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57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背景:黄芪作为传统的中药,具有抗自由基、增加机体免疫力、改善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保护神经系统等多种作用。其中,黄芪的神经血管保护作用与其对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的调节有关。目的:观察脑创伤后黄芪对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变化的影响。设计:随机配对设计。单位:解放军兰州军区神经外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 2000-02/05在兰州军区神经外科研究所外伤实验室进行。取健康雄性 SD 大鼠 7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 5只、盐水对照组和黄芪组各 35只,后两组又分为创伤后 1,3,6,8,12,24和 48h 等 7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 5只动物。方法:正常对照组不造模,其他 2组采用改进的 Feeney’s方法建立颅脑创伤模型;伤后黄芪组立即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5g/kg),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 0.5m L 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测定创伤后相应时间点大鼠脑组织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正常对照组打开骨窗后直接测量。结果:经补充后 75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盐水对照组伤后 1h 即低于对照组[(6.90±0.68),(7.94±0.65),P <0.05],伤后24h 降至最低点,伤后 48h 开始回升[(5.86±0.61),(6.15±0.60)]。黄芪组各时间点均高于盐水对照组(P <0.05)。结论:黄芪具有明显增加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的作用,其作用与黄芪的神经血管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2.
背景黄芪在机体免疫功能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对急性颅脑损伤干预中是否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且其发挥作用的途径何在?目的观察黄芪对脑损伤后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单位兰州军区神经外科研究所.对象实验于2001-09/12在兰州军区神经外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取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脑损伤组(n=24),黄芪组(n=24),对照组(n=6),损伤组与黄芪组均分为伤后0.5,2,6和24 h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动物.方法脑损伤组和黄芪组制备脑损伤模型,对照组仅开骨窗,不致伤.黄芪组致伤后立即腹腔注射黄芪200 mg/kg,用化学定量法检测大鼠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5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脑损伤组、黄芪组大鼠在伤后0.5 h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较对照组升高[46.44±13.45)(43.15±12.43),(40.46±12 85)nkat/L,P<0.05],伤后2 h达高峰[(67.49±22.45),(64.26±19.78)nkat/L,P<0.01],伤后6 h开始下降[(63.46±24.68),(52.91±21.36)nkat/L,P<0.01],伤后24 h降至基础水平[(41.23±12.57),(40.92±12.25)nkat/L,P>0.05].黄芪组在伤后2,6 h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较损伤组明显降低(P<0.01,0.05).结论颅脑损伤后,受损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呈节段性升高,黄芪可通过抑制损伤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起到保护创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背景:黄苠作为传统的中药,具有抗自由基、增加机体免疫力、改善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保护神经系统等多种作用。其中,黄芪的神经血管保护作用与其对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的调节有关。 目的:观察脑创伤后黄芪对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变化的影响。 设计:随机配对设计。 单位:解放军兰州军区神经外科研究所。 材料:实验于2000-02/05在兰州军区神经外科研究所外伤实验室进行。取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5只、盐水对照组和黄芪组各35只,后两组叉分为创伤后1,3,6,8,12,24和48h等7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动物。 方法:正常对照组不造模.其他2组采用改进的Feeney’s方法建立颅脑创伤模型;伤后黄芪组立即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5g/kg),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0.5mL生理盐水。 主要观察指标:测定创伤后相应时间点大鼠脑组织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正常对照组打开骨窗后直接测量。 结果:经补充后75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盐水对照组伤后1h即低于对照组[(6.90&;#177;0.68)(7.94&;#177;0.65),P〈0.05],伤后24h降至最低点,伤后48h开始回升[(5.86&;#177;0.61),(6.15&;#177;0.60)]。黄芪组各时间点均高于盐水对照组(P〈0.05)。 结论:黄芪具有明显增加局部脑皮质血流速度的作用,其作用与黄芪的神经血管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4.
二次多靶点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多靶点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失败的原因及二次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8例已行立体定向多靶点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精神病患者,手术效果欠佳,分析原因,结合第一次手术靶点及目前核心症状,再次在立体定向基础上,进行杏仁核、内囊前肢、扣带回、隔核等多靶点组合,进行核团射频热凝手术治疗.应用CGI、WISC、BPRS、PNSS精神病评定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依据减分率标准,18例患者中,显著进步12例,进步5例,无变化1例.手术前后量表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无智商损害等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结论 多靶点定向毁损治疗难治性精神病失败后,再次手术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寒冷应激后,大鼠血清髓鞘碱性蛋白的变化。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2小时组和-20℃4小时组3组,后两组大鼠置于-20℃冰箱中2小时和4小时后,抽血分离血清,采用EL ISA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含量。结果髓鞘碱性蛋白-20℃4小时组较常温组明显增高(P<0.01);-20℃2小时与常温对照组相比虽有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长时间寒冷应激可引起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明显增高,提示寒冷应激可以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106.
肿瘤坏死因子在脑外伤中的作用及硫酸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镁离子是机体内重要的阳离子,研究表明,镁离子可以通过维持细胞内外离子稳态、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促进能量代谢及功能恢复等作用减轻颅脑损伤。细胞因子TNFα是一种参与脑外伤的炎性介质^[1],应用细胞因子拮抗剂可以减轻脑创伤后继发性炎症反应^[2]。为了进一步探讨硫酸镁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硫酸镁对大鼠颅脑损伤后TNFα表达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7.
黄芪在颅脑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黄芪最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味甘、性温 ,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敛疮生肌等功效。黄芪又名黄耆、绵黄芪、百本、王孙等 ,自古以来就为上等营养补品 ,有参芪同源之说。近年来 ,黄芪制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对黄芪的生药学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大鼠睡眠剥夺后相关脑区5-HT受体亚型的表达情况,探讨大鼠睡眠的5-HT机制.方法以大平台作为对照组,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对大鼠进行睡眠剥夺,根据5-HT1A和5-HT2A受体互补DNA序列合成相应的特异性引物,用PCR法观察大鼠睡眠剥夺后海马、下丘脑和中脑5-HT1A和5-HT2A受体表达.结果大鼠睡眠剥夺后海马和中脑5-HT1A受体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下丘脑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和对照组各脑区5-HT2A受体无明显变化.结论 5-HT1A与大鼠的睡眠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难治性Ⅰ型精神分裂症1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研究脑立体定向技术对难治性Ⅰ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探讨手术方法和手术机理。方法  1998年 11月至 2 0 0 3年 10月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难治性I型精神分裂症 180例 ,随访最短 6个月以上。结果应用国际标准精神病评定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依据量表减分率评定标准 ,180例患者中 ,显著进步 92例 ,进步 6 8例 ,无变化 2 0例。手术前后量表评分有明显差异 (P <0 .0 5 )。术中、术后出血 6例 ,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 脑立体定向技术微创、安全 ,是难治性精神病治疗的有效补充方法 ,手术治疗后应注意药物等手段的综合康复。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