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1.
正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科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12例距骨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2~58岁。骨折Hawkins分型:Ⅱ型10例,Ⅲ型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4 h~9 d。1.2治疗方法腰麻或全身麻醉下手术。行双切口,于内踝上弧向距舟关节(胫前肌腱与胫后肌腱间隙)逐层切开,  相似文献   
22.
我科收治三名慢性砷中毒患者,在院外被长期误诊,现报道如下: 例1,周××,男,42岁,住院号1230,因双上肢疼痛,麻木,肌肉萎缩三年入院。 患者自1981年开始逐渐出现双上肢疼痛、发麻、诸关节肿痛,今年以来加重,两上肢肌肉萎缩、无力,生活不能自理。查体:右肘、腕,左腕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左上肢不能伸直,肌力Ⅳ度,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使用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接种后不同人群的免疫效果。方法 1991年3月至1995年7月,对兰空部队儿童、炊管人员、新兵及军官共476人进行乙肝血源疫苗接种,而后连续进行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观察。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结果 反应率为0.4%,HBsAg阳性率为3.2%,4种人群检出率差异显著。检测461例抗-HBs,3针免疫后平均阳性率为90.5%,儿童、炊管人员、新兵和军官阳性率依次为92.4%,89.8%,90.5%和89.3%,不同人群间无显著性差异。免疫后1、2、7、12个月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1.4%,52.1%,88.9%和9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跟踪观察儿童与炊管人员4年后抗-HBs阳性率,分别为73.6%与69.4%,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接种此种乙肝疫苗反应率低,反应程度轻微,免疫效果稳定。但4年后效果下降,故有必要在4~5年后加强免疫1次,以延长免疫年限。  相似文献   
24.
活血化瘀法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血化瘀法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45例上海市长风街道医院(200062)吴治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200062)张金福,曹盛福,方珏珍,姜玉祥关键词:活血化瘀法,骨筋膜室综合征小腿骨筋膜综合征是下肢急性创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处理不当,常引起肢体残疾。多...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系统挖掘、总结章氏伤科正骨学术经验,丰富章氏伤科学术思想,传承中医骨伤特色。[方法] 通过走访章氏伤科后人及传承人,收集整理章氏伤科现存手稿、验案等文献,查阅相关古代骨伤医籍,结合章氏后人访谈记录,全面真实地反映章氏伤科正骨经验与特色。[结果] 浙派中医章氏伤科谨守“和合”学术思想,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整体辨证、手法整复、杉皮固定、内外兼治、功能锻炼”正骨理论及实践经验。其正骨手法强调法正术柔,可概括为“四字”“十法”“三要素”;用药详辨证,重气血,注重陈伤防治,突出“破血、和血、养血”三期用药原则;功法遵循“筋骨互用并重,动静互补平衡”原则,提出骨折三期筋骨动静辨证理念,并创立“十二经筋拉伸功法”。[结论] 明晰章氏伤科正骨经验与特色,对充实浙江中医骨伤流派学术内涵,推动浙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6.
胫骨远端截骨延长治疗儿童胫骨骨缺损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6岁.4岁余时不慎摔伤致左小腿上段肿痛,伤后出现感染,经治疗后好转.伤后4个月发生左胫骨近段感染并病理性骨折,在当地医院住院行抗感染治疗;8个月行病灶清除术;12个月行胫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取右侧髂骨植骨术,术后左膝内翻畸形日渐加重;20个月余(2009年8月17日)入本院治疗.  相似文献   
27.
胫腓骨中下段严重粉碎骨折临床多见,可为高爆损伤,也可为低爆损伤,由于胫前软组织覆盖少,是骨不愈合和内固定术后感染的高发部位,笔者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胫腓骨中下段严重粉碎性骨折67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
本文用ELISA方法,检测了30例晚期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培养液中的IFN-γ和IL-10水平,并以38名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表明,肺癌患者的IFN-γ水平(229.3±68.6 ng/L) 明显地低于正常人(444.5±113.8 ng/L),P<0.01 ,而IL-10水平(261.7±36.0 ng/L)则明显地高于正常人(171.7±41.3 ng/L),P<0.01.同时,肺癌患者的IFN-γ和IL-10水平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γ为-0.582,P<0.01 ).结论:肺癌患者细胞因子IFN-γ,IL-10的变化,可间接反映肺癌患者Th细胞的异常漂移,可能是肺癌患者体内免疫调节紊乱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9.
肘髌骨是一种肘部发育异常而形成的子骨,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并易引起肘部伤后误诊.我科在门诊见到1例,兹报导如下.病例简介苗××,男性,15岁,江苏盐城籍,学生.门诊号:(叁)590.1964年3月7日初诊.  相似文献   
30.
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内外近期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及结论:药物治疗作为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需要临床医师、药师在应用时充分了解各种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应用,以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