCR检测。沙门菌检测由标本直接接种改为用增加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SC)增菌培养,分析两种方法检出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在1 719份粪便标本中,共检出肠道病原菌143株[阳性率为8.3%(143/1 719)],其中沙门菌76株,占53.1%(76/143);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46株,占32.2%(46/143),包括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25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12株、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8株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1株; 副溶血弧菌19株,占13.3%(19/143); 志贺菌2株,占1.4%(2/143)。检测到两种病原菌(沙门菌+EPEC)混合感染病例一例。在451份水样便标本中,有189份检出一种或两种肠道病毒,阳性率为41.9%(189/451),其中诺沃克病毒91份,占48.1%(91/189),轮状病毒79份,占41.8%(79/189),星状病毒10份,占5.3%(10/189)和肠道腺病毒9份,占4.8%(9/189)。有4份标本同时检出轮状病毒和诺沃克病毒,有1份标本同时检出星状病毒和诺沃克病毒; 检出致病菌和病毒混合感染10例。沙门菌检测方法改进后阳性率由0.6%(17/2 627)提高到4.4%(76/1 719),χ2=67.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泻病原微生物类型复杂多样,临床应重视和加强腹泻病原微生物的常规检验,改进检测方法,降低漏检率,对完善当前腹泻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7.
目的了解2009年深圳市沙门菌的菌型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B/4789.4-2003沙门菌的检测方法进行菌株的分离和鉴定,阳性菌株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抗生素耐药性,结果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相关文件标准判断。结果 119株沙门菌共由29种血清型组成,其中鼠伤寒沙门菌52株,占43.7%,肠炎沙门菌18株,占15.1%,其它49株占41.2%。119株沙门菌对美洛培南(100%)最为敏感,其次为亚胺培南(99.2%)、左旋氧氟沙星(96.6%)、头孢噻腭(91.6%),耐药率最高的依次为利福平(100%)、萘啶酸(61.3%)、四环素(54.6%)、氨苄西林(50.4%),中介率最高的为替卡西林/克拉维酸(26.9%)。结论合理使用各种抗生素以减缓细菌耐药对其的筛选压力,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致腹泻奇异变形杆菌病原学特征及毒力基因和质粒携带情况,探讨其与耐药性/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对6 株不同来源(食物中毒、外环境及健康人群)的奇异变形杆菌进行生化、药敏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PCR检测常见的毒力基因;提取质粒后电泳并切胶回收质粒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不同来源的奇异变形杆菌生化特征基本相同,且均具有常见的毒力基因ureCrsmAhpmAzapA。但各菌株PFGE分型和药敏结果不同,其携带质粒情况也各异。对其中2 株菌存在的小质粒测序后发现,该质粒长2 683 bp,主要编码qnrD 基因,与耐喹诺酮类药物相关。结论 采用传统的生化分析及常见的毒力基因鉴定方法,无法区分不同来源的奇异变形杆菌,可利用PFGE和质粒分析。耐药菌株中普遍存在的质粒与菌株的耐药性相关,存在多个质粒的菌株其耐药性更强。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腹泻患者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流行状况及病原特征。方法 对2014年深圳市4家哨点医院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DEC的分离、分子鉴定、血清分群及PFGE分型。结果 1 823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74株DEC,阳性分离率为4.06%;感染病例年龄分布以 <3岁的婴幼儿及20~39岁中青年为主,病例集中在5-9月夏秋季。以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为主,分别占45.9%和31.1%。ETEC以O159最多,2株及以上PFGE带型一致的菌株有5簇;其他型别DEC血清型和PFGE带型均较分散。结论 2014年深圳地区腹泻病患者DEC的感染类型以ETEC和EPEC为主,存在年龄及季节分布特征,菌株的血清型及PFGE分子带型较分散,应警惕ETEC的暴发风险。  相似文献   
50.
目的扑灭深圳市野生动物园黑天鹅感染禽流感疫情,消除天鹅湖水体污染。方法采用二氧化氯对水体和湖底淤泥施药达到彻底消毒水体和淤泥的目的。结果以70 mg/L二氧化氯对整个湖水和淤泥进行消毒,投药作用1 h对湖水细菌杀灭率达99.45%,粪大肠菌群达卫生标准,投药前后均未检出致病菌和H5N1型禽流感病毒。湖底淤泥经处理后,对细菌的杀灭率≥90%,粪大肠菌值达到卫生标准,未检出致病菌及H5N1型禽流感病毒。结论以二氧化氯处理大型湖水及湖底淤泥消毒效果可靠,禽流感疫情得到控制,消毒方案及处理结果得到国家禽流感总指挥部专家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