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PCNA表达和DNA倍体检测在膀胱癌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CNA表达和DNA倍体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流式细胞术对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PCNA蛋白检测和DNA倍体分析。结果(1)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和DNA异倍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2)随着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PCNA阳性表达率和DNA异倍体率均明显升高(P<0.05);(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CNA阳性表达率和DNA异倍体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PCNA阳性表达率和DNA异倍体率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Survivin表达和DNA倍体分析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流式细胞术对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Survivin蛋白检测和DNA倍体分析。结果(1)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和DNA异倍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2)随着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Survivin阳性表达率和DNA异倍体率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和DNA异倍体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Survivin阳性表达率和DNA异倍体率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弹性成像(endoscopic ultrasound elastography,EUS?E)辅助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诊断上消化道周围恶性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4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成功完成EUS?FNA的54例患者(57个病灶)的临床资料,依据完成FNA时是否辅助使用EUS?E分为EUS?E组和非EUS?E组,其中2020年5月—2021年2月完成FNA的30例患者(31个病灶)在行FNA时均辅助使用EUS?E,为EUS?E组,其余24例患者(26个病灶)在行FNA时未辅助使用EUS?E,进行常规EUS?FNA,为非EUS?E组。评估EUS?FNA诊断效能,比较EUS?E组和非EUS?E组的诊断效能。分析EUS?E组中患者的EUS?E评分。结果 EUS?FNA诊断消化道周围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0.5% (33/41)、100.0%(16/16)、100.0%(33/33)、66.7%(16/24)和86.0%(49/57)。EUS?FNA在胰腺和其他部位(纵隔和腹腔)恶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敏感度[78.6%(22/28)比84.6%(11/13),P=0.232]和准确率[83.8%(31/37)比90.0%(18/20),P=0.1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例(1.85%,1/54)患者出现并发症。EUS?E组中EUS?FNA诊断消化道周围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84.0%(21/25)比81.3%(13/16),P=0.186]和准确率[87.1%(27/31)比88.5%(23/26),P=0.186]与非EUS?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US?E组EUS?E评分≥3分预测恶性占位与最终诊断一致性较强(Kappa=0.63)。结论 EUS?FNA是一项安全有效的细胞组织病理诊断手段,在诊断上消化道周围占位性病变中起重要作用。EUS?E评分能很好地预测占位病变良恶性,但EUS弹性靶向FNA在诊断敏感度和准确率上未表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34.
皮肤基底细胞癌7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临床病理特点及诱发因素。方法对70例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按皮肤损害分型,结节溃疡型38例,色素型14例,浅表型6例,硬斑型10例,纤维上皮瘤型2例。97.2%的肿瘤发生于头面部暴露部位。结论紫外线是BCC的重要诱因。采用扩切病变部后植皮术或旋转皮瓣,既达到根治目的,又保持美观。  相似文献   
35.
马涛  刘红  张宁妹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4):311-313,F0002
目的探讨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时,肺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及霍姆注射液(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H40)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C组)给予等容量的NS、急性肺损伤组(L组)和HH40组(H组)均经尾静脉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5 mg/kg),1min后以5ml/kg输注生理盐水或HH40于10 min内输完。注射内毒素4h后放血处死大鼠,检测肺湿/干重比(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光镜下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L组和H组肺W/D、BALF中蛋白含量、MPO活性和TNF-α含量显著增高,ICAM-1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与L组相比,H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病理损伤明显改善。结论ALI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中ICAM-1呈过度表达,HH40可以抑制肺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降低肺W/D、BALF中蛋白含量、MPO活性及TNF-α含量,减轻肺损伤病理学改变,从而达到对ALI的早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为探讨Ki-67蛋白在肾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肾癌组织进行Ki-67蛋白检测.结果 肾癌细胞中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5%,Ki-67的表达与肾癌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和肾细胞癌分级、分期和预后相关(P<0.05),Ki-67高表达和肾癌的术后转移相关.结论 Ki-67在肾癌组织中呈差异性表达,Ki-67高表达时(>30%)预示发生术后转移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Ki-67、C-ernB-2及CST-π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4例乳腺癌组织中Ki-67、C-erbB-2及GST-π的表达.结果 104例乳腺癌组织中Ki-67、C-erbB-2及GST-π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07%、76.92%和42.31%;Ki-67、GST-π、C-erbB-2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 Ki-67、C-erb,B-2及GST-π可作为反映乳腺癌恶性程度的细胞生物学因子,联合检测若均表达提示乳腺癌恶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