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乙型病毒性肝炎(virus hepatitis type B)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病毒性肝炎(virus hepatitis type C)核心抗原(HCVAg)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8例HCC及癌旁肝组织HBsAg和HCVAg的表达。同时比较患者的HBsAg和HCVAg血清学检测结果。结果HCC及癌旁肝组织中HBsAg和HCVAg阳性及HBsAg和HCVAg双重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6.4%、2.6%和80.8%、44.9%、29.5%。HCC与癌旁肝组织HBsAg和HCVAg阳性及HBsAg和HCVAg双阳性表达率相互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合并肝硬化组和无肝硬HCC组中HCC与癌旁肝组织HBsAg和HCVAg阳性、HBsAg及HCVAg双阳性表达率相互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CC的HBsAg和HCVAg血清学检测的结果与手术标本HBsAg和HCVAg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结果相吻合。结论HCC的发生与HBV和HCV的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胃异型增生上皮、胃腺癌组织中神经内分泌和 p5 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63例癌旁低度异型增生、2 6例高度异型增生及相应胃腺癌组织中嗜铬粒蛋白A (CgA )、突触素 (Sy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癌旁低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及相应胃腺癌组织中 ,CgA、Syn、NSE和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胃异型增生上皮和胃腺癌伴神经内分泌是 1种常见的现象 ,它和 p5 3蛋白在胃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3.
多种肿瘤中已证实α cat、γ cat异常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MMP 7是MMP家族唯一由上皮性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的酶,与肿瘤转移直接相关[1]。α cat、γ cat与MMP 7在鼻咽癌及其淋巴结转移中的关系,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AKT、p-AKT、AKT2及VEGF-C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KT、p-AKT和AKT2与VEGF-C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1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鲜组织中AKT2和VEGF-C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石蜡标本中AKT、p-AKT、AKT2和VEGF-C蛋白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1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鲜标本中AKT、p-AKT、AKT2和VEGF-C蛋白的表达。 结果:AKT2 mRNA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U=14.000,P=0.043),VEGF-C mRNA在两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29.000,P=0.601);AKT2和VEGF-C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AKT及p-AKT的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KT、AKT2及VEGF-C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VEGF-C与AKT,VEGF-C与p-AKT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283和0.328,P值分别为0.015和0.004),VEGF-C与AKT2的表达无相关性(r=0.072,P=0.543)。 结论:AKT2及VEGF-C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5.
液氮重复冷冻治疗腋臭,经冷冻前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及143例临床疗效观察,证实有良好效果。临床资料患者143例,男47例,女96例;年龄14~56岁,平均23岁;病程0.5~30年。143例中,有56例是经过外院局部注射、激光、高频电针及手术治疗后的复发患者。方法一、患者取仰卧位,剃去患侧腋毛。用碘酒、酒精常规消毒腋窝皮肤。局麻,用直径2cm 半球形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胃上皮异型增生并结肠及小肠性化生组织中PCNA、Cdk4和Survivin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组织化学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4例结肠性化生(其中低度异型增生27例,高度异型增生17例)和51例小肠性化生(其中低度异型增生42例,高度异型增生9例)胃活检组织中PCNA、Cdk4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PCNA、Cdk4和Survivin蛋白在胃上皮异型增生并结肠性化生与小肠性化生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低度异型增生和高度异型增生间PCNA和Survivin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Cdk4低度异型增生和高度异型增生间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CNA、Cdk4和Survivin基因的改变不仅与肠上皮化生的类型有关,而且与胃上皮异型增生的程度密切相关。PCNA、Cdk4和Survivin蛋白可作为判断胃异型增生上皮并肠上皮化生生物学行为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薄层细胞涂片法(TP)免疫细胞化学对浆膜腔积液中腺癌细胞及反应性间皮细胞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浆膜腔积液行常规HE染色,其中包括胸腔积液26例,腹水33例和心包积液6例.全部采用TP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癌胚抗原(CEA)、上皮抗原(EA)、间皮细胞抗原(MC)和钙结合蛋白(Ca1)抗原的表达.结果 42例腺癌中90.5%(38/42)CEA表达阳性,95.2%(40/42)EA表达阳性,4.8%(2/42)MC表达阳性,4.8%(2/42)Cal表达阳性.在23例反应性间皮细胞中,反应性间皮细胞CEA和EA全部呈阴性表达,91.3%(21/23)MC表达阳性,87.0%(20/23)Cal表达阳性.CEA和EA在腺癌细胞中特异性为100.0%.MC和Cal在良性反应性间皮细胞中特异性为95.2%.结论 通过TP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选择性的联合使用4种抗体(CEA、EA、MC、Cal)可以帮助对浆膜腔积液中腺癌细胞与反应性间皮细胞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