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拉米夫定临床应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米夫定(LAM)作为第一个获批准的口服抗乙肝病毒(HBV)药物,其问世推动了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进程,标志着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入核苷类似物治疗时代。随着LAM广泛应用,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如持续应答率不满意、部分患者停药后复发、需长期用药和HBV耐药突变等。笔者现将LA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存在的几个问题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42.
大剂量附子在痹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广玉  冯晓东 《河南中医》1997,17(4):234-235
大剂量附子在痹证中的应用张广玉安阳化肥厂职工医院(155133)冯晓东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450000)主题词痹证/中医药疗法附子/冶疗应用痹证是指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  相似文献   
43.
张广玉 《医学综述》2013,(16):3013-3014
目的对比分析经颅多普勒(TCD)、CT血管造影术(CTA)以及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测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准确率。方法对沧州市人民医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经DSA确诊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44例共76处动脉狭窄的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TCD、CTA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结果三种方法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D诊断M2段狭窄的准确率显著低于CTA与DSA(P<0.05);DSA与CTA检查准确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与CTA均能准确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TCD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三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药物与支架治疗脑卒中复发的临床情况,以期寻找最佳方法。方法选取2008-05—2014-05我院800例(高盐饮食地区)颅内外动脉狭窄(70%~99%)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312例,予药物治疗,观察组488例,予支架治疗,观察卒中复发情况。结果对两者卒中复发情况和再狭窄情况进行比较,药物组新发卒中生率为23.08%,狭窄血管供血区卒中11.86%,病死率4.49%;支架组新发卒中发生率为14.34%,狭窄血管供血区卒中4.30%,病死率1.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盐饮食地区颅内外重度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治疗卒中复发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45.
吾师常占杰主任医师从事肝病研究数十年,勤求古训,潜心钻研,在各种肝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显著,余有幸随师侍诊,获益非浅,此将其诊治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1指导思想1.1注重祛湿与调理脾胃常老师认为肝炎肝硬化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湿、虚、瘀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价乙胺碘呋酮对伴器质性心脏病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18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按一定的治疗方案,分别服用乙胺碘呋酮和心律平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79.3%,而对照组为4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乙胺碘呋酮与心律平相比,更能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并能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电解可脱卸弹簧圈(E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32例患者共33个动脉瘤均采用EDC栓塞。其中宽颈动脉瘤4例,采用球囊辅助栓塞(Remodling技术)。结果33个动脉瘤均采用栓塞治疗,100%栓塞25例动脉瘤,90%以上栓塞4例,90%栓塞3例,术后随访3月至1年无一例再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用弹簧圈栓塞材料操作简单,预后好。对部分填塞之动脉瘤需进一步严格随访。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中医多途径给药对重型肝炎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内毒素的影响.方法:将88例重型肝炎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肝、支持疗法及人工肝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医多途径序贯给药,包括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穴位贴敷、辨证口服中药、中成药静脉滴注等.结果:治疗组57例中,临床治愈16例,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2.46%;对照组31例中,临床治愈3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1.29%;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出现感染几率及住院治疗时间、应用人工肝治疗次数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多途径序贯给药可减少重型肝炎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提高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减少人工肝治疗次数,降低医疗费用,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9.
蘑菇状股骨头表面置换体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验证蘑菇状表面置换假体植入股骨头内后,既能即时承重,又能减轻应力遮蔽从而实现假体长期稳定。[方法]建立了股骨近端简化三维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植入前后股骨内部对应各采样点的受力情况。[结果]运行结果显示,置换后股骨头内部最大应力不到40 MPa,该置换假体具有足够的机械支撑强度,满足其基本功能;而且置换体上下两部分都能有效受力,可减轻股骨头内部应力遮蔽现象。[结论]此表面置换假体能够实现即期和长期稳定,并将为解决股骨头置换假体的下沉和松动问题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大黄-甘遂药对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中检索大黄、甘遂,获取主要活性成分;从化合物靶标预测(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TCMSP中获取主要活性成分治疗AP的作用靶点;从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获取AP的疾病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获取大黄-甘遂药对治疗AP的主要活性成分7个,核心作用靶点19个,涉及的通路主要包括TNF、MAPK、PI3K-Akt、NOD样受体、VEGF、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结论:大黄-甘遂药对治疗AP具有多靶点、多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抗炎、抗氧化活性、反向调节细胞凋亡及调节胰腺分泌等途径治疗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