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21.
戴璐  许勤  高健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1):3726-3729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的压疮相关危险因素,为压疮的防治等提供借鉴。方法以Braden量表为评分标准,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评价201例骨科患者压疮危险情况,以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不同入院诊断、意识水平、手术状态及是否糖尿病、石膏固定患者Braden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营养状况、牵引情况、手术情况及是否吸烟、偏瘫、截瘫、人血白蛋白、大便失禁、小便失禁、外固定支架、穿防旋鞋患者Braden等级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1.82,13.32,39.53,8.08,6.97,14.25,31.82,23.26,5.83,15.46,27.76,9.4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Braden分级进行判别的总正确率为86.1%(x2=133.31,P〈0.01);BP神经网络的总正确率为90%(X2=155.67,P〈0.01)。结论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与BP神经网络,年龄、偏瘫、外固定支架及骨牵引与Braden分级的对数优势呈线性关系,其余自变量则偏向于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常见的不良事件及有效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1~6月医院神经外科的6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月医院神经外科的60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措施。分析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管道滑脱与跌倒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护理中,烫伤、给药错误、压疮、跌倒及管道滑脱等是比较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对此,需加大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力度,以有效减少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提高预后效果,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23.
戴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5):1137-1138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要点。方法:分析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过程。结果:所有患者经抗凝、溶栓等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未发生致死性肺栓塞。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良好的护理措施可避免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戴璐  邹莉  樊清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394-3394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急性脊髓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及护理过程。结果:10例患者经临床积极治疗后出血停止,1例高位颈髓损伤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期间死于呼吸功能衰竭。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并不罕见,早期发现,尽早予以恰当处理,可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miR-140-3p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体外心肌细胞H/R模型,使用miR-140-3p mimics、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过表达质粒转染H9c2细胞。噻唑蓝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iR-140-3p、CXCR4、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的激活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0-3p与CXCR4的靶向关系。相应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和炎症因子、活性氧(ROS)的水平。[结果]体外H/R可抑制miR-140-3p的表达,上调CXCR4表达和JAK2/STAT3通路的磷酸化,诱导H9c2细胞凋亡而抑制H9c2细胞增殖,促进炎症因子和ROS的释放并上调LDH的活性。miR-140-3p可以通过靶向CXCR4 3′UTR抑制CXCR4表达,从而抑制JAK2/STAT3通路的磷酸化激活,抑制炎症因子和ROS的释放,下调LDH的活性,促进H9c2细胞增殖而抑制其凋亡。[结论]miR-140-3p可能通过靶向抑制CXCR4而抑制JAK2/STAT3通路,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6.
微生物是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来源之一。真菌是微生物的重要类群之一,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大型真菌是一类药用资源极为丰富的真菌,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许多大型真菌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过敏、抗炎、抗氧化等活性。有毒大型真菌也称毒蕈,除了对人和其他动物有种种毒害作用外,在更多的方面还有很多益处。文章介绍了毒蕈在抗癌及其他药用价值、生物防治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毒蕈研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中能量代谢特点,为临床营养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6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为研究对象,在基线(第0周)、抗病毒治疗4周、12周、24周、36周、治疗结束(48周或72周)、治疗结束后12周、24周等8个时间点上进行能量代谢指标测定,包括静息能量消耗(REE)、预测REE(pREE)。并根据代谢车结果进行实时的饮食摄入指导。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基线(0周)REE为(1 498.00±448.35) kcal/day,抗病毒治疗12周、24周REE升高,分别为(1 638.00±403.49) kcal/d,(1658.91±529.42) kcal/day,呈高代谢状态,但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0.105)。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前基线(0周)REE/pREE(%)为(102.83±30.05)%,呈正常代谢状态,抗病毒治疗后12周、24周REE/pREE(%)升高,分别为(114.48±32.88)%,(114.97±32.12)%,呈高代谢状态,但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0.060)。血清总胆固醇及前白蛋白在抗病毒治疗后24周明显减低。结论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可以增加慢性丙型肝炎病人静息能量消耗,以治疗12~24周时最为显著,此阶段需尤其重视营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8.
戴璐 《山西中医》2022,(2):30-33
目的:观察千金苇茎汤合桔梗汤联合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对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千金苇茎汤合桔梗汤并联合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BAL).治疗2周后比较两纽临床疗效.结果...  相似文献   
29.
戴璐  许勤  高健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112-113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的压疮相关危险因素,为压疮的预防提供借鉴。方法:以Br aden量表为评分标准,分别采用Logi s t i c回归分析,评价骨科患者压疮危险情况。结果:骨科患者的Braden分级与年龄、吸烟、胖瘦情况、偏瘫、截瘫、血清白蛋白、大便失禁、小便失禁、外固定支架、牵引情况、手术等级及防旋鞋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 st i c回归分析显示对Braden分级进行判别的总正确率为89.55%(χ2=133.31,P<0.01),结合Logi s t i c回归分析,年老、偏瘫、小便失禁、外固定支架及骨牵引与Braden分级的对数优势呈线性关系。结论:年老、偏瘫、小便失禁、使用外固定支架及骨牵引是骨科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0.
杨渊  邹悦  李鹏  罗磊  戴璐  钟才高 《卫生研究》2012,41(4):546-550
目的探讨Cr(Ⅵ)对细胞内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VDAC1)mRNA表达和三磷酸腺苷(ATP)水平的干涉效应及其之间的联系。方法实验共分成6个处理组,分别用0、2、4、8、16和32μmol/L Cr(Ⅵ)染毒处理12、24和36 h,然后用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荧光素生物发光法分别检测细胞内VDAC1mRNA和能量ATP水平。结果 (1)细胞内VDAC1 mRNA表达在12h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在24h表达水平有所增加,染毒36h后,各剂量组均明显增加,平均增加至对照组的2.65倍;(2)细胞内ATP含量在12h增高,高剂量组(2μmol/L)尤为明显,在24h后细胞内ATP水平明显下降,染毒36h后,低剂量(2μmol/L和4μmol/L)组ATP含量又回升至对照水平,在高浓度(8、16和32μmol/L)组,ATP仍处较低水平;(3)相关分析显示,细胞内VDAC1 mRNA表达与ATP水平之间呈中度负相关(r=0.604,P<0.05)。结论 Cr(Ⅵ)对细胞内ATP水平的干涉效应与VDAC1 mRNA表达异常有关,VDAC1 mRNA表达增加是Cr(Ⅵ)诱导细胞内能量ATP水平降低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