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1.
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血管畸形, 其异常分流道连接肝内门静脉与肝静脉或下腔静脉, 导致部分血液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引发高氨血症、高半乳糖血症等, 严重者并发肝肺综合征、肺动脉高压、肝性脑病, 治疗较为棘手。现报道1例以肝肺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V型患儿, 应用Amplatzer血管塞Ⅱ型成功介入栓塞的案例, 术后1d复查血氨降至正常, 术后6个月患儿缺氧症状消失, 临床指标改善。以期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提示介入治疗可作为部分患儿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肩部疾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肩袖撕裂作为其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作为近年来新兴的辅助诊断工具,正逐步应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的诊治,本文旨在综述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于诊治肩袖撕裂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回顾分析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未成功病例,从而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房间隔封堵术前筛选中的作用。方法:临床主张外科修补而患者自愿要求试封堵的16例ASD患者的TTE及TEE检查结果与心胸外科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6例ASD患者TTE及TEE结果与手术结果大致相同,其中9例巨大型ASD;7例边缘不全型ASD。TTE、TEE测量ASD最大值与外科手术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748,P<0.01;r=0.928,P<0.01),其中TEE值与手术值相关性更高(r=0.928,P<0.01)。结论:TTE及TEE可以明确ASD的部位、大小及缺损残缘情况等,为ASD介入封堵筛选合适病人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利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对全脑调强放疗计划进行γ测试,寻找计划设计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以此分析如何优化全脑调强计划以及推测EPID在剂量验证方面的局限性。方法:选取67例全脑放疗患者,对其放疗计划用加速器自带的EPID进行计划验证,对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统计并分析X方向射野大小与γ(3 mm/3%)通过率的关系,对于调强放疗(IMRT)对比分析大野调强和分野调强计划γ(3 mm/3%)通过率的差异。结果:VMAT计划验证结果发现X方向小于15 cm的射野γ(3 mm/3%)通过率普遍优于大于等于15 cm的射野,利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发现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t=-3.828, P<0.05);IMRT验证结果发现,X方向大于等于15 cm的射野会包含两个子野,合野验证时其交叠部分γ(3 mm/3%)通过率较差,而采用分野验证时,由于无交叠则通过率普遍较好。结论:全脑放疗VMAT计划将X方向射野控制在15 cm以内可以提升多叶准直器调节能力,并提高EPID验证的γ(3 mm/3%)通过率;EPID原件对低剂量区的响应偏差会导致全脑IMRT大野调强计划两子野交叠处γ(3 mm/3%)通过率较差,改用分野验证可以显著消除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取栓治疗儿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介入血管瘤科进行血管内取栓治疗的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 通过改良脑梗死溶栓治疗分级(m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 通过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儿童版(PedNIHSS)评分及治疗后3、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血管内取栓治疗的有效性, 分析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及后期颅内出血等情况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儿中男3例, 共进行了5次血管内取栓治疗;5例次起病年龄分别为4.6、13.8、7.8、8.0、8.9岁, 从起病至血管内取栓开始的时间分别为19.0、25.0、22.0、4.0、16.5 h。5例次均实现了成功再通(mTICI≥2b级), 治疗前PedNIHSS评分分别为39、14、25、39、24分, 出院时分别为8、1、12、39、5分。所有患儿均未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第2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合并严重脑水肿及脑疝, 虽成功再通, 但症状无改善, 放弃治疗后死...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 9岁, 因"血压升高13个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 病初最高血压184/122 mmHg(1 mmHg=0.133 kPa), 口服3种降压药物, 血压仍在2级以上, 腹部增强CT发现右肾中极楔形灌注减低区, 肾动脉造影见右肾上前段的一支叶间动脉狭窄, 行肾分支动脉栓塞术, 用微球及弹簧圈栓塞成功, 无并发症发生。术后6 d患儿血肾素浓度恢复正常, 心脏超声左心房内径恢复正常, 左心室质量指数降至正常, 肾功能正常。术后6个月随访, 降压药物调整为2种, 血压控制在2级以下, 分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