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188Re放射治疗联合反义c-myc寡脱氧核苷酸对家兔髂总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探讨^188Re放射治疗联合反义c-myc寡脱氧核苷酸防治再狭窄的潜在作用。方法27只新西兰白兔分成9组,一侧下肢髂动脉行内膜剥脱术后,4组通过直径2.5mm液体^188Re充盈球囊导管分别给以8和15Gy剂量的血管内照射治疗,然后在其中两组中将反义c-myc ODN通过pluronic gel缓释系统和Lipofectin转染导入系统,将其作用于损伤血管的外膜,3周后对所取的血管节段进行组织切片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观察和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计算出内膜/中膜(L/M)面积之比和L/M厚度之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形态观察和L/M面积和L/M厚度之比,发现两种剂量Gy^188Re放射治疗、反义c-myc ODN治疗,以及两者结合治疗均能明显抑制内膜增生,且后者比前三者抑制更明显。结论^188Re放射治疗联合反义c-myc ODN能显著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2.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114例食管癌患者均为高发区居民 ,随访 5a以上。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常规组织病理学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检测Survivin蛋白在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胞浆表达为 6 7/ 114 (5 9% ) ;胞核表达为 5 8/ 114(5 1% ) ;胞浆胞核均表达为 2 4 / 114 (2 1% ) ;13/ 114 (11% )没有出现任何形式的Survivin表达。Survivin核表达阳性和阴性组食管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及 95 %的可信区间分别为 38(32 ,4 5 )个月和 5 7(5 1,6 4 )个月 ,Survivin核表达阳性患者生存期明显小于阴性表达者 (P <0 .0 5 ) ;Survivin胞浆表达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及 95 %的可信区间为 5 0(4 4 ,5 5 )个月 ,与Survivin阴性表达患者生存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Spe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ur vivin核阳性表达与食管癌细胞浸润深度相关 (P <0 .0 5 ) ,多因素Cox模型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分化程度”和“Survivin核表达”3种因素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最大。结论 :Survivin蛋白胞核阳性表达是食管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 ,可能作为一种独立预后指标 ;Survivin蛋白胞浆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3.
食管癌变过程中p53、BrdU、P21waf1和PCNA 蛋白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53、P21waf1、PCNA及S期细胞标记指数(BrdU)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食管活检组织179例(正常上皮31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117例,不典型增生(DYS)31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26例以及同一个体食管癌手术标本37例及相应癌旁组织中(正常上皮7例,BCH 29例,DYS 23例)p53、PCNA、BrdU和P21waf1进行检测.结果:不同个体和同一个体病理形态学相似的食管正常、各级癌前病变和癌组织中p53、P21waf1、PCNA和BrdU蛋白表达变化相似.随病变程度加重,PCNA、p53和BrdU阳性细胞数均呈上升趋势,但P21waf1呈下降趋势(P<0.05).BrdU阳性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其他指标无关;P21waf1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PCNA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不同个体和同一个体食管癌变过程中存在相似的分子变化.在食管癌变过程中p53蛋白可能起重要的促进细胞增生的作用;P21waf1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贲门癌组织中ATP7B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9例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ATP7B的表达.结果:ATP7B在贲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1%(25/49),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29%(1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5,P<0.05).贲门癌组织ATP7B表达与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结论:ATP7B在贲门癌对铂类抗肿瘤药的先天耐药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TP7B可作为贲门癌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5.
贲门癌癌旁肠上皮化生类型与贲门癌发生部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GCA)发生部位与癌旁肠上皮化生(IM)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肿瘤与齿状线的关系,将770例贲门癌分成6种类型: A型:肿瘤全部位于齿状线下方;B型:肿瘤2/3位于齿状线下方;C型:肿瘤1/2位于齿状线下方;D型:肿瘤1/3位于齿状线下方;E型:肿瘤全部位于齿状线上方;F型:齿状线完全被肿瘤侵犯,难以区分肿瘤与齿状线的关系.采用阿利新兰-雪夫试剂染色法和高铁二胺-阿利新兰染色法研究295例GCA癌旁IM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特征.分析GCA发生部位与癌旁IM关系.结果 GCA以A型和B型为主(94%),高于C型和D型(P<0.05),未检出E型和F型.GCA癌旁IM的检出率为39%(115/295),完全性结肠型所占比例39%(45/115),高于另外3型(χ2=36.765,P<0.05).A、B、C三型GCA癌旁IM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00,P>0.05).A、B型GCA癌旁IM均以完全型为主(χ2=81.203,P<0.05;χ2=34.154,P<0.05),这两种不同部位GCA癌旁IM亚型分布无差异(χ2=4.174,P>0.05).结论 河南贲门癌高发区GCA癌旁IM以完全型为主, 但与贲门癌发生部位无关,而与胃远端癌及西方Barrett 食管的IM不同.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政府投入开展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性研究。方法由政府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充分发挥产前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优势,在临界风险、高危人群中开展检测工作,降低病残儿出生。结果 (1)应用上述方法对24 542例孕妇进行产前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高风险者共354例,检出率为1.44%。包括21-三体高风险孕妇187例;18-三体高风险孕妇46例;13-三体高风险孕妇17例;性染色体异常104例。(2)328例通过羊水穿刺细胞培养,确诊结果:唐氏综合征178例,18三体综合征43例,13三体综合征10例,性染色体异常49例,均已终止妊娠。结论这种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减少个人承担费用,发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对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的检出率高,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及无创取样等优点,在二级出生缺陷防控中,具有重要政治意义和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可溶性CXC趋化因子配体16 (soluble CXCL16,sol-CXCL16)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围术期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96例成功施行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他汀治疗组,分别于PCI治疗前、PCI治疗后1d、术后2周以及术后4周测定血清sol-CXCL16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浓度.结果 所有患者PCI治疗后1d血清hs-CRP浓度和sol-CXCL16浓度均较PCI治疗前有明显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后1d常规治疗组中血清sol-CXCL16浓度升高较强化他汀治疗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强化他汀治疗组血清sol-CXCL16浓度较常规治疗组及PCI治疗后1d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强化他汀治疗组血清sol-CXCL16及hs-CRP浓度均较常规治疗组及PCI治疗后1d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他汀治疗组PCI治疗后4周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l-CXCL16浓度可能与冠状动脉炎症程度相关,并可能对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治疗后短期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口服普萘洛尔0.5~2mg.kg-1.d-1))及对照组(30例。口服维生素C0.5~2mg.kg-1.d-1),疗程均1~9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8例,无效21例,有效率30.0%(P<0.05)。治疗组心动过缓2例,食欲下降2例;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可作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09.
贲门癌组织微粒体环氧化物羟化酶基因多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贲门癌组织微粒体环氧化物羟化酶(mEH)基因多态性改变,进一步深入了解贲门癌高易感性分子基础。方法:利用PCR和PCR—SSCP方法对19例贲门腺癌和72例正常对照组织mEH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贲门腺癌和正常对照组织中,mEH的Arg/His和His/His基因型合并在一起分别占16%和15%,His等位基因对贲门癌易感性并无明显影响(0R=0.72);mEH的His/Tyr和Tyr/Tyr基因型合并在一起分别占58%和57%,Tyr等位基因并未影响个体对贲门癌的易感性(0R=0.92)。结论 mEH基因多态对贲门癌易感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0.
经食道心房调搏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食道心房调搏 (TEAP)对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6 1例行射频消融术 (RFCA)患者术前TEAP诱发或终止SVT的心电图情况。起搏方式为S1 S1 分级递增刺激和S1 S2 程序早搏刺激。个别患者加发S3或S4 刺激。记录诱发窗口、诱发频率、房室结不应期、诊断 ,并与RFCA时心内电生理检查 (EPS)相应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TEAP诱发SVT窗口、诱发频率、房室结不应期与心内EPS结果的相应指标均呈正相关 (P <0 0 1) ,其对SVT的诊断符合率达 95 1%。患者发生的SVT均能经TEAP终止。结论 :TEAP对SVT的确认 ,旁道的定位 ,旁道与双径路的鉴别都有一定的价值 ,是RFCA必要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