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在恶性肿瘤和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 ,化疗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 ,但研究发现化疗药物对男性睾丸生精功能损害极大 ,可部分或全部杀死各级生精细胞 ,使男性精子数量减少和 /或精子活力降低 ,甚至不育。研究发现在化疗的不同时期应用不同的性激素可保护睾丸生精功能。近年来对睾酮和雌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或激动剂、雄激素拮抗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拮抗剂在化疗中对睾丸生精功能的保护及机理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5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这一新概念应运而生,医学教育的传统行为模式将受到来自这一新生事物的冲击.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医学信息资源,对现代医学教育的改革及发展,全面提高医学教育水平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对男孩性腺、阴茎发育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单纯性肥胖标准的5~15 岁正常男孩作为实验组,分别测量其身高、体重、睾丸体积、阴茎大小及性激素水平,同期测量同年龄段非肥胖的正常男孩作为对照.按5~岁,10~岁和12~15 岁分成三个年龄段进行比较.结果 受检测者共202例,其中实验组35例,对照组167例.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间睾丸体积、阴茎大小和性激素水平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长,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同一年龄段内,实验组和对照组睾丸体积、阴茎大小和性激素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纯性肥胖对男孩阴茎、睾丸的发育及性激素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目的建立体外研究精原干细胞与支持细胞共培养的细胞模型,研究体外精原干细胞在支持细胞层上的增殖特点。方法应用两步酶消化法,分别从14~15d及6d龄雄性昆明小鼠睾丸中分离支持细胞及精原干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将精原干细胞接种在支持细胞层上,观察不同时间点精原干细胞集落形态及数目。结果在支持细胞层上培养24h后,精原干细胞开始增殖分裂,呈双细胞形态;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双细胞集落数逐渐减少,而链状细胞集落逐渐增加;培养120h后,链状细胞局部融汇堆积,且细胞集落维持在相对稳定数量。在每4~5d更换培养液的条件下,细胞集落维持稳定状态的平均时间为(51,2±5.8)d。结论精原干细胞在体外支持细胞层上呈集落样生长,并能长时间维持细胞集落形态及数目,可用于体外研究生精细胞增殖分化特征、药物或毒物干扰精原干细胞功能实验。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盐酸氮芥(HN2)对青春前期小鼠睾丸组织的氧化应激损伤及叶下珠植物(PU)提取物对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4只小鼠随机分为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1.25mg/kgHN2)、C组(2.5mg/kgHN2)、D组(5mg/kgHN2)、E组(5mg/kgHN2+125mg/kgPU)、F组(5mg/kgHN2+250mg/kgPU)、G组(5mg/kgHN2+500mg/kgPU)、H组(500mg/kgPU),每组8只,按各组PU剂量灌胃,qd×5d,d5一次性腹腔给予相应的HN2。24h后制备各组小鼠睾丸组织匀浆,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酶活性。结果:HN2处理后,睾丸内GSH含量、GST及GR酶活性均随着HN2剂量增加而降低。5mg/kgHN2处理的同时,随着PU剂量增加,睾丸内GSH含量、GST及GR酶活性增加。与PU未干预的高剂量HN2组比较,不同剂量PU干预5mg/kgHN2后,睾丸内GST含量、GST及GR酶活性均显著增加(P<0.01)。与A组比较,F及G组的GSH含量、GST及GR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H组睾丸内GSH含量、GST及GR酶活性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HN2通过氧化应激损伤睾丸组织,PU可有效缓解该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6.
新世纪之初,我们已步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成为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及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构建数字化校园应当作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相似文献   
57.
一侧睾丸损害,另侧睾丸发生代偿性变化的问题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Laron等在1969年首次提出了睾丸的代偿性肥大(Compensatory Testicular Adaptation,CTA)问题。  相似文献   
58.
环磷酰胺对睾丸组织中SC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环磷酰胺对大鼠睾丸组织中干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增殖指数影响的研究,以探讨环磷酰胺所致生精功能损害的原因.方法:选取9天龄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大、中、小剂量的环磷酰胺后24h、4w、8w分别采集睾丸标本,应用RT-PCR技术检测睾丸组织中SCF的表达,同时光镜下计数4w时睾丸组织的增殖指数.结果:(1)对照组随年龄的增加,睾丸组织中分泌型干细胞因子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膜型干细胞因子均有显著增加(P<0.05).(2)同一时期各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泌型干细胞因子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但膜型干细胞因子表达均有显著降低(P<0.05);同一时期各实验组间比较,随环磷酰胺剂量增加,膜型干细胞因子表达有显著降低(P<0.05).(3)同一剂量三个时期比较,各实验组分泌型干细胞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膜型干细胞因子比较,大剂量组中无显著差异(P>0.05),中、小剂量组中24h较4w、8w均有显著降低(P<0.05),4w与8w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增殖指数检测,4w时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1),并与剂量负相关.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由于环磷酰胺的毒性作用,导致了睾丸组织中膜型干细胞因子表达下调,进而影响增殖指数降低,这可能即是临床上环磷酰胺使用后产生不同程度生精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9.
肾母细胞瘤术前化疗疗效与耐药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术前化疗疗效规律及耐药性的生物学特性,确认其术前化疗的合适疗程。方法:选择15例按L化疗方案接受术前化疗5周以上,资料记录完整的患儿作为术前化疗疗效研究对象,测量术前化疗不同疗程肿瘤大小;对18例未术前化疗和经不同疗程术前化疗病理档案,采用JSD-单克隆抗体对肾母细胞瘤组织多药耐药蛋白(P-glycoprotein,P-gp)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了解P-gp在术前化疗不同疗程的 表达特点。结果:术前化疗2周后,肿瘤体积缩小值最明显,术前化疗4周后,其体积缩小值减缓,部分病例有逐渐增大趋势;而术前化疗疗程越长,肿瘤细胞P-gp表达越强。结论:L术前化疗方案对肾母细胞瘤的疗效肯定,疗程以2-3周后最显著。其疗效降低可能与术前化疗后瘤组织对化疗药物耐药性明显增强有关。合适疗程为3-4周。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型术中CO2气腹对儿童机体酸碱平衡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完成的经腹腔镜及开放式肾盂输尿管成型术各64例,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组,并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完成的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型术26例,术毕采取用空气充分置换腹腔残余CO2措施,作为腹腔镜空气置换组。所有病例均于术后4 h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结果:腹腔镜组术后高碳酸血症发生率为35.9%,高于开放组(18.7%)(?字2=4.578,P=0.029)。婴幼儿组、学龄前组酸碱失衡发生率分别为91.3%、84.2%(腹腔镜组)及84.4%、76.5%(开放组),均高于学龄组(50.0%、33.3%)(P<0.05)。腹腔镜空气置换组术后高碳酸血症发生率为11.5%,低于腹腔镜组(35.9%)(P<0.05)。结论: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型术中腹腔残余CO2是导致儿童术后高碳酸血症的重要因素。年龄越小,CO2气腹对机体酸碱平衡影响越大。术毕充分置换腹腔残余CO2是降低术后高碳酸血症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