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体T淋巴细胞膜表面具有绵羊红细胞爱体,能与绵羊红细胞粘附形成玫瑰花结,称为E—玫瑰花试验。测定人体周围血E—玫瑰花形成的百分率,可作为判断机体细胞免疫能力的参考。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曾对试验方法进行各种改进,但终因试验条件较为严格,影响因素较多,不易在基层推广。为了能在基层短时期内进行较多人数(尤其是儿童)的E—玫瑰花试验,我们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几种新近研究的病毒疫苗以及目前常用的免疫方案。新的病毒疫苗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及疫苗:呼吸道合胞  相似文献   
13.
体内细胞受到物理(射线等)、化学(致癌剂)及生物因子(病毒、霉菌毒素等)的作用,影响细胞核内 DNA 上基因突变,导致整个细胞生物性质发生变化:失去正常细胞所具有的接触抑制,体外培养多层增殖,细胞膜通透性增高,对外源凝集素的凝集力较相应正常细胞强等。体外用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方法测得正常细胞所不具有的新抗原。人类肿瘤细胞是否也与动物肿瘤一样,具有特异性抗原,到目前尚未完全确定。然而,伯基氏淋巴瘤、  相似文献   
14.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既可以表现为抗凋亡作用,以利于病毒在感染细胞内复制;也可以表现为促凋亡作用,此可能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防御反应,亦可能是病毒感染导致宿主组织细胞严重损伤的重要机制.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关系及凋亡的可能机制,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发生、发展及转归机制,为RSV感染的防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1967年Friedman证明干扰素(IFN)结合至细胞表面是建立抗病毒状态的前提。1979年以来,由于引进高效液相层析、反向高效液相层析、亲和层析等纯化蛋白质的新技术,得到了足够量均一的IFN制品,因此能够进行IFN的放射受体研究,获取该受体的直接证据。本文就IFN受体的结合、纯化及理化特性等作一简介。放射标记IFN与细胞的结合激素受体与其配体一般均有很高亲和力(表观解离常数10~(-9)M左右),每个细胞的结合位点数很少,配体和受体的结合常为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986年浙江省不同地理位置流行的轮状病毒基因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除缙云县外其余地区均以L型为主,且不同地区的L型无明显差异,表明本省流行的轮状病毒基因型相对稳定.实验还发现2份混合感染标本有可能存在基因重组.  相似文献   
17.
Langerhans细胞(LC)主要分布于哺乳动物皮肤的表皮中,占表皮细胞的4~5%,也有少量分布于真皮、淋巴结、胸腺等处。在HE染色切片上呈现为亮细胞,与表皮中其他亮细胞难以严格区别。用氯化金、ATP酶等特殊染色,可显现出树突状细胞的形象。电镜下LC的特征是有缺痕很深的胞核和有棒状的或网球拍状的细胞器,称为Birbeck颗粒。LC与单核巨噬细胞有许多相似之处:可来源于骨髓,有一定的移行能力和吞噬能力,是表皮细胞中唯一具有FC-IgG受体、C_3受体和Ia抗原的细胞,因此,在免疫学领域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近几年来,对LC的免疫学功能已作了不少的研究。一、体外递呈抗原(antigen presentation)和同种异基因刺激(allogenic Stimulation)作用已知被抗原致敏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时能引起增殖反应,这种反应必须依赖巨噬细胞的存在,并且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检测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粘膜细胞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原的方法。方法:以生物素标记兔抗RSV抗体,鼻咽部粘膜细胞涂片与该抗体作用后加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反应,二氨基联苯胺显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结果:RSV抗原总阳性率为41.6%,临床典型和可疑病例抗原检出率分别为47.9%和44.9%,临床不典型者阳性率12.5%(X2=7.9,P<0.05)。阳性标本中细胞着成棕色,易与阴性标本相区别。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具有一定敏感性和特异性,适合于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白细胞介素-2(IL2)主要由辅助T细胞分泌产生,除具有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维持T细胞体外长期培养的功能外,尚能增强Tc、Ts、NK和K细胞的活性,诱导γ-干扰素和B细胞生长因子(BCGF)的生成,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因此IL2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增强因子,开始用于免疫缺损和肿瘤的实验治疗.为了更深入地了解IL2,本文拟对国外近年开展的有关IL2的基因结构、IL2的分子结构以及IL2对B细胞的作用等工作,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