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39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患者女,24岁,因自行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下腹部持续性疼痛2d就诊。妇科检查:外阴未产型,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左侧附件可触及一大小为11cm包块,表面光滑,质硬。实验室CA125检查:227.3μmol/L。超声检查:双侧卵巢清晰,形态大小如常。盆腔正中偏左侧,可见一异常回声区,边界清晰,大小为114mm×108mm×68mm,与双侧卵巢、子宫分界清晰(图1),其内未见彩色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72.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疾病管理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疾病管理的效果。方法对30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综合评估危险因素后建立健康档案,制订相应的疾病管理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和随访,并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指导,观察并分析疾病管理效果。结果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较管理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其中患者戒烟率达92.57%,戒酒率达90.10%,能够坚持低盐低脂饮食的患者达64.85%,能够坚持运动锻炼的患者达89.60%。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疾病管理,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有明显改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对预防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LASIK术后角膜上皮植入的原因及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莹  张潇  罗岩  钟刘学颖  丁欣  陈秉钧 《眼科》2009,18(3):165-168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上皮植入的原因及分型。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45例LASIK术后角膜上皮植入处理后随诊半年以上患者共49眼。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收治的外院转来时角膜上皮植入患者,上皮植入时间6~31天,最佳矫正视力为手动-0.6,除眼部刺激症状外,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角膜瓣水肿、混浊、融解。掀开角膜瓣治疗43眼。根据上皮植入的位置、发展速度进行分类。按上皮植入距角膜中央的距离和范围分为周边型、旁中央型、中央型,分别为7眼、32眼、10眼。按照发展的速度分为进展性、稳定性、静止性,分别为31眼、4眼、4眼。主要指标LASIK术后角膜上皮植入手术史、视力、角膜瓣对合、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引起上皮植入的主要原因:(1)角膜上皮水肿、剥脱;(2)角膜瓣状况不良;(3)角膜瓣对合异常,分别为15眼、21眼、13眼。对视力影响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中央型〉旁中央型〉周边型;进展的旁中央和中央型上皮植入超过1周者,92%可导致角膜瓣基质融解,严重影响视力。治疗方案:密切观察,原瓣掀开刮除植入上皮29眼,上皮刮除联合治疗性角膜屈光手术(PTK)14眼,非掀瓣保守观察治疗6眼。角膜瓣再次掀开者角膜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再次植入病例。34眼达到了术前预期视力,7眼低于术前视力1行以内,8眼低于术前预期视力2行及其以上。结论角膜上皮和角膜瓣水肿是导致LASIK术后角膜上皮植入的主要原因,92%进展的中央型和旁中央型的上皮植入者,1周左右可致角膜瓣融解,严重影响视力。积极掀瓣刮除植入上皮和局部PTK治疗是使患者恢复视力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视网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联合错构瘤(CHRRPE)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自2001年11月至2008年7月拟诊为CHRRPE患者5例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眼底特征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和B超扫描结果.结果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18岁,平均12岁,均为单眼发病,无合并全身性疾病.就诊原因包括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以及家长发现斜视.就诊时视力0.06~0.4.病变部位包括视乳头及邻近视网膜和黄斑部位.眼底表现为病变处轻度隆起,不同程度的色素增生;视网膜血管迂曲以及视网膜前膜形成.FFA动脉期病变部位脉络膜背景低荧光;静脉期可见视网膜血管迂曲,毛细血管扩张膨隆,并出现荧光素渗漏,晚期渗漏增强.OCT表现视网膜层次结构模糊,视网膜内层呈强反射信号的隆起性病变,病变下方的组织呈现弱反射信号.B超扫描表现为轻度隆起的实性病变.结论 CHRRPE易与其他眼底占位性病变相混淆,诊断主要根据眼底表现及FFA、OCT检查,而B超扫描可用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5.
脑卒中是中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1%。尽管溶栓和取栓治疗领域的突破使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取得巨大进展,但无法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患者仍然众多,实现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仍面临挑战。在临床前研究中,许多药物表现出神经保护的治疗前景,但在临床试验中未能证明其有效性,目前尚无对缺血性脑卒中有明确疗效的药物。本文阐述了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总结了具有治疗前景的神经保护药物和目前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76.
糖脂清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糖脂清(TZQ)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模型。糖脂清用药剂量为生药3.2,1.6,0.8g·kg-1,以血脂康0.13g·kg-1作为阳性对照,给药30d后检测血清及肝脏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结果:糖脂清能显著降低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TC,TG,血清FFA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糖脂清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的脂质代谢紊乱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清热解毒口服液中的栀子苷、绿原酸、新绿原酸、哈巴苷、龙胆苦苷、黄芩苷6个成分含量,并对以上成分展开网络药理学研究,揭示其潜在药理作用机制。方法:色谱柱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18柱(50 mm×2.1 mm, 2.6μm),流动相采用0.3%甲酸水溶液-0.3%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柱温40℃,进样体积为2μL。质谱方法选择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多反应检测模式(MRM);方法学验证包括专属性、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等;网络药理学研究基于Swiss Target Prediction、Drugbank、TTD、KEGG、Cytoscape等数据库或平台,收集成分-靶点-代谢通路-疾病信息,并绘制药理作用网络图。结果:方法学验证均符合方法学要求。栀子苷、绿原酸、新绿原酸、哈巴苷、龙胆苦苷、黄芩苷分别在0.050~5.000、0.049~4.900、0.050~5.000、0.010~1.020、0.052~5.150、0.052~5.15...  相似文献   
78.
目的 了解泸州市农村地区家庭在预防幼儿性侵方面的教育现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儿童性侵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对泸州市1 213名农村地区家长通过家庭性教育知-信-行简化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家庭性教育的相关因素。结果 泸州市农村地区家庭防性侵教育行为得分为(11.21±3.99)分,及格率为51.69%。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母亲方面:文化程度为初中(β=0.79)、高中/中专(β=1.26)和本科/大专及以上(β=1.75)、母亲是性教育负责人(β=1.29)均与性侵幼儿教育的开展呈正相关(P值均<0.05);幼儿方面:幼儿性别为女(β=-0.41)和留守儿童(β=-0.59)均与性侵幼儿教育的开展呈负相关,幼儿在校参加过性教育相关活动(β=0.81)与性侵幼儿教育的开展呈正相关(P值均<0.05);家庭方面:家长性教育知识及格(β=1.11)、家长性教育态度积极(β=1.51)、家长与亲朋交流过性教育内容(β=1.94)、家长参加过性教育相关活动(β=0.67)均与性侵幼儿教育的开展呈正相关(P值均&l...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没药甾酮(GS)下调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减轻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神经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 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制备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细胞模型。在此细胞模型中,通过CCK-8法检测BV2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确定LPS和GS的最佳给药浓度;在此给药浓度基础上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LPS组及LPS+GS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给药6、12、24 h后TLR4/NF-κB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情况;最后,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 当LPS浓度≥3μg/mL和GS浓度>30μg/mL时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P <0.01),选择LPS(3μg/mL)和GS(30μg/mL)作为联合给药浓度,在此浓度基础上联合给药最长至168 h,BV2细胞增殖仍稳定,故选择此浓度作为最佳给药浓度。与NC组相比,LPS诱导后各时间点TLR4/NF-...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