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目的为了深入探究在降低儿科院内感染中应用优质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通过从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来我院儿科感染疾病治疗的患儿中选取90例实施普通护理方法,再搜集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90例实施优质护理方法。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90人,共计180例患儿感染。通过深入探究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结果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8.9%,而采用普通护理方法的对照组在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8.89%,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这次临床研究发现,应用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概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中的推广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72.
<正>患者女,24岁,因"左下腹胀痛6年"于我院就诊。患者从未有月经初潮,否认手术史及外伤史,有未婚性生活史。6年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胀痛,为阵发性,无明显规律,多次外院就诊(具体医院及诊治情况不详),未行特殊处理。现因腹痛症状持续及无月经初潮于我院就诊。超声检查:盆腔内探及独立的宫体、宫颈回声,宫体约5.2cm×4.5cm×5.8cm,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垂直切口内上蒂法在乳房肥大整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自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整形修复外科对45例乳房肥大患者采用垂直切口内上蒂法行乳房缩小上提矫正,个性化设计新乳头位置、新乳晕直径、内上真皮腺体蒂宽度等。内上蒂去表皮,切除“C”形区皮肤及皮下组织,保留2.0 cm安全皮肤罩厚度下个性化切除外侧及外上方皮肤罩深层组织,蒂部适当修整有利于旋转及塑形,修薄新旧下皱襞区,采用美容缝合技术,重新塑造乳房形态。结果 共45例患者(90侧乳房)乳房上提高度为3.0~15.5 cm,切除的腺体质量380~2300 g,术后5例出现脂肪液化及切口愈合不良,经换药后愈合,乳头、乳晕血运功能良好,术后随访3~12个月,躯体不适症状明显改善,乳头感觉良好。患者对术后乳房大小、形态、瘢痕情况均较满意。结论 采用垂直切口内上蒂法矫正肥大下垂的乳房,蒂部血供安全,行个性化操作,充分切除冗余组织,术后瘢痕隐蔽,乳房外形饱满对称,对部分轻度、所有中度及大部分重度乳房肥大伴下垂患者,可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ROCK1基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及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检测人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ROCK1蛋白的表达, Western印迹检测人瘢痕疙瘩组织中ROCK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E钙黏附蛋白(E-Cad)的表达。体外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 分为ROCK1基因过表达对照组(ROCK1 NC组, 转染ROCK1基因过表达对照载体)、ROCK1基因过表达组(ROCK1 OE组, 转染ROCK1基因过表达载体)、ROCK1基因干扰对照组(sh NC组, 转染ROCK1基因干扰对照载体)、ROCK1基因干扰组(shROCK1组, 转染ROCK1基因干扰载体)共4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ROCK1基因对HKF存活率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ROCK1基因对HKF迁移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检测ROCK1、TGF-β1和E-Cad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 人瘢痕疙瘩组织中ROCK1表达较正常组织显著降低(t = 6.47, P = 0.003);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 与正常...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喂基础饲料)、模型组(喂高脂饲料)、电针组(喂高脂饲料+电针“丰隆”)、西药组(喂高脂饲料+普伐他汀钠灌胃)。检测各组大鼠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以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变化。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TC、TG、LDL-C、ET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HDL-C、NO和CGRP水平明显降低(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电针组大鼠体重、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NO和CGRP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③与电针组比较,西药组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ET水平降低但两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电针组和西药组均对高脂血症大鼠TC、TG、LDL-C、N0以及CGRP具有较好的良性调节作用,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ET水平。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东台市传染病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报表对2005—2012年全市甲乙类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台市8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2种,累计发病10 268例,年均发病率为109.68/10万;位于前5位的乙类传染病分别为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痢疾。结论东台市传染病以呼吸道、血源、肠道传染病为主,应作为下一步预防控制工作重点,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7.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以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尽管首次治疗的有效率较高,仍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表现为治疗抵抗或发展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在经历第一次药物治疗失败后,这些患者的后续药物治疗选择尤其重要,本文对首次治疗抵抗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索性用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针对首次治疗抵抗患者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较少,仅有证据提示使用利培酮无效患者可换用奥氮平,而对于其他药物缺乏相关研究,部分学者提出氯氮平应提前使用,即首次治疗抵抗患者即开始使用氯氮平治疗,但缺乏活性药物对照研究。将来基于首发精神分裂症序贯多任务随机试验研究是个重要的临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哈尔滨地区健康人群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年龄变化规律,确定达到峰值骨量年龄段和各年龄段骨密度平均值,了解与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相关的因素.方法:①调查于2004-03/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完成,对1 631名健康人群进行测试,男817名,女814名,年龄20~89岁.②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MD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受试者进行L2~4椎体正位、股骨近端骨密度测量.受试者年龄20~89岁,每5岁为一年龄组,将其分成14组.记录:2~4正位椎体、股骨近端骨密度值.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多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①正常男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峰值年龄均在25~29岁.随着年龄增长,各部位骨密度逐渐降低,但腰椎骨密度在75岁以后有反弹现象.②正常女性腰椎骨峰值年龄在35~39岁,股骨近端骨峰值年龄在25~29岁,随着年龄增长,各部位骨密度开始下降,55~59岁为女性骨量丢失加速期(P<0.01).③哈尔滨地区各部位骨峰值稍低于北京地区,但高于广州、昆明地区.哈尔滨地区男性与女性腰椎骨峰值差异不明显(P>0.05),股骨近端骨峰值明显高于女性(P<0.01).④身高、体质量与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172~0.419,P<0.01).⑤L2~4椎体:男性下降12.1%,女性下降24.1%;股骨Ward三角区:男性下降41.6%,女性下降49.8%.结论:①男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峰值年龄在25~29岁,女性腰椎骨峰值年龄出现在35~39岁,股骨近端在25~29岁.②哈尔滨地区男性股骨近端骨峰值明显高于女性.③哈尔滨地区健康人群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峰值稍低于北京地区,但高于广州、昆明地区.④哈尔滨地区健康男性骨量呈缓慢下降趋势,腰椎骨密度在75岁以后有反弹现象,女性在55~59岁是骨量丢失的加速期.⑤哈尔滨地区健康人群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均与体质量和身高有关.⑥利用股骨Ward三角区评价骨密度状况比L2~4椎体骨密度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79.
瘢痕疙瘩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瘢痕疙瘩(keloid, K)的诊断和治疗是整形外科界较棘手的问题.在组织学上,瘢痕疙瘩以成纤维细胞早期过度增生和过剩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沉积,尤其是以胶原沉积为特征;在临床上,表现为病损过度生长,超过原创面界限,呈"蟹足样"浸润生长,侵犯邻近组织,始终无退化且单纯手术切除后,易复发等特点[1].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以哈尔滨地区自然绝经后妇女108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测量腰椎(L2-4)、股骨近端和桡骨远端的骨密度,分为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组、骨质疏松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利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检测ER-α基因的PvuⅡ和Xba Ⅰ的酶切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骨折组各部位骨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各部位骨密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组与骨质疏松症组各部位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P、AKP在不同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高、身高较高、月经初潮较早、钙制剂、牛奶饮用量、VD、体重指数大是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保护性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年龄早、绝经年限长、妊娠次数多、多产次、身高缩短为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α基因PvuⅡ多态性与股骨颈、大转子及桡骨远端骨密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P基因型较Pp及pp型具有更低的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ba Ⅰ多态性与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文化程度高、身高较高、月经初潮较早、钙制剂、牛奶饮用量、VD、体重指数大是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保护性因素,绝经年龄早、绝经年限长、妊娠次数多、多产次、身高缩短为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ER-α基因PvuⅡ多态性与股骨颈、大转子及桡骨远端骨密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