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流脑)糖皮质激素应用价值以及治疗方案.方法 234例暴发型流脑住院患者,其中休克型149例、混合型85例.分成对照组和激素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激素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结果激素组体温下降至正常天数、血压恢复正常天数、脑膜刺激征消失天数、脱水剂使用天数均明显缩短;地塞米松更优于氢化可的松;激素对疾病的最终转归无影响.但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成人每日≥40-mg,儿童≥1-mg*kg-1)增加外周血白细胞数、延长抗生素使用天数和住院天数,增加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暴发型流脑使用糖皮质激素尤其是常规剂量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对治疗脑水肿、稳定血压等方面有近期改善作用,不影响疾病最终转归;但增大剂量可增加各种副作用,对暴发型流脑病人不提倡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32.
刘新钰  张汉荣  孙梅  曹利  谈国蕾 《临床荟萃》2005,20(16):905-907
目的 为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启动子(BCP)区和前核心(前C)区基因变异后的临床转归及其预后。方法 采用DNA序列分析法检测123例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BCP区(nt1762、nt1764)和前C区(nt1896)基因序列,并同步进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定量及肝功能检测。结果 123例患者HBV BCP区(A1762T、G1764A)和前C区(G1896A)基因变异检出率为76.42%;其中肝炎肝硬化(HLC)患者双变异(A1762T、G1764A)和联合变异(A1762T、G1764A、G1896A)率最高(52.94%与29.41%);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终止变异(G1896A)率最高(42.86%);HBeAg/抗HBe转换率分别为:双变异组23.91%,终止变异组75.00%,联合变异组84.00%,无变异组13.79%。结论 HBV BCP双变异、前C终止变异和联合变异均可引起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及肝硬化的发生,但严重肝损伤与这3种变异之间可能无因果关系,只是HBV减少病毒蛋白的产生,逃避免疫监视的一种方式;推测BCP双变异和联合变异可能是引起HLC的重要病因之一;BCP区变异患者时干扰素治疗敏感。  相似文献   
33.
基因芯片法对丙型肝炎病毒RNA的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的分型诊断芯片,检测其对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基因分型诊断的价值。方法:根据HCV 5′端非编码区末端(5′UTR)和C区设计引物和特异性探针,将设计的20条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用核苷酸合成仪合成后,配制成50μmol/ml的点样液,用点样仪点到特殊处理的玻片介质上,制成HCV基因分型诊断芯片。收集HCVRNA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清30份作为实验组,健康人血清30份作为对照组。用荧光定量PCR仪对两组血清进行HCVRNA定量检测,实验组血清HCVRNA含量均大于5()()copies/ml,对照组血清HCVRNA均为阴性。两组血清进行HCVRNA分离纯化、逆转录反应、巢式PCR扩增后,分别用基因芯片与核酸序列测定法进行双盲HC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实验组血清基因诊断芯片检测均为阳性;基因分型1b型23例,3a型2例,3b型1例,2a型1例,2b型1例,混合型1b 2a1例,1b 3b型1例;核酸序列测定分型1b型25例,3a型2例,3b型1例,2a型1例,2b型1例;两种方法检测的基因分型符合率为93.3%。对照组血清基因芯片检测均阴性。结论:制备的HVC基因诊断芯片可以用于检测血清HCVRNA,并进行基因诊断分型,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34.
警惕药物的致畸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妊娠期间使用药物者也在增多。据有关资料统计,92%的孕妇在妊娠期间至少用过一种药物,其中4%用过10种或更多,因而药物损害胎儿、造成胎儿畸形的问题应高度重视。震惊世界的“反应停灾难”,给人类的深刻教训就是在广泛用于孕妇治疗妊娠呕吐前,不了解该药具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因此,临床医师用药前应充分了解药物有无致畸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现将常用有致畸作用的药物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YMDD变异后停用拉米夫定而导致病情加重的患者 ,其临床过程与时间的关系。方法 :观察9例出现YMDD变异后停用拉米夫定2~7个月后肝功能出现严重损害而入院患者的临床过程。结果 :9例患者总胆红素 (TBi)峰值、谷丙转氨酶(ALT)峰值、HBVDNA峰值、HBeAg峰值分别为 (270.6±141.0) μmol/L、(729.9±397.1)U/L、(1.7×108±2.4×108)copies/ml、(1405.4±2045.5)PEIU/ml,经过1~7个月治疗 ,6例患者肝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出院 ,3例患者死亡 ,其中6例发展为病毒性肝炎(乙型 )慢性重型。本组9例患者平均 (4.3±1.8)个月内YMDD野生株再次成为优势株 ,肝功能恶化TBi发展至峰值的时间平均(5.9±2.0)个月。结论 :YMDD变异后停用拉米夫定的患者将冒很大风险 ,容易导致肝功能肝功能衰竭。YMDD变异株转变为野生株的时间越短 ,其预后可能越差。YMDD变异后停用拉米夫定之后的4~6个月 ,大多数患者将面临肝功能损害加重、恶化的临床过程 ,即使经过积极治疗 ,部分患者仍将出现肝功能衰竭而死亡。故临床工作中 ,当遇到YMDD变异后停用拉米夫定 ,停药时间不到4~6个月的患者 ,我们应进行早期抗病毒治疗干预 ,否则这些患者将面临一次较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36.
马明  刘新钰  张汉荣  沈玲 《江苏医药》2005,31(12):912-91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生YMDD变异后,停用拉米夫定导致病情加重与停药时间的关系。方法观察9例出现YMDD变异后停用拉米夫定而病情加重入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过程。结果9例患者TBil、ALT、HBV DNA及HBeAg峰值分别为(270.6±141.0)μmol/L(、729.9±397.1)U/L、(1.7×108±2.4×108)copies/ml和(1 405.4±2 045.5)PEIU/ml,其中6例发展为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经治疗,6例肝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出院,3例死亡。患者YMDD野生株再次成为优势株的平均时间为(4.3±1.8)个月,肝功能恶化、TBil发展至峰值的时间平均为(5.9±2.0)个月。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生YMDD变异后,YMDD野生株再次成为优势株的时间越短,其病情可能越重。YMDD变异后停用拉米夫定4~6个月,患者可能面临肝功能损害病情加重、恶化的临床过程。  相似文献   
37.
张汉荣  刘新钰  钟备  方之勋  赵巍 《江苏医药》2001,27(12):885-887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和前C/C基因变异与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ASC)的肝炎发作及慢性乙肝病情严重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PCR及其产物直接测序,检测4例ASC、27例慢性乙肝和3例慢性重型乙肝病人血清的HBVCP和前C/C基因序列,并定量检测HBV DNA。结果 (1)CP主要变异为nt1726-1730聚集变异(1726A→C、1727A→T、1730C→G)和nt17621764双变异(1762A→T和1764G→A)。前C区主要变异为1896G→A。C基因变异常使C蛋白aa5、13、27、60、87、97及130发生置换,(2)CP聚集变异与ASC首次肝炎急性发作有关,11例中,8例出现CP聚集变异。(3)CP聚集变异合并CP双变异的乙肝病人。临床上或表现为重型肝炎或迅速进展为活动性肝硬化,HBVDNA高水平,、HBeAg/抗HBe转换。结论 同前C/C基因比较,CP变异与慢性乙肝病人的临床表现可能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与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基因测序法分析检测10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情况,采用微粒子发光分析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PCR),分别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患者1762T/1764A双变异率显著高于HBs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患者,而1896G→A终止变异率和联合变异(双变异合并终止变异)率显著低于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73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患者中32例无变异者,其HBeAg定量值显著高于其他有变异者.31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患者中有4例无双变异和终止变异,其HBV-DNA定量值显著低于其他患者。结论1762T/1764A双变异和1896G→A终止变异可使HBeAg含量显著下降,其变异株并不影响病毒的复制。1762T/1764A双变异和1896终止变异株的优蛰积累并逐渐取代野生株是HBeAg向抗抗-HBe转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9.
乙肝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与乙肝病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变异与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AsC)肝炎发作及与慢性乙肝病情的关系。.通过PCR及其产物直接测序,检测4例AsC、27例慢性乙肝和3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血清的HBV CP序列,并定量测定血清的HBV DNA。(1)CP主要变异为nt1726-1730聚集(1726A→C、1727A →T、1730C→G)和nt1762 1764双变异(1762A→T和1764G→A)。(2)CP聚集变与AsC首次肝炎 急性发作有关。11例中,8例出现CP聚集变异。且1例在AsC状态时无CP变异,肝炎发作时出现CP聚集变异。(3)CP聚集变异合并CP双突变的乙肝患者,表现为重型肝炎或迅速进展为肝硬化,HBV DNA高水平;HBeAg/抗HBe转移。CP聚集变异与AsC肝炎急性发作有关;CP聚集变异 与CP双变异同时存在,使慢性乙肝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和前C基因变异。方法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34例活动性肝硬化和75例慢性乙肝病人血清的HBV CP和前C基因序列,通过微粒子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中HBeAg的含量,及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血清中的HBV DNA。结果(1)CP双变异(nt 1762A→T和1764G→A)在肝硬化(LC)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CH)组(76.5%vs48.0%);前C终止变异(nt1896G→A)则在LC组和CH组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35.3%vs26.7%)。(2)CP双变异虽使HBeAg表达显著下降,但幅度较小;与对照组相比,CP双变异组的HBeAb阳性率也无明显升高;前C终止变异则大幅度影响HBeAg表达,显著增高HBeAg/HBeAb转换率;终止变异联合双变异组的HBeAg含量及HBeAb阳性率同终止变异组相似。(3)HBeAb阳性LC组的前C终止变异的发生率显著高于HBeAb阴性LC组(75.0%vs5.6%);而CP双变异则在两组LC中无明显差异(75.0%vs77.8%)。结论CP双变异可能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病机制有关;前C终止变异则与肝硬化病人的HBeAg/HBeAb转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