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程度、肝纤维化程度及肝功能各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和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就诊的73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肝活组织检查确定炎症活动程度及纤维化程度,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及血清HMGB1,分析HMGB1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HMGB1水平[(29.46±7.54)ng/ml]较健康对照组[(16.86±3.48)ng/ml]明显升高,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8,P0.01)。G3~G4组HMGB1水平显著高于G1~G2组(t=4.441,P0.01),但S1~S2组HMGB1水平与S3~S4组无明显差异(t=0.658,P0.05)。血清HMGB1水平与ALT(r=0.256 6,P=0.028 4)及AST(r=0.471 9,P0.000 1)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Alb、TBil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血清HMGB1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2.
例1女,17岁,头晕、头痛、间断咳嗽1月余院外应用抗炎及降血压药物疗效欠佳入院。否认既往结核病史。查体:T364℃,BP255/185kPa(1kPa=7.5mmHg),左上肺呼吸音低。实验室检查:血沉24mm/1h;WBC79×109/L,...  相似文献   
143.
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包括输血或血制品、血液透析、药瘾者、静脉内滥用药物以及应用污染的注射器,此外,性接触及家庭内密切接触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为了研究非血源途径传播丙型肝炎的可能性,揭示体液在丙型肝炎传播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唾液、精液、尿液、泪液、汗液及阴道分泌物中HCV-RNA进行了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观察软肝升白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含量的影响及肝组织改变.方法 100只雄性Wistar大鼠,20只为正常对照组(E组),其余80只给予0.03%硫代乙酰胺饮用水喂养,20周后,造模成功,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A组大鼠给予软肝升白颗粒8 g/(kg·d),B组大鼠给予软肝升白颗粒4 g/(kg·d),C组大鼠给予鳖甲软肝片0.8 g/(kg·d),模型对照组(D组)和E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灌胃1次.在治疗后4周和8周分别处死大鼠10只,检测血清ALT、HA、LN,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进行Knodell评分,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Ⅰ型胶原所占面积百分比.结果 A组大鼠ALT、HA、LN和组织学改变与B、C和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病理改变有一定程度的自然恢复,但与治疗组比较,恢复明显较慢.结论 软肝升白颗粒治疗大鼠肝硬化模型后,疗效肯定,能够逆转肝硬化,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为肝硬化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5.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由于不需要专业仪器,操作简便,价格便宜,被广泛应用于口岸多种病原体的快速检测.此文总结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疟原虫及肝炎病毒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其在口岸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6.
目的通过观察软肝升白颗粒对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C-Met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80只BABL/c小鼠给予0.03%硫代乙酰胺饮用水喂养20周,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1]。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A组小鼠给予软肝升白颗粒11.2 g/(kg.d),B组小鼠给予软肝升白颗粒5.6 g/(kg.d),C组小鼠给予鳖甲软肝片1.12 g/(kg.d),D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灌胃1次,另外,20只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E组),处理方法同D组。分别在4周和8周时,各处死小鼠10只,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各组取肝组织HE染色肝组织学观察,同时应用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 mRNA的表达量。结果治疗前后肝功能和组织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组HGF/C-Met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纤维化发生后,软肝升白颗粒能使HGF/C-Met mRNA高表达。  相似文献   
147.
目的观察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选择近年收治的未应用过抗病毒药物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给予普通干扰素抗病毒治疗48周,随访24周,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预测因素。结果持续应答率为23.28%,HBeAg血清转换率为34.48%,持续应答组HBeAg血清转换率为63.04%。性别、是否母婴传播与抗病毒效果无关,基线HBV-DNA、ALT、AST、TBIL、GGT水平与抗病毒效果相关。基线HBV-DNA、ALT、GGT水平可以作为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效果的预测因素。结论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疗效确切。持续应答的患者能够获得较高的HBeAg血清转换率。根据患者基线HBV-DNA水平及肝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患者是提高应答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探讨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对新型冠状病毒主蛋白酶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奈玛特韦为阳性对照化合物,利用主蛋白酶荧光偏振法筛选模型检验黄酮类化合物橙皮素、木犀草素、染料木素、毛蕊异黄酮、芹菜素、根皮素、芹菜素-7-葡萄糖苷、染料木苷、染料木素-4’-葡萄糖苷和橙皮苷对于新型冠状病毒主蛋白酶的抑制活性。结果 阳性对照物奈玛特韦在100、50、25μmol/L浓度对于主蛋白酶的抑制率分别为91%、76%和70%,而黄酮类化合物橙皮素、木犀草素、染料木素、毛蕊异黄酮、芹菜素、根皮素、芹菜素-7-葡萄糖苷、染料木苷、染料木素-4’-葡萄糖苷和橙皮苷在对应药物浓度均未表现出对主蛋白酶的有效抑制活性。结论 上述黄酮类化合物在细胞水平具有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理活性,其作用机理极可能为抑制新型冠状病毒RNA聚合酶,而并非抑制主蛋白酶,实验数据可为后续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9.
经呼吸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气溶胶以空气为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等特点。及时确定传染病是否可以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将直接影响疫情防控政策的制定,减少疫情对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本文从物理学和医学层面深入分析了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的机理,并列举一些重要传染病的气溶胶传播研究,为防疫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