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3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71篇
医药卫生   193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0 毫秒
61.
目的 探讨男性职业足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MRI表现及损伤特征.方法 将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到本院就诊的29名男性职业足球运动员共31个膝关节损伤作为实验组,运动员年龄(23.6±3.5)岁,接受专业足球训练时间(15.3±3.6)年;随机选取普通膝关节急性损伤的相同年龄段门诊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1.5 TMR扫描仪、膝关节标准阵列线圈成像,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评估膝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肌腱、骨髓、髌下脂肪垫及关节积液等病变.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法及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法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实验组关节软骨、半月板、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腘绳肌、肌腱或韧带损伤、多韧带或肌腱损伤,骨髓水肿,髌下脂肪垫水肿和关节腔积液受累的膝关节分别为11、16、12、17、14、6、29、19、23、25、10个,对照组分别为4、11、14、13、5、1、19、8、14、19、10个.其中两组间关节软骨、外侧副韧带、肌腱或韧带损伤、多韧带或肌腱损伤、骨髓水肿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半月板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髌下脂肪垫水肿、关节积液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肌腱损伤及骨髓水肿病灶数分别为28、34、50、15及57.对照组分别为7、15、41、3、32.其中,关节软骨、半月板及骨髓水肿病灶数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关节软骨1级、2级、3级、4级病灶分别为12、9、3、4处;半月板1级、2级、3级病变分别为11、12、11处;韧带或肌腱1级、2级病变分别为52、13处.对照组分别为2、3、2、0;3、3、9;35、9.其关节软骨与半月板的病灶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结论 MRI显示男性职业足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常累及韧带或肌腱,多为多韧带或肌腱损伤,关节软骨、半月板病灶较常见且较严重,骨髓水肿亦较常见于足球运动损伤中.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腰椎骨质密度(BMD)与年龄、性别、体质参数及腹部皮下脂肪(SAT)、内脏脂肪(VAT)的关系。方法 纳入健康志愿者或慢性腰腿痛患者111人(男56人,女55人),测量受检者身高、体质量及腰围,计算体质指数(BMI);采用定量CT(QCT)行腹部扫描,测量L3的BMD及相应层面腹部SAT与VAT含量。将男性与女性分别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分别比较3组间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BMI、腰围、SAT和VAT的差异,对BMD与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男性间除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身高、体质量、BMI、腰围、SAT及VA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BMD与年龄呈负相关(r=-0.680,P<0.05)。3组女性年龄、腰围及VA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身高、体质量、BMI、SA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BMD与年龄、腰围、VAT均呈负相关(r= -0.849、-0.412、-0.501,P均<0.05)。结论 男、女性腰椎BMD与年龄均呈明显负相关,与身高、体质量、BMI无明显相关性;男性腰椎BMD与腰围、SAT与VAT均无明显相关性,但女性腰椎BMD与腰围及VAT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3.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78岁。因反复胸痛、胸闷、伴发热3 d入院,患者3 d前户外体力劳动后出现发热、胸闷,胸痛、寒战,在当地诊所静脉点滴抗炎治疗无好转,病情加重1 d,并伴有腹泻。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有种植菜园野外拾粪史。查体:T 37.2℃,P 73次/min,R19次/min,BP 120/80 mmHg。神志尚清,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搔抓痕,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颈软。双肺听诊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肝、脾未触及,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查血常规示:WBC3.12×109/L,N 0.70,L 0.55,PLT 73×109/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128 U/L,乳酸脱氢酶(LDH)690 U/L;肌酸激酶(CK)1126 U/L,肌酸激酶同工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利用牙胚细胞(TGC)作为诱导成牙环境,将牙髓干细胞(DPSC)、外胚间充质干细胞(EMSC)分别与其共培养,观察DPSC和EMSC的分化能力。方法利用出生后4 d的大鼠TGC作为诱导成牙环境,将培养的DPSC、EMSC使用BrdU标记及鉴定后与其共培养,免疫荧光双标检测标记细胞表面抗原牙本质涎蛋白(DSP)的表达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及图像分析DPSC、EMSC在成牙环境中的分化能力。结果共培养7 d后,EMSC共培养组DSP阳性细胞的转化率高于DPSC共培养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共培养7 d后,共培养组与TGC单独培养组差异显著(P<0.05)。共培养组3、7 d后ALP活性明显增高,EMSC共培养组较DPSC共培养组ALP活性高。结论混合培养的TGC作为诱导细胞分化的微环境与DPSC、EMSC共培养后,能够诱导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EMSC分化能力高于DPSC。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纳米Si3N4纤维织布作为加强体对PMMA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将预处理的纳米Si3N4纤维织布,经室温固化和加热固化制样各成三组Si3N4织布/PMMA复合试件,厚度分别为1.0 mm,1.5mm,2.0 mm。未添加织布的为对照组,通过万能试验机测定并比较分析不同厚度的织布增强树脂基托的挠曲强度和杨氏弹性模量。结果无论是常温固化还是加热固化条件下,添加织布的复合材料厚度为2.0mm时,其挠曲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最大,机械性能达到最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比于室温固化条件,纳米Si3N4纤维织布增强基托树脂机械性能的提高在加热固化条件下更易实现。结论合理添加纳米Si3N4纤维织布形成合适厚度的基托复合体材料,其挠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可以得到大幅提高,当复合材料厚度为2.0mm,其机械性能达到最佳,尤以加热固化条件下明显。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自攻型微型种植体支抗在严重上颌前突病例内收上颌前牙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严重上颌前突拔牙矫治病例,在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颊侧植入微型种植体。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对矫治前后U1-NA距,U1-NA角,U1-Apog距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通过上颌前牙内收量,来评判微型种植体作为强支抗的临床应用的稳定性。结果:20例平均6-8个月牙列排齐整平,10—12个月前突的前牙成功内收,拔牙间隙完全关闭,治疗过程有2枚种植体脱落,4枚种植体感染,34枚种植体整个过程保持稳定。结论:微型种植体可以提供足够稳定的强支抗内收前突前牙,矫治效果好,矫治疗程相对短。  相似文献   
67.
McNamara分析法是美国McNamara于1983年首先提出,该分析法综合了Ricketts和Harvold测量方法的内容,包括上下牙齿、牙与颌骨、颌骨与颅骨之间以线距为主的测量项目,能直观的反应颅面水平和垂直向的变化,比角度测量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朝鲜族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本研究对佳木斯地区朝鲜族65名正常黯青少年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建立正常值范围,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究金纳米团簇诱导的小鼠体内毒性是否有性别差异.方法 首先制备谷胱甘肽保护的金纳米团簇(GSH-Au NCs)和牛血清白蛋白保护的金纳米团簇(BSA-Au NCs),然后将48只雌雄各半的昆明鼠随机分为对照组、GSH-Au NCs给药组和BSA-Au NCs给药组.给药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2 ml金纳米团簇,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8 d后通过免疫指数、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来评价金纳米团簇诱导的体内毒性是否有性别差异.结果 2实验组的雌雄小鼠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都有所改变.BSA-Au NCs组的雌性小鼠的胸腺指数有明显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H-Au NCs组的雌性小鼠的谷草转氨酶有所升高,BSA-Au NCs组的雄性小鼠的谷丙转氨酶略有升高;2实验组小鼠的肌酐有明显变化,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SA-Au NCs组的雌性小鼠受到的免疫反应更明显,2实验组的雌雄小鼠受到相似的感染及炎症,雌雄小鼠的肝脏都有所变化,但雌性小鼠比雄性小鼠的肾脏更易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纳米Ag—SiO2颗粒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体外毒性作用。方法:使用透射电镜(TEM)对纳米颗粒进行表征;CCK一8法观察在24h、48h、72h不同浓度纳米颗粒对L-929细胞活性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染毒24h后细胞形态的改变,并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结果:L-929细胞的生长活性随着纳米Ag—SiO2颗粒浓度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低浓度组(6.25,12.5μg/mL)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倒置显微镜下细胞形态正常,生长良好。而高浓度组(50,100μg/mL)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有明显的空泡变性,培养液上清中LDH活性明显升高。结论:纳米Ag—SiO2颗粒的体外细胞毒性呈剂量一时间依赖关系,低浓度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浓度组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其毒性可能与细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