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医药卫生   25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目的:研究南湖菱壳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K-B法测定MIC(最低抑菌浓度)和液体培养法测定南湖菱壳不同提取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β-内酰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SA)的IC50(半数抑菌浓度).结果:南湖菱壳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酷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SA,MRSA和ESBLs-SA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石油醚部位对SA(IC50=0.82 g·L-1),MRSA(IC50=0.62 g·L-1),ESBLs-SA(IC50=0.34 g·L-1)的抑制作用最好.结论:南湖菱壳不同部位的提取物对3种菌均有较好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2.
补骨脂生品及炮制品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补骨脂生品及5种炮制品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方法: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通过α-葡萄糖苷酶体外抑制模型进行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补骨脂生品和炮制品各部位均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且均高于阳性对照药阿卡波糖.盐蒸补骨脂、炒盐补骨脂和炒补骨脂甲醇总浸膏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23.03,31.26,36.06 μg·L-1)均高于补骨脂生品甲醇总浸膏(IC50=46.47 μg·L-1);盐蒸补骨脂石油醚部位和雷公法补骨脂石油醚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17.96,34.02 μg·L-1)>补骨脂正品石油醚部位(IC50=46.94 μg·L-1);盐蒸补骨脂、雷公法补骨脂、炒盐补骨脂、炒补骨脂和酒炒补骨脂乙酸乙酯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51.27,39.08,40.86,45.54,36.06 μg·L-1)均高于补骨脂生品EA部位(IC50=71.28 μg·L-1);盐蒸补骨脂和酒炒补骨脂正丁醇部位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IC50分别为47.52,36.06 μg· L-1)均高于补骨脂生品BU部位(IC50=51.27 μg·L-1).此外,各部位的抑制活性均与质量浓度呈一定相关性,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补骨脂生品及5种炮制品均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3.
从补骨脂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异补骨脂素(1),补骨脂素(2),8-甲氧基补骨脂素(3),补骨脂定(4),补骨脂宁(5),补骨脂甲素(6),大豆苷元(7),补骨脂乙素(8),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9),新补骨脂素异黄酮(10),大豆苷(11)和紫云英苷(12)。采用体外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以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对化合物1~4,6,7,11,12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筛选,利用K-B法筛选化合物5,8~10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补骨脂定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IC50 43.85 mg·L-1);补骨脂定,补骨脂甲素,大豆苷,大豆苷元和紫云英苷具有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 (IC50分别为1.32,4.97,10.47,34.22,31.27 mg·L-1);补骨脂定,补骨脂甲素和大豆苷元显示出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IC50分别为40.74,45.73,49.44 mg·L-1);补骨脂乙素和新补骨脂异黄酮均有明显的抑制SA,MRSA,ESBLs-SA的作用 (MIC分别为0.781 3,1.562 5,0.781 25 μg·disc-1和6.25,6.25,6.25 μg·disc-1)。  相似文献   
94.
髯丝蛛毛苣苔和吊石苣苔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髯丝蛛毛苣苔和吊石苣苔的抗菌活性成分.方法 以小檗碱为阳性对照,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活性研究,液体培养法进行活性成分筛选;采用各种色谱法对高活性部位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从髯丝蛛毛苣苔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β-谷甾醇(1),E-3,4-二甲氧基肉桂酸(2),barbinervic acid (3),3β,19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4),28-O-β-D-glucopyranosyl pomolic acid(5).从吊石苣苔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 5,7-二羟基-6,8,4'-三甲氧基黄酮(6),5,6,4'-三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7),5-羟基-6,8,4'-三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8).化合物3,4,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和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SA)具有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3(IC50 0.098 g·L-1)抑制SA活性最好;化合物4(IC50 0.130 g·L-1)抑制MRSA活性最好;化合物3(IC50 0.270mg·L-1)抑制ESBLs-SA活性最好.结论 化合物1~5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7,8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5.
饿蚂蝗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饿蚂蝗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测定波长510nm。结果:槲皮素对照品在0.020 8~0.104 g.L-1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09%,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4%(n=5)。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现性好、结果可靠,适用于饿蚂蝗总黄酮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96.
朱砂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查阅国内外研究文献,对近10年朱砂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介绍。朱砂根中含有三萜皂苷、香豆素类、挥发油、酚类、醌类、强心苷、氨基酸、糖类等多种化合物。其有效成分除能够止咳平喘、抗炎抗菌外,具有抗肿瘤活性,抗生育、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压、收缩子宫、cAMP磷酸二酯酶抑制作用等多方面作用。朱砂根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对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深入研究表明朱砂根对于治疗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
杠板归抗氧化作用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杠板归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作用。方法:通过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FRAP法对杠板归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应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筛选模型进行杠板归酶抑制活力的测定。结果:杠板归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甲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好,在ABTS、DPPH和FRAP方法中的Trolox当量分别为701.60±25.35,338.66±11.26,392.52±12.89μmolTE·g-1。杠板归3种提取物均具有很好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作用,其中甲醇提取物活性最好,IC50值为16.14 mg·L-1。结论:杠板归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均最好,推测其可以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贵州产杏叶茴芹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对杏叶茴芹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GC-MS进行鉴定。结果:从杏叶茴芹挥发性成分中得到28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19个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86.23%。主要挥发性成分为(S)-1-甲基-4-(5-甲基-1-甲基-4-己烯基)环己烯(48.83%)和1-(1,5-二甲基-4-己烯基)-4-甲基苯(6.15%)。结论:杏叶茴芹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烯类。  相似文献   
99.
复方半边莲注射液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磊  姬志强  康文艺 《中国药房》2011,(47):4508-4509
目的:为临床上更合理地应用复方半边莲注射液和其化学成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复方半边莲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进行综述。结果:复方半边莲注射液治疗呼吸道感染、肺炎、气管炎、外感高热、小儿秋季腹泻等疾病有明显疗效,但具有一定不良反应。结论:复方半边莲注射液在中医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良反应的致敏成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
石磊  李东  康文艺 《中国药房》2011,(7):666-668
目的:总结飞龙掌血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阅读并归纳有关飞龙掌血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研究的文献,对其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的种类、结构进行综述。结果:飞龙掌血具有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及对心脏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至今已从飞龙掌血中得到香豆素类化合物16个,生物碱类化合物30个,从其根部提取分离出三萜酸类化合物6个以及其他类化合物。结论:飞龙掌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应将其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的研究工作相结合,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飞龙掌血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