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对寰枢椎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寰枢椎隐匿性骨折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X线平片检查后未发现骨折而临床怀疑有骨折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通过Vitrea工作站对其进行后处理(MPR、MIP、VR及SSD),重建图像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以共同意见为准.结果 38例X线平片中未显示骨折的患者经螺旋CT重建后,28例显示有隐匿的细小骨折.结论 多层螺旋CT二维和三维重建对环枢椎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2.
视频终端(VDT)的操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渗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各行各业都在用它,确实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随着VDT的广泛使用,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眼部的影响,最易使人产生视疲劳。现将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54例中学生视疲劳的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MSCTA)对头颈部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头颈部动脉瘤患者行CT扫描、三维血管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法(SSD)、多平面重建法(MPR)及容积积分法(VR)技术重建。结果发现1例颈内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瘤破裂伴假性动脉瘤形成,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2例脑动脉瘤。结论MSCTA是目前诊断血管性病变的一种无创、快速、正确的重要手段,对头颈部血管瘤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3.0 T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渗透性参数鉴别脑胶质瘤真性进展(TP)和假性进展(PP)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脑胶质瘤术后放化疗后患者的DCE-MRI资料,并测量异常强化区渗透性参数的最大值,即转运常数(Ktrans)、细胞外血管外间隙的体积百分数(ve)、回流常数(kep)和血浆体积百分数(vp)。采用分组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脑胶质瘤TP和PP组间各参数,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阈值、敏感性、特异性和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32例患者中TP组(n=18)的Ktrans和ve的中位值分别为0.34 min-1和0.53,明显高于PP组(n=14)的0.17 min-1和0.39,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2,P<0.01;Z=2.03,P<0.05),而kep值、vp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Ktrans值鉴别诊断脑胶质瘤真性进展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1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2%和85.7%。 结论 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渗透性参数有助于鉴别脑胶质瘤真性进展和假性进展的诊断,对临床进一步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在鉴别脑脓肿与多形胶质母细胞瘤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确诊的23例脑脓肿与8例多形胶质母细胞瘤病例,在手术切除或临床治疗前接受常规MR加增强及DWI序列检查,并测算肿瘤实质中央、壁及周围水肿带和对侧镜面正常区的ADC值,将分析指标的测量和(或)计算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3例脑脓肿与8例多形胶质母细胞瘤平扫及增强MR显示信号基本相似。22例脑脓肿在DWI上呈明显的高信号(壁除外),1例高且混杂信号;8例多形胶质母细胞瘤在DWI呈明显的低信号。脑脓肿中心坏死区及壁和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分别是(0.33±0.15)×10-3、(1.14±0.06)×10-3和(1.74±0.21)×10-3mm2/s。胶质母细胞瘤中心坏死区及壁和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为(2.07±0.031)×10-3、(1.64±0.254)×10-3和(1.39±0.164)10-3mm2/s。多形胶质母细胞瘤中心ADC值明显大于脑脓肿坏死区,壁及周边水肿;两者ADC值有差异。结论:MR-ADC值测量对脑脓肿和多形胶质母细胞瘤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6.
<正>实验教学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担负着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而外科实验教学在医学院校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知道医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对象是人,而不是物。这就是外科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高血压性脑微出血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经临床确诊的高血压疾病且伴激烈头痛患者38例和无症状患者7例,先行CT检查为全部阴性,再行MR常规T1WI、T2WI序列检查,并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序列对比。结果 T1WI序列检出2例微出血,出血灶在颞、额叶皮层;T2WI序列检出1例微出血,出血灶出现额叶皮层,二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SWI序列检出6例微出血:出血灶出现在基底节区2例,出现在顶、颞、额叶皮层各1例,其中1例基底节区为小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T1WI、T2WI序列与SWI序列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WI序列在显示高血压性脑微出血方面较常规序列敏感。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对未骨化肋软骨和肋骨损伤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对22例胸部外伤患者近期(7~10天内) 250mA胸部常规剂量CT平扫检查后复查时行低剂量80mA全肋骨扫描.对两组图像噪声客观测量,并同时记录2次CT检查后自动产生辐射剂量大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低剂量扫描方法 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未骨化肋软骨和肋骨,均能明确诊断其损伤;低剂量组图像噪声稍有增加,但相比常规剂量组无明显区别(P>0.05);低剂量扫描所用辐射剂量下降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骨化肋软骨和肋骨损伤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结果 符合诊断要求,是合理的影像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及FA值对脑膜瘤术前手术路径和范围的指导和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变的评价作用。[方法]对25例(1例多发)确诊良性脑膜瘤患者行术前常规MRI、DTI检查和术后二月余行常规MRI、DTI检查,原始数据用GE-funtool软件进行后处理,获得各向异性分数(FA)图及重建弥散张量3D纤维束(DTT)图,分析术前脑膜瘤与白质纤维束关系和术后白质纤维束破坏程度和患者临床表现改变程度。结果根据3D纤维素图像对其中13例患者术前颅骨切口位置重做修订,皮质切口范围缩小处理;8例患者肿瘤切除范围进行了重新设定,并最大程度避开功能区。手术区白质纤维束术前表现为受压变形、移位、稀疏及中断,术后25例白质纤维束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其中23例1、2级患者临床基本无症状,1例3级患者肌力有不同程度下降,白质纤维束受损明显;1例4级白质纤维束受损程度严重较稀疏,伴有较大范围完全中断;白质纤维束损伤严重程度与肌力级别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手术区所测FA值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患者临床症状相关关系不确定。结论 DTI可为脑膜瘤变术前制订安全手术计划,提高病变的切除率,术中更好保护正常脑组织,减少患者术后运动功能障碍;DTI和DTT对观察脑组织的损害程度、预测术后恢复程度和对指导临床康复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测量对肺癌放射治疗初期疗效的评价。方法对43例(鳞癌22例,腺癌16例,小细胞癌5例)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肺癌的患者行直线加速器治疗,分别于放射治疗前1~3天、放疗结束后1周、2周、6周接受常规MRI扫描(T1WI、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比较病灶放疗前后的ADC值及肿瘤体积、大小、变化。结果放疗前后22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12例腺癌中心实质ADC平均值均逐渐呈升高趋势,放疗前、后第6周肺癌ADC值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4例腺癌1周、2周升高较明显,6周后ADC值升高不明显。肺癌病灶体积大小在放疗6周后有5例鳞癌轻微缩小,其余38例大小无明显变化;比较5例鳞癌放疗前、后第6周肺癌病灶体积变化较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放疗初期不同时间ADC值的变化早于其形态学体积的改变,ADC值测量可作为判断肺癌放疗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