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目的:检测人胃黏膜病损处的真菌,及其基因多样性,分析菌种进化分支与黏膜病理损伤的关系.方法:用胃镜钳取有病损的胃黏膜标本65例(慢性胃炎52例,胃渍疡11例,胃癌2例).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 agar)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对鉴定为真菌的菌株样本按照病损程度分组,随机抽取菌株样本进行ITS序列检测,并比对同源性,建立进化树,分析菌株进化分支与胃黏膜病理损伤的关系.结果:分离培养出真菌菌株34个(34/65,52.3%),真菌阳性率在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样本中分别为44.2%(23/52),818%(9/11),1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23,P=0.030).进行ITS序列检测的18个菌株申请GenBank序列注册号为GQ280298-GQ280334,建立系统进化树显示真菌菌株某些进化分支与胃黏膜痛损有密切关系.结论:不同进化分支的真菌对胃黏膜炎症损伤的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2.
王垂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也可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并反复发作,结肠、直肠癌的并发率为3%~5%,有的高达10%,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位14种难治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63.
李玉锋 《黑龙江医学》2001,25(2):103-104
目的 评估直肠癌术前CT扫描的价值。方法  10 4例直肠癌 (T2 期 11例、T3期 90例、T4 期 3例 )的CT扫描与手术病理对照 ,重点分析CT显示肿瘤边缘改变、浸润周径、淋巴结大小对T、N分期的价值。结果 以肿瘤边缘短硬毛刺、锯齿状和结节改变作为T3期的诊断指标 ,其准确率分别为 94 0 %、90 4 %、88 4 % ;T分期的准确率是 89 4 % ,T3期的准确率是 94 0 %。将肿瘤浸犯肠管周径 >1/2与≤ 1/2作为T3期的诊断指标 ,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 1)。平扫与增强扫描对T分期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以 5mm、8mm、10mm作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 ,其准确性分别为 6 8 7%、77 2 %、76 1% ,特异性分别为 72 3%、91 2 %、92 2 % ,敏感性分别为 6 0 9%、4 7 1%、4 1 7%。 8mm、10mm与 5mm对比 ,其准确性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直肠癌的术前CT扫描对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李玉锋  代娟  刘红露 《卫生研究》2008,37(2):231-233
目的利用PCR技术,尝试建立特异性引物PCR快速检测肠毒素大肠杆菌的方法。方法设计肠毒素大肠杆菌LT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优化PCR反应条件,对16种样品进行细菌通用引物和特异性引物的PCR扩增,从而鉴定肠毒素大肠杆菌。结果所有样品都出现细菌通用引物的扩增条带,而只有肠毒素大肠杆菌有特异性引物的PCR扩增产物,结果与实际完全一致。结论该方法具有简单、迅速、准确的特点,可应用于对肠毒素大肠杆菌的鉴定。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究和胃反流康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灌胃反流液建立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模型,将4 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磷酸铝凝胶组、和胃反流康组。通过Western blot法测定胃黏膜上皮IκB激酶复合体β(IKKβ)蛋白表达,通过RT-PCR法检测胃黏膜IKKβ表达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组织IKKβ蛋白及IKKβ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 5)。与模型组比较,和胃反流康组、磷酸铝凝胶组大鼠胃黏膜组织IKKβ蛋白及IKKβ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 5,P0.0 1)。与磷酸铝凝胶组比较,和胃反流康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和胃反流康可能通过下调IKKβ基因的表达来有效地改善胃黏膜炎症。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泰尔丝联合自拟消疣汤对泛发型扁平疣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泛发型扁平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我院自拟消疣汤联合泰尔丝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泰尔丝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分布之间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3、IL-6、IL-8、IL-10水平对比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疣汤联合泰尔丝有助于提高泛发型扁平疣的治疗有效率,并降低复发率,标本兼治,疗效优越,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7.
下肢缺血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组织缺血初期,机体通过代偿性调节与修复,实现血管的新生,使组织供血得以维持,在此代偿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目的:观察下肢缺血大鼠模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缺血组织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变化特点及规律.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4/11在东直门医院重点学科实验室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分子生物实验室完成.材料:将4周龄雄性SD大鼠4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6组:对照组、造模后4h、3d、1周、2周及4周组.方法:将模型组大鼠用100g/L水合氯醛麻醉后行左侧股总动脉结扎离断术制作下肢缺血模型,于造模成功后4h、3d、1周、2周及4周抽取大鼠腹主动脉血5mL,3 0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清;同时分离大鼠左小腿腓肠肌组织.对照组大鼠麻醉后直接取材.主要观察指标: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血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量、ELA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结果:缺血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缺血后4h即开始增多,3d时达到高峰,3d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量逐渐减少,至缺血2周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量最少,2周后缓慢回升,至缺血4周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量接近正常组织.缺血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立即下降,缺血后即刻至缺血4h下降幅度最大,缺血4h~1周下降幅度减少:缺血1~4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少量增加,至缺血4周时仍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变化趋势表现为至缺血4h迅速下降,缺血1周降至最低点,1周后缓慢升高的趋势.结论:大鼠后肢缺血后,缺血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呈现先升高-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呈现先下降-再上升趋势,即呈现血清水平低,局部组织水平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胆汁反流的影响,以证实"毒热"为其病因,胆汁反流为"毒热"病因要素。[方法]选取胃溃疡活动期合并胆汁反流符合中医胃毒热证患者300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试验研究方法,治疗组150例,口服消痈溃得康颗粒10 g,每日2次;对照组150例,口服溃疡胶囊2粒,每日3次,观察治疗前、后胃镜下胆汁反流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脱落8例,对照组脱落6例。治疗前后2组胆汁反流的分级量化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胃脘灼痛,痛势较剧,泛酸嘈杂,口干及口苦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5.1%(64/142),总有效率为99.3%(141/142);对照组分别为6.9%(10/144),91.0%(131/1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痈溃得康颗粒可以有效减轻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胆汁反流,显著改善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证实"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重要病因,胆汁反流为"毒热"的内毒病因要素。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究两种不同证型脾胃系患者的舌象特征差异,将计算机视觉技术融入中医辨识理论,为其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消化科专家门诊患者的舌象及四诊信息,其中肝胃不和型47例,脾胃虚弱型40例,提出舌象分区模型并将其划分为7个区域,通过观察两种证型患者舌色、舌形、苔质苔色、舌下脉络特征,并结合数值分析计算其颜色参数RGB、HSV的数值,从而获得不同证型患者的舌象特征信息。结果 肝胃不和型患者以淡红舌为主,多伴裂纹、齿痕、淡黄厚腻苔,舌下脉络偏青紫、长粗,结节迂曲明显;脾胃虚弱型患者以淡紫胖大舌为主,多伴裂纹、齿痕、淡黄腻苔,舌下脉络异常特征不明显。与肝胃不和组相比,脾胃虚弱组舌象及舌下脉络颜色参数R、G、B和V的数值整体较高(P<0.05),颜色偏明亮、淡白。结论 分区模型能够量化不同证型患者的舌象特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舌象诊断的准确性及证候辨识的参照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柴橘散结汤治疗慢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符合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治疗组68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片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柴橘散结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附睾大小以及彩超CDFI血流分级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附睾大小、CDFI血流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临床疗效,附睾大小、CDFI血流分级改善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橘散结汤治疗慢性附睾炎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