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1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临床资料 :先证者 ,男性 ,39岁。因四肢无力伴进行性消瘦 10年入院。患者 10年前渐起四肢无力 ,伴全身消瘦 ,缓慢加重。后出现双手僵硬不灵活、握拳后不能马上放松 ,用冷水洗手后加重。近 2年来出现性欲下降、头发稀疏和视物模糊。查体 :意识清楚 ,构音障碍。头发稀疏 ,双侧颧弓明显突出 ,头部稍前倾 ,心肺未发现异常。神经系统检查 :双侧咽反射迟钝。四肢肌张力低 ,腱反射消失 ,四肢肌力Ⅳ级。跨阈步态。双侧病理征 (- )。头面部、颈部、胸背部及四肢远、近端均有明显肌肉萎缩 ,无压痛及肌肉跳动。上臂肌肉叩诊可见肌球形成。裂隙灯检查 :…  相似文献   
72.
背景:研究提示,烟碱对帕金森病小鼠具有神经保护效应,临床试验也观察到,帕金森病患者在吸烟过程中其震颤、僵直、运动减少等症状减轻,但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了。 目的:观察烟碱对大鼠脑纹状体多巴胺D1,D2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分析烟碱对帕金森病神经保护效应的作用机制。 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试验。 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材料:选用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24只,10周龄,体质量180~200g。主要试剂及仪器:烟碱(美国Sigma公司)、反转录试剂盒(美国MBI公司)、聚合酶链反应热循环仪(美国Beckman)、全自动紫外分光光度计(美国Beckman Du-70)、图像分析处理系统(美国Stratagene Eagle Eye Ⅱ型)。 方法:实验于2001-07/2002—07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①按随机抽签法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烟碱组.每组12只。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烟碱溶液4mg/(kg&;#183;d),2次/d.共14d。注射药物后0.5h观察大鼠行为活动,包括定型活动、走动活动、攀爬行为、旋转行为、理毛行为、张口行为、呕吐行为等,观察时间为0.5h。②于末次注射药物后0.5h处死动物,快速分离纹状体,提取总RNA.采用美国MBI反转录试剂盒反转录cDNA,在特定条件下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将电泳凝胶在Eagle EyeⅡ图像处理系统上分析计算出多巴胺D-.Dz受体及内对照p-actin吸光度(A值),检测大鼠脑纹状体多巴胺D-,Dz受体mRNA的表达。③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主要观察指标:①大鼠行为学改变。②大鼠脑纹状体多巴胺D1.D2受体mRNA的表达。 结果:大鼠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烟碱组大鼠于用药第3天.出现走动增多.易激惹,定型活动明显,并于第7~14天达到高峰;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②大鼠脑纹状体所有标本总RNAA250/350均〉1.8,经12g/L琼脂糖浆电泳显示无明显降解;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设定的引物,得到多巴胺D1,D2受体及actin的扩增产物分别为350bp,399bp,218bp,与预计值一致。③在大鼠纹状体内.烟碱组多巴胺D.受体mRNA表达比对照组上升23%(分别为98.63&;#177;1.13,65.29&;#177;1.45,P〈0.01).两组多巴胺D2受体mRNA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烟碱可能通过上调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受体mRNA的表达而诱导大鼠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早发性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76例早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15例有家族史,11例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recessiveParkinson'sdisease,ARPD),4例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dominartParkinson'sdisease,ADPD);症状轻,病程长,症状常左右不对称,腱反射活跃和症状波动较常见,头部CT或MRI检查一般正常,对多巴制剂反应良好,但其所诱发的副作用出现早。与散发性患者相比,ARPD患者发病年龄更早(26.9±9.43)岁,病程更长(8.72±5.09)年;而病情较轻,症状波动和腱反射活跃更多见,多巴制剂副作用更常见。结论:早发性帕金森病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实体。ARPD与散发性早发性PD临床特征不同,提示两者可能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4.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胸腔闭式引流系统用于气胸的治疗。方法 42例气胸患者,均采用该套改良的闭式引流装置,经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置入胸腔行引流术。结果 本组病例留管时间为4.8±3.5天。治愈39例,有效3例。结论 该套改良的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具备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穿刺局部炎症反应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5.
近年来,随着家族性帕金森病(PD)致病基因的相继发现,遗传因素在PD发病中的作用备受关注。按遗传方式不同,家族性PD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PD(ADPD)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PD(ARPD)。我们于2004年3月至2005年1月对5个ADPD家系16例患者中5例先证者应用DNA测序行α-synuclein基因突变检测,旨在了解我国ADPDα-synuclein基因突变情况。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血清生化指标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VP患者62例(VP组)和帕金森病(PD)患者57例(PD组),另选择同期就诊的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收集3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生化指标。采用ROC曲线判别各项指标对VP的辅助诊断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3组年龄、性别、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糖化血红蛋白、TC、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VP组年龄、男性、Hcy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VP组和PD组叶酸、TC、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Hcy升高是VP危险因素,HDL-C升高是VP保护因素(P<0.05,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VP患者叶酸与糖化血红蛋白、TC、LDL-C水平呈正相关(r=0.997,r=0.992,r=0.993,P<0.01),糖化血红蛋白与TC、LDL-C水平呈正相关(r=0.997,r=0.998,P<0.01)。Hcy与叶酸、糖化血红蛋白、尿酸水平呈负相关(P<0.05)。Hcy判别VP的AUC为0.902(95%CI:0.832~0.982,P=0.000),叶酸+HDL-C+LDL-C+TC的AUC为0.828(95%CI:0.739~0.917,P=0.000)。结论 Hcy、叶酸联合血脂水平可能是VP的潜在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临床特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VP患者60例为VP组及帕金森病(PD)患者60例为PD组,比较2组临床特征及生活质量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VP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 VP组高脂血症(31.7%vs 15.0%)、吸烟(46.7%vs 23.3%)、饮酒(26.7%vs 11.7%)、跌倒比例(58.3%vs 23.3%)明显高于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VP组国际运动障碍病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MDS-UPDRS-Ⅲ)评分、Hoeh-Yahr分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39项PD问卷(PDQ-39)评分明显高于PD组(P<0.05,P<0.01),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明显低于PD组(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AMD评分、MDS-UPDRS-Ⅲ评分、MMSE评分、跌倒是影响VP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P<0.05,...  相似文献   
78.
Friedreich共济失调的临床特征及GGA三核苷酸重复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弗里赖希共济失调(FRDA)的临床特征和X25基因(GAA)n重复序列突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对2个临床诊断为(FRDA)的2例患者及4例家系成员进行X25基因(GAA)n重复序列和FRDA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及4例家系成员均证实PCR产物大小为500 bp,均为纯合子,其等位基因片断中(GAA)n重复序列拷贝数为13个,排除了X25基因(GAA)n突变.2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躯干共济失调,并首次报道伴随癫痢发作.结论FRDA具有一定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遗传学分析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9.
帕金森病PINK1基因R492X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筛查中国帕金森病患者是否存在PINK1基因R492X无义突变.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测序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等技术对1个帕金森病家系及120例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进行PINK1基因R492X的突变分析.结果 在一个家系中检测出PINK1基因R492X无义突变:患者为突变纯合子,患者父母为杂合子;120例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中未发现R492X突变.结论 PINK1基因R492X无义突变不大可能是中国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rs2297518、rs8081248位点多态性与脑动脉粥样硬化(CAA)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的关系。方法收集患者324例,根据脑血管狭窄部位与程度将其分为CAA组243例和对照组81例,CCA组又分ICA患者137例为ICA亚组。分析各组患者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并比较rs2297518、rs8081248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的分布。结果 CAA组及ICA亚组的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明显高于对照组。CAA组中rs2297518位点的基因型GG及等位基因G频率分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CA亚组中rs2297518位点的等位基因G频率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NOS基因rs2297518位点的多态性与CAA及ICA有关,基因型GG可能是CAA的易感因素,等位基因G可能是CAA及ICA的易感因素;iNOS基因rs8081248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CAA或ICA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