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11.
活血化瘀法在老年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气血与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出发,结合现代研究,认为瘀血与老年病发病密切相关,在老年病治疗中,活血化瘀法应该贯串始终,同时要因证施治,扶正祛邪,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疑难病辨治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中医对疑难病辨治的认识,结合临床体会,从10个方面探析了对疑难病的辨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糖智宁胶囊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糖智宁方中黄连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糖智宁胶囊中葛根素和竹节参皂苷Ⅳa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柱温30℃;以0.2%磷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203 nm。结果薄层色谱鉴别中,特征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阴性样品无干扰;在HPLC法中,葛根素和竹节参皂苷Ⅳa线性范围分别是:0.122 4~1.836μg(r=0.999 9)、0.249 6~3.744μg(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97.1%;RSD分别为1.0%、0.7%。结论所建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糖智宁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永久脑缺血大鼠恢复期脑组织炎症因子动态变化规律及黄芩苷(BC)、栀子苷(GD)配伍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抗炎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p MCAO)、BC∶GD(7∶3)30mg/kg、45mg/kg和60mg/kg组。线栓法建立永久中动脉闭塞模型,模拟脑缺血损伤恢复期病理过程,持续恢复3周,功能学评分观察模型动物7d、14d、21d的神经损伤情况,HE染色观察药物的脑保护作用,ELISA测定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域TNF-α、IL-10、TGF-β、IL-10含量。结果黄芩苷、栀子苷灌胃给药7d-21d中均可以减少缺血区炎细胞浸润及组织水肿,降低神经功能学评分,下调TNF-α、IL-10,上调TGF-β、IL-10。结论黄芩苷与栀子苷配伍可以通过改善炎症损伤来减轻脑缺血损伤,并可调节炎性因子失衡。  相似文献   
15.
珠子参多糖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立珠子参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珠子参多糖的含量和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珠子参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结果:珠子参多糖提取最佳条件: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 h;纯化最佳条件:提取液浓度1/6(g/ml),醇沉浓度70%,醇沉时间12 h。结论:优化的珠子参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简便、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又称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Guillain-Barre征群)。其神经系统病变范围弥散而广泛,主要病变是在脊神经根和脊神经,常累及颅神经,有时也侵犯脊膜、脊髓,甚至脑部。在国内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疾患。临床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和周围性感觉障碍。脑脊液中常有蛋白增高而细胞数正常。病情严重者可使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本病发病年龄以20-50岁居多,但也见于儿童(甚至婴儿)和老人。男性较多。四  相似文献   
17.
从攻坚破积、活血化瘀、熄风定惊、宣风泄热、搜风通络、行气止痛、兴阳益肾、解毒消痈散肿等8个方面探析了常见虫类药临床治疗功用,指出了虫类药应用注意事项。认为恰当应用虫类药对提高疗效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治疑难病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汲取名老中医医案论治精华,结合笔者临证体会,提出在比较扎实掌握医学理论及临床实践基础上,对于疑难病医者应从广开思路、独辟蹊径、怪病治痰、活血化瘀、培护正气、应用效验单方、审时择令、守方徐进、结合外治、心理治疗等方面着手,以期提高疗效,探索了疑难病诊断治疗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眩晕证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亚国  杨秀清 《陕西中医》2006,27(11):1386-1388
目的:探讨眩晕证治。方法:临床经验结合中医理论进行论述。结论:眩晕病因病机为痰湿中阻,肝阳上亢,肾精不足,气血亏虚。辨证论治依病因病机进行,列出方药并列举临床验案。  相似文献   
20.
中医理论体系是以医疗卫生、养生保健、人体科学、生命科学为核心的综合文化体系。在分析中医理论知识要素的基础上,设计出新的学科理论及其构成体系,从而促进理论概念总量的明显增加,促进基础科学思维与方法的系统植入,密切中国文化与中医理论、自然科学知识与已有学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