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25篇
  免费   1302篇
  国内免费   926篇
医药卫生   21053篇
  2024年   193篇
  2023年   664篇
  2022年   562篇
  2021年   508篇
  2020年   671篇
  2019年   671篇
  2018年   642篇
  2017年   412篇
  2016年   463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1070篇
  2013年   866篇
  2012年   1042篇
  2011年   1041篇
  2010年   1004篇
  2009年   999篇
  2008年   963篇
  2007年   862篇
  2006年   865篇
  2005年   724篇
  2004年   667篇
  2003年   662篇
  2002年   576篇
  2001年   555篇
  2000年   491篇
  1999年   412篇
  1998年   327篇
  1997年   349篇
  1996年   359篇
  1995年   376篇
  1994年   262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70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0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激励机制已被广泛运用于高校的学生教育和学生管理方面。事实证明,激励机制如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实际需要和切身利益,设置的好,运用的巧,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2.
病史摘要印××,男,36岁,农民,住院号50069。因无症状性便血半个月,加重8天,于1987年9月24日入院。患者于半月前无诱因、无自觉症状出现间歇性便血。初为暗红色,继之鲜红,无臭味,无粘液脓性物。大便每日1次,软而成形。血液大多包裹于粪便之外,时有少量混入粪内。排便前后及排便中均无腹痛等不适。近8天来,血便频作,每日数次至10数次,几乎每次排便均有血液,有时仅有全血而无粪质排出,夹有血块。便血量亦逐渐增多,自数毫升增至数百毫升。出现头昏、心悸、乏力、进行性贫血。但食欲、尿量正常。病程中无发热、无腹痛、腹胀、吐  相似文献   
33.
本文报告我院经 X 线、手术、病理证实位于脾脏上的腹腔妊娠并形成石胎一例。病例报告住院号86—2872,患者,女,48岁,已婚,因食欲不振伴全身乏力四个月入院。  相似文献   
34.
我院自1988年6月~2000年12月间,采用第一跖骨阶梯式截骨治疗拇外翻36例,该术式可使第一、二跖骨夹角(Inter metatarsal angle,IMA)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缓解其肌腱和韧带张力.  相似文献   
35.
探讨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疗效的途径和方法。本组105例中死亡17例,治愈88例(83.8%),主要死亡原因为MOF和胰腺坏死感染。控制全身炎症反应,积极预防继发感染,术后腹腔持续灌洗,保持引流通畅,维持各脏器功能和恢复胃肠道功能,是进一步提高SAP疗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6.
由天津医科大学、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美国GE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多层螺旋CT研讨会”于近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位医学影像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我国影像学专家祈吉、郎志瑾等以及法国的Sablayrolles等外国专家在研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运用DSA设备作吞咽功能检查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用DSA设备对正常组24例,咽异感症患者32例,做上至颅底、下达第七颈椎平面的正侧位动态采集,了解吞咽状况,并行咽传输时间测定,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正常对照组咽传输时间为1.441±0.302s,咽异感症患者咽传输时间为1.367±0.409s,两组结果相比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但后者较易发生咽部钡剂滞留等改变。结论:DSA机由于采集速度快,不但在心血管检查及介入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在非血管性脏器的动力学检查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由于能完整记录钡剂通过咽部的全过程,故此方法是吞咽功能检查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清热燥湿、消肿止痛类中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方法:采用CO2激光配合中药(苦参、黄柏、薄荷、五倍子、白及、红花、明矾、孩儿茶等)薰洗治疗本病35例。结果:愈合时间14~22d,平均18d。全部病例均1次治愈,6个月内未复发。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可防止伤口感染,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9.
目的: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辛芩片中有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对辛芩片中细辛、白芷、黄芪、黄芩、苍耳子五种药材进行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辛芩片中黄芩苷、马兜铃酸A的的含量.结果 :五种药材的薄层鉴别均呈阳性;HPLC测定出黄芩苷的含量每片不低于14.0mg,马兜铃酸A的的含量每片不大于0.015mg.结论 :两种方法都可用于辛芩片中有关物质的检测,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早期胃癌不同扩大手术的实际意义,以选择合理的胃切除和淋巴结清除范围。方法以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施行规范D2及扩大手术的217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施行不同扩大手术的原因、淋巴结清除的必要性及第Ⅱ站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术6例,No.5、6淋巴结均未见转移;联合脾、脾动脉切除2例,No.10、11p、11d淋巴结均未见转移;胃下部癌联合横结肠系膜切除3例,No.15淋巴结未见转移。以上病例术中多数误认为进展期胃癌而扩大了胃切除或淋巴结清除范围,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较多。胃下部癌清除的第Ⅱ站淋巴结中No.11p、12a、14v均未见转移;黏膜下癌(sm癌)中,No.7、8a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黏膜内癌(m癌)(P〈0.05);淋巴管癌栓阳性者No.7淋巴结转移较阴性者明显增多(P〈0.001),No.1、13淋巴结转移仅出现在淋巴结转移高危病例(sm、癌灶大于3.0cm、凹陷型,淋巴管癌栓阳性)。结论早期胃癌不需施行淋巴结扩大清除术和联合脏器切除。早期胃上部癌不需施行全胃切除术。早期胃下部癌中No.11p、12a、14v淋巴结不需清除.但对胃下部癌淋巴结转移高危病例,应行标准D2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