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2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31.
<正>颅内血肿,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危急表现,死亡率高。传统的治疗方式基本是药物治疗,近年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改进与成熟,作为一种倍受争议的治疗方法一穿刺引流由于技术的改进[1],重新显示出了良好的前景。我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颅内血肿,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0.1-2001.11在我院就诊的颅内血  相似文献   
232.
MT和HDA方案治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MT方案(米托蒽醌联合替尼泊甙)和HDA方案(三尖杉酯碱、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将25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MT组12例、HDA组13例,分别使用以上2种方案进行化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MT组、HDA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2%、69%,有效率分别为92%、7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出现较严重的骨髓抑制,但HDA组早于MT组发生,3例HDA方案治疗无效患者经MT方案治疗,2例达完全缓解。结论:MT方案、HDA方案治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HDA方案治疗无效时可试用MT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233.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DLBCL患者治疗前、接受2个疗程标准RCHOP或CHOP方案诱导缓解治疗后、CHOP诱导治疗未达完全缓解再接受2个疗程RCHOP治疗后达完全缓解者的外周血中IL-17水平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DLBCL初治前(50例)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和IL-17水平较正常对照组(25例)明显升高(均P<0.05),经RCHOP方案治疗达到完全缓解组(11例)Th17细胞比例、IL-17水平较初治前和较CHOP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组明显下调(均P<0.05);CHOP治疗后完全缓解组(14例)Th17细胞比例、IL-17水平,与初治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其中8例未达完全缓解者,再接受2个疗程RCHOP达完全缓解,其Th17细胞比例、IL-17水平明显下调(均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有下调DLBCL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IL-17水平的作用,且与疗效有关系.  相似文献   
234.
糖尿病是由机体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减少 ,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引起糖、脂肪及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 ,而致血糖和尿糖升高的慢性疾病。近几年来 ,笔者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 ,服用盐酸小檗碱片后血糖、尿糖明显下降。为证实该药的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笔者经临床长期观察 ,并参阅有关资料 ,撰成此文 ,供同道参考。典型病例王某 ,男性 ,6 0岁。患糖尿病 ,多方治疗效果不佳 ,后改用盐酸小檗碱片 ,0 .5 g,饭前空腹服 ,每日3次 ,坚持服药至今 ,未再服降糖类药 ,经多次检查血糖都在正常范围。刘某 ,女性 ,49岁。因…  相似文献   
235.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转化成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可能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陶志强  惠国桢  朱志刚  胡茂通  丁胜鸿 《江苏医药》2006,32(6):534-536,i0002
目的 探讨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TSE)转化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H)的机制。方法 CT或MRI随访TSE患者,并对部分积液和血肿的包膜作组织学检查以明确各期膜中细胞的类型。结果 TSE总数96个,转化为CSH44个,其中无症状31个。外膜显微解剖:TSE为幼稚成纤维细胞,少或无炎症细胞浸润。血肿初期: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形成及局灶出血;中期:仍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可见浆细胞,血管增多,红细胞呈弥漫性逸出;后期:多种炎症细胞并存尤是嗜酸性粒细胞出现。结论 CSH是部分TSE转归中的一个阶段,有症状只是少数病例。蛛网膜破口和TSE是局部炎性修复反应的始因,新生膜出血是修复蛛网膜的一种病理反应。  相似文献   
236.
目的 观察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DRd)方案巩固治疗序贯达雷妥尤单抗和来那度胺两药维持治疗1例高龄高危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血液肿瘤科2019年3月收治的1例高龄高危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最新文献。结果 患者应用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方案诱导治疗13疗程后只达到部分缓解的疗效,未能进一步缓解,且不良反应多且严重,后改为DRd方案巩固治疗2疗程后,达到完全缓解,继续使用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来那度胺两药维持治疗,不良反应少,至随访结束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为35个月。结论 含达雷妥尤单抗方案巩固和维持治疗可能会改善高龄高危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时间,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