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57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71.
近年来,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多采用经皮锥孔引流法[1],由于手术常在病人床旁进行,为使定位准确,减少手术失误,我们在对血肿进行分型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由CT到头颅体表的徒手定位法,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中隔核毁损对甲基苯丙胺 (MAP)大鼠脑颞叶皮质多巴胺D2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4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AP组、MAP +毁损组和MAP +假毁损组 ,每组各 10只 ;采用经腹腔注射MAP制备精神分裂症MAP模型 ,立体定向 -射频毁损中隔核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颞叶皮质多巴胺受体 2型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MAP组及MAP+假毁损组大鼠颞叶皮质多巴胺受体 2型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MAP +毁损组大鼠颞叶皮质多巴胺受体 2型阳性细胞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中隔核毁损可以抑制使用MAP而诱发的颞叶皮质多巴胺受体 2型表达的亢进。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孕妇颅脑损伤后血浆 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孕妇颅脑损伤30例(病例组)伤后1、3、7天的血浆 DD 含量变化,并与同龄非外伤孕妇20例(对照组)作对照.结果病例组伤后当天血浆 DD 值为6.26±0.32 ug/L-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4±0.56 ug/L-1(P<0.01),伤后3天 DD 水平继续升高,第7天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孕妇体内血液流变学发生生理性变化,合并脑外伤时尤为明显,动态检测孕妇颅脑损伤后血浆 DD 含量变化,有助于了解病人伤情的演变过程,对指导用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4.
0 引言 野战医疗可能面临诸多困难,医疗设备在使用、补给、维护保养等环节常常需要经受极端环境的考验.  相似文献   
75.
经皮锥颅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近年已普遍应用于神经内外科[1],由于手术常在患者床旁进行,为使定位准确,减少手术失误,我们在对血肿进行分型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一套由CT结合头颅体表的徒手定位法,经临床应用116例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6.
立体定向手术对强迫症患者脑脊液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有关其病因的研究报道甚多 ,其中 5 羟色胺 ( 5 HT)代谢障碍假说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为此 ,本研究对接受双侧多靶点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 2 0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脑脊液 (CSF)中 5 HT及其代谢产物 5 羟基吲哚乙酸 ( 5 HIAA)进行检测 ,探讨强迫症的发病机制及立体定向手术用于该病治疗的理论依据。对象与方法一、对象病例来自我院精神科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10月收治的强迫症患者 61例。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3版修…  相似文献   
77.
杏仁核簇功能性解剖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仁核簇又称杏仁复合体,是大多数哺乳动物共有的结构,位于颞叶内.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杏仁核簇许多新的功能被认识,其在情绪调控和精神病发病中的作用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杏仁核-海马切除术和杏仁核毁损已成为功能神经外科的一种基本术式.  相似文献   
78.
为了有效预防褥疮的形成和发展,用以缓解局部组织压力,我院研制褥疮防治药袋(以下简称药袋),经过数次调剂、分析及临床实验观察,通过对39例患者200余例次的观察及对照,近300例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方剂组成及药袋制作1.1 方剂组成 滑石粉150g,冰片...  相似文献   
7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结合蛋白 ( Fn)在急性颅脑损伤病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 EN 63 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对 9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轻、中、重型各 3 0例 )血浆 Fn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伤后早期患者血浆 Fn水平即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0 .0 0 1 ) ,伤情越重血浆 Fn升高越明显。Fn高峰期出现在伤后第 3、7天后随病情恢复逐步下降。结论 血浆 Fn水平变化与脑损伤程度有关 ,动态检测患者血浆 Fn水平变化 ,有助于临床观察颅脑损伤的演变过程 ,并可间接了解患者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80.
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能力的影响及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睡眠剥夺模型 ,以正常组和大平台组作为对照 ,检测大鼠海马一氧化氮 (NO)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含量变化 ,并以Y型迷宫测量大鼠学习能力。结果 :(1)睡眠剥夺 1d、3d、5d组海马NO含量分别为(5 .2 6± 1.34)、(7.6 3± 1.86 )、(7.96± 2 .15 ) μmol·mgprot- 1,NOS含量分别为 (2 .4 6± 0 .6 8)、(2 .97± 0 .73)、(3.18± 0 .82 )U·mgprot- 1,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3.4 9± 1.18) μmol·mgprot- 1、(1.32±0 .6 7)U·mgprot- 1〕和大平台组〔(4.35± 1.0 9) μmol·mgprot- 1、(1.89± 0 .6 2 )U·mgprot- 1(P <0 .0 1,0 .0 5 )〕 ;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 )睡眠剥夺 3d、5d组迷宫正确反应所需电击次数分别为 (2 8.1± 5 .2 )、(41.4± 7.9)次 ,所需时间为 (136 .4± 2 1.7)、(186 .7± 2 9.8)s ,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2 2 .9± 4 .7)次 ,(10 9.6± 16 .5 )s和大平台组的 (16 .8± 3.5 )次 ,(82 .9± 13.2 )s(P <0 .0 1)。 (3)NO含量与迷宫正确反应所需电击次数及时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P <0 .0 1)。结论 :睡眠剥夺导致的大鼠学习能力下降可能与NO/NOS的神经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