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医药卫生   4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6 毫秒
401.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两种采血方法在放置时间上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6——12月,选取本院行静脉血或末梢血检查血常规的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静脉血组和末梢血组,每组各50例。采血后在0、60、120 min三个时间点上,对各个标本分别进行检测,然后比较两组的3次检测结果。结果静脉血组除血小板体积稍有增大外,其他项目在0、60、120 min三个时间点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组静置60、120 min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与0min的检测结果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置60、120 min这两个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检验结果因受时间的影响,必须在采血后马上检测,否则其结果准确率降低;静脉血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短期内(60 min)不受时间的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明显较高,是临床血常规检验的常用血液标本。  相似文献   
402.
目的 探讨肱骨头扭转角两种不同测量方法的准确性以及在肩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方法 随机选取20例成人肱骨干标本(完整标本,无骨折及病理性损害),应用传统二维CT法及简易二维CT法测量肱骨头扭转角度,并与直接解剖测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验证两种测量方法的临床准确性,并指导其在肩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结果 传统二维CT法测得数据为(32.1±13.9)°、简易二维CT法测得数据为(30.2±14.3)°、解剖测量法测得数据为(32.1±13.6)°。3组间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行LSD-t检验分析,两组二维CT测量方法与直接解剖测量法比较P值分别为0.667、0.995,均大于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 两种方法测得结果均能较准确反映实际扭转角度数,而简易二维CT法操作简便、直观、快捷,实用性更强。肱骨头扭转角的个体差异较大,术前准确评估其数值,对患者的个性化肩关节置换手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AF)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东莞市人民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给予TACE疗法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用RAF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肿瘤完全坏死率。结果 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0%(34/40),显著高于A组的42.5%(17/4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肿瘤完全坏死率为85.0%(34/40),显著高于A组的25.0%(10/4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RAF治疗PHC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肿瘤完全坏死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04.
目的探讨MRI影像学表现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2年5月—2007年5月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207例(393个椎间盘)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汇总,观察椎间盘异常信号改变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393个椎间盘行椎间盘造影,诊断为椎间盘源性疼痛221个,其中120个椎间盘显示椎间盘后纤维环存在高信号区(high in-tensity zone,HIZ)改变,出现一致性疼痛114个(95%),非一致性疼痛6个(5%);116个椎间盘出现椎间盘退变改变,出现一致性疼痛26个(22%),非一致性疼痛90个(78%);53个椎间盘出现Modic征改变,出现一致性疼痛36个(68%),非一致性疼痛17例(32%)。上述三种情况组内一致性疼痛发生率与非一致性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表现为椎间盘HIZ高信号区改变与腰椎间盘源性疼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05.
背景:髋部髓内加压螺钉和股骨近端短重建钉因手术操作简单,以及针对亚洲人的特殊设计,适合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但是目前缺乏两者临床疗效比较的研究报道。目的:比较髋部髓内加压螺钉和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置入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抽签随机分为2组干预:髓内加压螺钉组110例,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组105例,通过观察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死亡率、术后并发症、行走能力等指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及死亡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髓内加压螺钉组35例能够独立步行,57例需要步行辅助器行走,18例无法行走。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组28例患者能够独立步行,48例需要步行辅助器行走,29例无法行走。髓内加压螺钉组活动功能优于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组。表明髓内加压螺钉相对于股骨近端短重建钉能方便、准确、稳定的进行骨折内固定,并且提供术中加压,促进骨折愈合,并发症率较低,更适合应用于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406.
目的探讨采取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对高、中和低血供型肝血管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100例,其中高血供型37例(A组),中等血供型34例(B组)和低血供型29例(C组),均行肝动脉栓塞术治疗,经股动脉插管,注射博来霉素碘化油乳剂行栓塞术,随访12个月。结果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4.9%和81.1%,均显著高于B组的61.8%和67.7%或C组的3.5%和10.3%(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博来霉素碘化油用量分别为(11.4±2.6) ml、(9.7±1.9) ml和(4.3±1.0) ml,差异显著(P0.05);在术后12个月,C组患者病灶直径为(6.6±0.7) mm,显著大于A组的(2.8±0.2) mm或B组的(3.2±0.3) mm(P0.05);术后A组近期肝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8.9%,显著高于B组的8.8%或C组的3.4%(P0.05)。结论采取肝动脉栓塞术治疗不同血供类型的肝动脉瘤患者可能疗效不同,对富血供的血管瘤疗效较好,研究提示对乏血供的血管瘤,应采取其他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407.
目的探讨尿道内冷刀切开术治疗外伤性尿道狭窄的效果。方法24例尿道狭窄患者,均采用尿道镜下经尿道内切开术治疗,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6~12个月,14例术后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15ml/s,8例术后出现尿流变细行定期尿道扩张,2例再狭窄者行二次尿道内切开手术治愈。结论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疗效可靠,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而且要求硬件条件低,适应于基层医院开展。尿道扩张可以巩固手术效果和降低狭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08.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SIRT1对局部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钝挫伤模型(T10),100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n=4,SHAM),模型组(n=32,SCI),白藜芦醇组(n=32,RES),对照剂组(n=32,SOL).脊髓损伤术后立即给予腹腔注射白藜芦醇(RES)100 mg/kg和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5(SOL)100 mg/kg,在脊髓损伤后4 h,8 h,24 h,36 h取材,用QT-PCR的方法检测4组中SIRT1的动态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测定脊髓损伤后4 h,8 h,12 h,24 h,36 h各组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IL-10,TNF-α)水平.结果 RES组SIRT1表达在4 h明显增加,在8 h达到高峰,与其他两组(SCI组,SO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I组大鼠损伤脊髓组织在损伤后4 h各炎症性细胞因子表达即明显升高,其中TNF-α和IL-6于损伤后8 h达峰值,IL-10在观察时间内呈持续性增高,IL-1β在24 h达峰值.SOL组各炎症因子的变化规律与SCI组基本一致,RES组与前两组相比,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IRT1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09.
目的 探讨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5年随访疗效.方法 对获得5年以上随访的41例诊断为腰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使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后进行疗效分析,采用患者主观满意度、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对患者腰腿疼缓解和日常生活状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实施,术后1例患者发生椎间盘炎,末次随访患者主观满意度为63.4%;术前、术后1周、术后3年、术后5年VAS评分分别为(7.9±0.7)分、(3.4±0.5)分、(2.9±0.4)分、(2.5±0.4)分;术前、术后1周、术后3年、术后5年ODI评分分别为(58.9±6.1)分、(42.1±4.2)分、(25.4±4.0)分、(23.0±2.9)分;术前、术后1周、术后3年的VAS及ODI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年、术后5年的VAS及ODI评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椎间隙、椎间盘退变MRI分级、椎间盘造影诱发试验的分类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长达5年的随访研究中,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对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仍需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410.
目的 评估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胸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手术病理或临床追踪证实的CT导引经皮胸部穿刺病变104例.病灶位于上肺野22例,中肺野34例,下肺野38例,纵膈病变10例.病灶大小0.5~10 cm,使用18G穿刺针抽吸活检.结果 活检成功率100 %,穿刺活检诊断为恶性病变67例,良性病变29例、未见恶性征象但无明确良性诊断8例.并发症包括轻度气胸6例,咯血2例,纵隔气肿1例.结论 CT导引下经皮细针胸部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准确、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