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短节段内固定的有效方式。方法:2002年6月~2006年12月,采用前路选择性切除椎体、植骨融合,单钉-棒及钉-板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76例。术中保留骨折椎相对完整的部分和无明显破坏的椎间盘,以减少切除范围和融合的节段,有神经症状者行椎管减压。骨缺损采用自体髂骨或钛网 自体碎骨的方法植骨。共58例患者获得随访,手术后随访的时间6~28个月,平均20个月。结果:所有骨折患者植骨稳定,无明显移位和塌陷,内固定器无松脱和断裂,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前路选择性切除椎体,单钉-棒及钉-板内固定不仅能够维持胸、腰椎骨折手术后脊柱的稳定,防止移植骨块的松动脱落,而且可以最大范围地减少融合节段,减少术中创伤,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O级大地震,绵阳市所属北川、平武、安县、江油、三台、梓潼、涪城区、游仙区以及周边县、区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尤其是北川,整座县城在顷刻之间被摧毁,数万群众受伤、被埋或死亡.地震发生之后,我院作为绵阳市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起灾区伤病员的主要救治任务.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三种微创手术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脊柱外科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120例,其中小切口开窗60例,微创通道30例,椎间孔镜30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腰腿痛VAS评分、改良Macnab疗效评定进行比较,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6、12月定期随访,各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病例腰腿痛VAS评分、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种微创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而言,椎间孔镜技术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等优势,但设备及技术要求高。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医院条件及医师技术选择适当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4.
急性颈脊髓损伤并呼吸功能障碍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颈脊髓损伤后并发呼吸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以减少呼吸功能障碍发生,降低死亡率。方法对2002年7月-2006年8月收治的48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根据瘫痪程度、脊髓损伤平面、吸烟及年龄与呼吸功能障碍发生率的相关性,采用维持有效呼吸、颈部制动、减压复位内固定等相关措施,减少颈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并发呼吸功能障碍的发生。结果 22例发生呼吸功能障碍;9例死亡,其中7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心跳骤停死亡,1例合并脑干损伤死亡。结论全瘫、脊髓损伤平面高、吸烟、高龄是急性颈脊髓损伤并发呼吸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对高危患者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态度应积极。  相似文献   
35.
1991年1月至1992年7月,我院应用B超扫描仪对22例开颅术后出现高颅压症的重型颅脑损  相似文献   
36.
【摘要】 目的:探讨在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纤维环缝合修复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6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15例;年龄18~56岁(平均45±5岁)。其中30例行椎间孔镜下常规髓核摘除(A组);30例行髓核摘除后,镜下行纤维环缝合修复(B组)。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影像学检查对术后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显著低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ODI均低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复发2例(均为A组患者),1例予再次椎间孔镜手术,1例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其余患者影像学复查无复发,无手术节段失稳。结论:椎间孔镜下纤维环缝合符合微创理念,能即刻闭合纤维环破口,可能促进纤维环修复,降低术后复发率,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