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Notch信号通路的两种受体Notch1和Notch2与慢性丙型肝炎的关系。方法 采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新鲜空腹抗凝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RNA,反转录为c DNA,应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Notch 1、Notch 2。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Notch 1、Notch 2测定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tch受体在慢性丙型肝炎中明显升高,且转氨酶越高,Notch受体检测水平越高,Notch受体与慢性丙型肝炎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2.
孙蕊  刘倩芬  李凡  张晓倩  曾瑞红 《临床荟萃》2012,27(12):1101-1104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病原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RSV感染婴幼儿后,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据统计,在感染RSV的住院患儿中38%可能在7岁内发展为哮喘,给患儿家庭带  相似文献   
33.
炎性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研究炎性因子C -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在动脉粥样硬化 (A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维生素D3 加高脂饲料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动态观察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与实验前比较大鼠血清中CRP水平呈进行性升高 ,在实验 8天、 16天和 2 4天之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2 )第 8天血清IL - 6水平与实验前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16天、 2 4天时的IL - 6水平与实验前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第 2 4天时大鼠IL - 6水平是实验前的 2 6倍。 (3)血浆ox-LDL的含量在第 16天与实验前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4)CRP与IL - 6之间有非常显著性相关 ,(r=0 994 ,P <0 0 0 1) ;IL - 6与ox-LDL之间有显著性相关 (r=0 912 ,P <0 0 5 )。结论 CRP、IL - 6和ox -LDL水平的升高贯穿于AS发生发展的始终 ,3者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而且与AS的形态学变化相一致。提示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于判断AS的病变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的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重组蛋白DsbA-G1F/M2的制备方法,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PCR扩增G1和F/M2基因片段,经酶切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Dsb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DsbA-G1F/M2,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IPTG诱导表达,采用Ni+螯合亲和色谱法纯化尿素变性的包涵体溶液,梯度透析复性,Western-blot鉴定重组蛋白的RSV特异性,免疫BALB/c小鼠,用ELISA测定抗体滴度,MTT法测定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CTL)。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在E.coli中表达了RSV特异性的重组蛋白,经变性、纯化并复性后获得了高纯度的DsbA-G1F/M2(>90%);该蛋白诱导了高滴度的RSV特异性抗体和CTL活性。结论建立了重组蛋白DsbA-G1F/M2的制备方法,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开发RSV重组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重组蛋白DsbA-G1F/M2的制备方法,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 PCR扩增G1和F/M2基因片段,经酶切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Dsb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DsbA-G1F/M2,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IPTG诱导表达,采用Ni+螯合亲和色谱法纯化尿素变性的包涵体溶液,梯度透析复性,Western-blot鉴定重组蛋白的RSV特异性,免疫BALA/c小鼠,用ELISA测定抗体滴度,MTT法测定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CTL).结果 构建的重组质粒在E.coli中表达了RSV特异性的重组蛋白,经变性、纯化并复性后获得了高纯度的DsbA-G1F/M2(>90%);该蛋白诱导了高滴度的RSV特异性抗体和CTL活性.结论 建立了重组蛋白DsbA-G1F/M2的制备方法,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开发RSV重组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CTL表位F/M2与G蛋白抗原活性片段G1融合表达后,对G1诱导的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将重组表达质粒pET-DsbA-G1和pET-DsbA-G1F/M2分别转化E.coli BL21(DE3),诱导表达融合蛋白DsbA-G1和DsbA-G1F/M2,亲和层析纯化。取上述蛋白,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定期采集血清和脾细胞,用MTT法测定CTL杀伤活性,ELISA测定IgG及其亚类IgG1和IgG2a抗体滴度,空斑抑制实验检测血清中和抗体。结果:经表达和纯化获得了纯度达90%以上的融合蛋白;DsbA-G1F/M2诱导了显著的RSV特异性CTL杀伤活性,而无CTL表位的DsbA-G1则不能诱导产生CTL反应;DsbA-G1F/M2和DsbA-G1均刺激产生了强烈的IgG抗体应答,但DsbA-G1所产生的IgG亚类仅为IgG1,而DsbA-G1F/M2同时诱导了高滴度的IgG1和IgG2a,显著下调了IgG1与IgG2a的比例;二者均诱导了高滴度的中和抗体,但与DsbA-G1相比,DsbA-G1F/M2所诱导的中和抗体滴度有所减弱。结论:CTL表位F/M2与G蛋白片段G1的融合表达产物DsbA-G1F/M2,能够同时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CTL的激活下调了IgG1与IgG2a的比例,使得免疫应答更平衡,有利于改善该候选疫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7.
野菊花提取物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野菊花提取物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效果方法采用MTT和空斑减数实验法,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测定野菊花提取物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作用,并就野菊花提取物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抑制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药物的半数有效剂量(EC50)为(60.9±2.41)μg·ml-1,MTT法测定其半数中毒浓度(CC50)为(2.03±0.08)mg·ml-1,选择指数(SI)>33,有意义,在不同时间给药,对病毒的抑制实验中发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HEp-2细胞后2、4、6、8h给野菊花提取物均有抑制作用(P<0.01),穿入和吸附抑制实验表明其对病毒穿入过程和吸附过程同样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野菊花提取物对RSV病毒有直接的杀伤作用结论野菊花提取物在体外实验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