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医药卫生   4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41.
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O,TXA2/PG12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过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以及血栓素A2/前列环素(TXA2/PGI2)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1 材料和方法 1.1 模型制备健康Wistar大鼠,雄性,体质量300 g±30 g(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0g@L-1戊巴比妥钠40 mg@kg-1,ip麻醉,腹中线切口,小动脉夹夹闭肝动脉、门静脉及胆总管45min,解除阻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成,分别于再灌注不同时间点采取标本.手术对照组仅开腹采取标本,不做阻断.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动物.  相似文献   
342.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治疗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60例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血浆置换+连续性血液净化)与对照组(血浆置换),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AL...  相似文献   
343.
心脏疾病除了源于心脏本身的慢性炎症、感染、创伤、肿瘤等起病因素之外,尚有其他身体部位的疾病能够造成其损害。其中和脊柱相关的心脏疾病并不罕见,临床上误诊也较多,但对其命名、认识尚未达成统一意见,如脊源性类冠心病综合征、脊源性心绞痛、颈心综合征等。笔者对见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脊柱疾病有关的心脏病,根据其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综述如下,以备临床医师参考,提高诊疗能力。  相似文献   
344.
目的 评价颈动脉冷盐水灌注(ICSI)对严重低体温所致心脏骤停犬心肺复苏后脑组织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10只低体温致心脏骤停比格犬进行心肺复苏,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只.对照组接受常规温水浴复温,实验组在温水浴复温基础上进行ICSI,使脑部温度低于36℃并维持6h.ROSC 24h后记录两组神经功能受损评分(NDS)、血清脑组织损伤生物标志物s100β蛋白水平、脑组织含水量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实验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119.83±42.93pg/ml us.329.82±190.39pg/ml,P<0.05)和脑组织含水量(79.43%±0.72%vs.80.79%±1.06%,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脑海马组织锥体细胞损伤更重.两组间N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SI可减少低体温所致心脏骤停犬s100β的产生,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345.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胶囊治疗更年期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9例更年期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疏肝解郁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血清E2测定值。结果对照组患者共35例,其临床疗效为无效、有效和治愈的患者分别有8例、17例和10例,总有效率为77.1%,观察组患者共34例,其临床疗效为无效、有效和治愈的患者分别有2例、18例和14例,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E2测定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郁胶囊治疗更年期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良好,可以使患者的抑郁症状得到减轻或解除,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46.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IM A )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5月于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对照组,高血压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150例为实验组,用间接清蛋白钴结合试验(ACB法)测定两组血清IM 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I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35~50岁年龄组患者明显高于66~81岁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M A检测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疾病具有早期监测和预防意义。  相似文献   
347.
目的:利用人参毛状根作为有效的生物反应器,对水杨酸进行结构改造。方法:培养人参毛状根22d,外源加入0.1mmol·L^-1水杨酸后,连续培养48h,利用TLC、HPLC等方法鉴定,分析转化物清除自由基能力。结果:人参毛状根中有新化合物产生,化学鉴定试验结果提示水杨酸的酚基被糖基化生成相应的糖苷。结论:水杨酸转化后人参毛状根醇提物能够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8.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康复治疗的起始时间对不同节段脊髓损伤(SCI)病例达到康复目标所需的时间、残损分级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家医疗机构协作进行前瞻性病例观察方法,事先预定康复方案,同时开始纳入SCI病例。病例入组后,参照国际标准为其制定康复目标和方案。在开始康复训练后进行跟踪观察,包括记录康复时间(受伤至达到康复目标所需时间),评估康复前后的ASIA残损分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2009年1月~2012年12月4年里先后共入组观察521例患者,男419例,女102例,年龄38.5±12.1岁(18~74岁),随访20±8个月(10~38个月)。按受伤至入组的时间长短,将病例分为围手术期组、术后组和延迟组。各组按SCI节段不同再细分为高位颈髓损伤、低位颈髓损伤、胸髓损伤、腰骶段损伤四群。最终将观察结果进行组内组间对比分析。结果:在围手术期组的高位颈髓损伤、低位颈髓损伤、胸髓损伤和腰骶损伤病例中,运动完全损伤者(A、B级)所需康复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38d、160d、97d和62d,运动不完全损伤者(C、D级)所需康复时间分别为153d、128d、72d和46d。术后组各群SCI的康复时间比围手术期组相同群SCI增加16~30d(P0.05)。在延迟组,各群SCI的康复时间较前两组均明显增加(P0.05),特别是低位颈髓损伤、胸髓损伤和腰骶损伤A、B级病例较围手术期组成倍增加(P0.05)。同一组患者中,相同ASIA残损分级,损伤平面越低,康复时间越短(P0.05);同一损伤平面,损伤越重,康复时间越长(P0.05)。在达到康复目标时,A~D级病例中有一个级别改善的比率分别为A级3.8%、B级13.6%、C级34.0%和D级7.7%,有两个级改善的比率为A级2.35%、B级2.1%、C级0.09%和D级0%。围手术期康复组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下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6.2%、5.5%、15.4%和11.1%,均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能降低SCI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缩短康复时间,但对残损分级变化无明确影响。SCI康复所需时间大约为3~9个月,损伤平面越高、程度越重,所需康复时间越长。运动完全损伤者康复前后ASIA残损分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49.
目的:探讨免疫肠内营养(IEN)联合生长激素(GH)在呼吸机依赖合并营养不良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三组,即A组给予标准营养支持治疗;B组给予GH治疗;C组给予IEN制剂(瑞能)联合GH治疗。三组病人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分别测定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血糖峰值,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并统计胰岛素日用量、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等。结果:与A组比较,C组病人的血清TP、ALB和TLC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糖峰值未见明显变化(P0.05);与B组比较,C组胰岛素日用量明显减少,TLC和ALB明显升高(P0.05)。C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和B组(P0.05)。结论:IEN联合应用GH能促进营养不良导致呼吸机依赖病人的蛋白质合成,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促进脱机,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50.
目的分析胸腰段损伤椎体压缩、平移、椎管侵及、后凸畸形等骨性影像学参数与后方韧带复合体及神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间的胸腰段损伤(T11~L2)患者48例,排除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和病理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具备X线片、CT平扫及矢状位重建、MRI检查。CT正中矢状位片上测量局部后凸角、伤椎楔变角、伤椎前后壁高度、伤椎压缩率、棘突间距、椎体间平移距离、椎管前后径;轴位CT测量后壁骨折块突入椎管的距离,除以椎管前后径计算为椎管侵及率。根据MRI的表现将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状态分为无损伤、不完全损伤、完全断裂。记录ASIA运动评分及ASIA残损分级。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影像学参数、韧带损伤、神经损伤间的相关性。结果 3例患者局部后凸角大于30°,4例患者椎体楔变角大于30°,6例局部后凸角大于20°,11例椎体楔变角大于20°。10例椎体压缩率大于50%,29例椎体间平移大于3.5 mm,6例棘突间距增大大于7mm,12例椎管侵及率大于50%。根据MRI评估,17例患者存在PLC损伤。局部后凸角大于30°、椎体间平移大于3.5mm、棘突间距增大大于7 mm时,与PLC损伤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性,而当椎体间平移大于2.5 mm、椎管侵及率大于50%时,与AISA残损分级和ASIA运动评分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性。其他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椎体间平移大于3.5 mm、局部后凸角大于30°、棘突间距增宽大于7 mm通常合并PLC损伤,椎管侵及率大于50%及椎体间平移大于2.5 mm时倾向于合并神经损伤。PLC和神经组织的状态应直接通过MRI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