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5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观察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和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Drp1)在法舒地尔抑制Rho激酶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离体大鼠心脏,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0.5 h,持续再灌注2 h模拟心肌I/R损伤模型。实验分假手术组、I/R组、法舒地尔组。测定心室动力学变化和再灌注期间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ho激酶下游磷酸化的蛋白磷酸酶1调节亚基12A(p-PPP1R12A/p-MYPT1)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fn2、Drp1和裂解型胱天蛋白酶3(c-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各组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降低,LDH释出增加;与I/R组相比,法舒地尔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得到改善,LDH释出减少;透射电镜结果显示I/R组心肌明显肌丝断裂、肌原纤维结构不完整、线粒体损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MYPT1蛋白表达上调;与I/R组比,法舒地尔组心肌肌原纤维和线粒体损伤减轻,p-MYPT1蛋白表达下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Mfn2蛋白表达减少,Drp1和c-caspase-3蛋白水平增加,与I/R组相比,法舒地尔组Mfn2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Drp1和c-caspase-3蛋白水平减少。结论法舒地尔抑制Rho激酶的抗心肌I/R损伤作用与Mfn2蛋白表达无明显关联,可能与降低Drp1蛋白表达减少线粒体损伤,进而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内吗啡肽-1和2(EM-1、EM-2)对大鼠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大鼠麻醉后,经右颈总动脉左心室插管测左心室功能(LVSP、HR、±dp/dt等)。颈外静脉注射给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静脉注射EM-1、EM-2剂量依赖性地降低麻醉大鼠左心室功能。与EM-1/EM-2+NS组比较,除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NA(25 mg/kg,i.v.)对EM-1降低心率的作用无明显影响外,预先给予纳洛酮(1 mg/kg,i.v.)或阿托品(50μg/kg,i.v.)或L-NNA(25 mg/kg,i.v.),或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均显著减弱EM-1、EM-2降低心功能的作用(P<0.05或P<0.01)。结论:静脉注射EM-1、EM-2可引起麻醉大鼠左心室功能下降,此效应由阿片受体介导,有胆碱能M受体参加,有NO的参与,与迷走神经兴奋有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低剂量乙醇干预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4周组(DM 4w),糖尿病8周组(DM 8w)和乙醇+糖尿病8周组(EtOH+ DM 8w).造模8周后,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心体比、心肌羟脯氨酸(Hp)含量,Masson染色测量胶原容积分数(CvF),Realtime PCR测定乙醛脱氢酶2(ALDH2) mRNA改变,Western blot测定p-JNK和JNK蛋白表达.结果:与Con组大鼠相比,DM 4w组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随病程延长,DM 8w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降低,心体比、Hp含量及CVF增高;ALDH2 mRNA表达下降,p-JNK/JNK增加(P<0.05).与DM 8w组大鼠相比,EtOH+DM 8w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结论:低剂量乙醇可能通过增高ALDH2表达、抑制JNK表达,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损伤.  相似文献   
104.
摘要:目的:分析奥沙利铂的超适应证用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住院病历中使用奥沙利铂的所有医嘱数据。用Excel软件录入患者情况、科室及诊断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将病例诊断与美国及日本奥沙利铂说明书、NCCN指南以及国内指南及诊疗规范收载的适应证进行比对。结果:共收集到临床应用注射用奥沙利铂的患者90例,符合说明书适应证患者68例(75.6%),其中转移性/晚期结直肠癌及肝癌分别为52例及16例;奥沙利铂超适应证用药患者22例(24.4%),分别用于胃癌、非小细胞肺癌、肾癌、膀胱癌、宫颈癌、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小细胞肺癌及胆管癌。奥沙利铂超适应证用药中,用于胃癌临床证据较为充足,可推荐使用;用于B细胞淋巴瘤及T细胞淋巴瘤可推荐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能耐受卡铂或顺铂时,可考虑使用;以目前的临床证据,奥沙利铂可推荐用于胆管癌;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肾癌、膀胱癌及宫颈癌,循证医学证据尚不充分,不推荐使用。结论:需进一步对奥沙利铂超适应证用药进行规范和管理,以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统计分析某三甲医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革兰阴性细菌耐药率,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为临床降低细菌耐药性和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2013年送检的病原菌培养结果、同期抗菌药物累计使用频度和细菌耐药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 DDDs)逐年减少,从2011年的255456 DDDs下降到2013年的155024 DDDs,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呋辛及依替米星排名及用量占比无明显变化,头孢硫脒、头孢吡肟及氨曲南排名及用量占比明显减少。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逐年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类抗菌药呈逐渐耐药趋势,哌拉西林消耗量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头孢吡肟消耗量与阴沟肠杆菌耐药率呈负相关;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消耗量对阴沟肠杆菌耐药率呈正相关。结论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呈逐年下降趋势;部分细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呈正相关,而部分则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6.
皮片移植是治疗大面积瘢痕畸形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缺损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在临床应用中,不同厚度的皮片移植后其成活率、远期功能与外观、供皮区愈合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各有优势与不足。自2001年以来,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利用自行设计的负压取皮机,制取一种新型的颗粒  相似文献   
107.
鼻部美容是美容外科手术中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仅次于重睑成形术和眼袋整复术而居第三位.同时,鼻部美容又是争论点最多的.从近代美容外科在我国兴起以来的近20年中,有些争论一直持续至今.究其原因,无非是社会需求使然.另外,鼻器官位居面部正中,受外伤损害的机率也多.因此,伤后的整复与美容自然成为焦点,这也是人们关心的话题.本文仅就上述焦点问题议论一番.  相似文献   
108.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而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合并嗜铬细胞瘤极罕见,我院收治一例,兹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干细胞趋化因子SDF-1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调控表皮干细胞定向迁移促进创面愈合的过程。方法:制作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随机分为三个实验组:①SDF-1组;②AMD3100(CXCR4受体的拮抗剂)组;③空白对照组。分别于致伤后1天、3天、5天、7天和12天照相计算伤后不同时间创面占初始创面的百分比并取材。运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创缘表皮干细胞定向迁移分化的特点,寻找其规律。结果:与其他两个处理组相比,SDF-1处理组愈合时间缩短,其创缘皮表皮基底层细胞分裂增殖旺盛,创缘表皮干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其他两组。结论:在创面愈合过程中,SDF-1可以调控表皮干细胞向创缘迁移,加速创面上皮化。  相似文献   
110.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3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及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39例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男性14例,女性25例,年龄15~81岁,平均41.2岁。肿瘤发生部位为软组织15例,眼眶8例,腹膜后4例,盆腔3例,颅内4例,肾脏2例,膀胱1例,肺1例,鼻腔1例。光镜下形态多变,由富含胶原的细胞稀少的纤维样区至富于细胞区,分支状的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可见黏液变、脂肪细胞形成。肿瘤共分为四型,即为纤维型、细胞型、脂肪形成型、富于巨细胞型。免疫表型:几乎所有肿瘤vimentin、CD34呈强阳性、弥漫表达,CD99(20/24)、bcl-2(18/24)呈阳性表达。结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需与其他多种梭形细胞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其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帮助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